APP下载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2022-10-28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高龄

潘 婷

(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

现随着老龄化剧增,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其体质较差,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需要及时采取治疗以及手术,才能保证患者身体早日康复[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临床中针对髋部骨折疾病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效果显著且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髋部功能,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感,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偏大、机体功能退化等原因,使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实施难度增加,再加上该手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本身就存在有一定的风险,且针对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则需要严密的控制其麻醉效果,以免术后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2]。因此,必须要在手术实施的同时给予患者以护理干预,但常规的护理干预根本无法有效的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急需要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中将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7月收治的70例高龄患者,采用围术期麻醉护理进行干预,探析其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报道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7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患者70例,患者均经过明确诊断,研究符合伦理道德及相关手术指征,排除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类疾病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经全部签署协议书。回顾分析研究对象资料:对照组女性患者占17例,男性患者占18例;患者年龄最小值76岁、最大值89岁,平均年龄为(85.6±1.2)岁;主要合并疾病包括:肺气肿、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观察组女性患者占15例,男性患者占20例;患者年龄最小值75岁、最大值89岁,平均年龄为(85.1±1.8)岁;主要合并疾病包括:肺气肿、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2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后可纳入研究。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在患者麻醉前保证其营养状况最佳,并询问患者的相关并发疾病史,全面评估其麻醉接受能力及效果,保证患者的麻醉安全性。观察组给予围术期麻醉护理。具体主要内容详细如下:(1)麻醉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年患者普遍都抗拒手术治疗,因其认为手术的实施极有可能会致使自身残疾或死亡,所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很多老年患者都会产生相关负性情绪(恐惧、焦虑、紧张等)。针对于此,护理人员应就手术对促进疾病康复、解除病痛以及提升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存在的积极意义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并同时告知患者长期卧床能够会引起并发症,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优势及主治医生的长处等内容,以此强化患者手术信心,使其以平常心面对手术治疗。②饮食护理: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机体功能退化以及无法很好的耐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大手术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从患者入住病房之日起,做好患者日常饮食护理与指导,譬如告知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高蛋白等食物,以此保障患者机体营养充足,促进其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耐受性的提升。③肺功能护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每天指导患者做正确深呼吸练习,练习频率为每分钟4-6次;同时,还可指导患者通过扩胸运动、正确咳嗽或吹气球等方式来促进其心肺功能的增强,以此降低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概率。④床上大小便练习:一般情况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束后48-72小时内,需要患者卧床休息,且若患者手术之前就存在髋部周围骨折的情况,那么也需要卧床,而卧床期间患者是无法下床大小便的,为此,护理人员应指导并教会患者怎样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使患者掌握和适应在床上解决大小便,避免患者因为没有床上排便经验,导致其卧床期间发生便秘或尿潴留等情况。⑤牵引护理: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高龄患者多因发生髋部骨折,才需要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因此,在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以牵引护理,如此一来则可帮助患者改善其病痛程度。⑥肌肉训练指导:作为支撑人体髋部作外展动作的重要动力肌,臀中肌肉训练的开展可很好确保术后患者髋部的稳定。所以,日常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况指导患者进行等长肌肉收缩等训练,以此加强患者臀中肌力量。(2)麻醉过程中护理。①将手术治疗及麻醉相关禁忌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指导患者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求生欲,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患者需要进行情绪疏导,充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3]。麻醉时[4]:医护人员需要积极排除患者既往手术麻醉史及麻醉药物过敏史,并做好相关的麻醉药物及设备准备工作;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体位的摆放,并引导患者将情绪放松,对患者的相关麻醉指标及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的监测,为其骨突明显处的皮肤实施相关措施进行覆盖,杜绝手术治疗时间过程造成的压疮现象。②护理人员需要协助主治医生将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并关注其生命体征及保暖情况,在患者逐渐清醒过程中需要向主治医生征求意见,同意后可协助麻醉医师进行拔管。(3)麻醉后护理。①一般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6小时,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头枕去除,并给予以患者禁饮禁食,经鼻导管给予以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按照每间隔30分钟1次的频率测量患者血压水平,全天候监测患者心电图,并对其指脉氧、呼吸频率及血压等指标进行详细、准确记录;一旦察觉异常,需第一时间上报值班医师。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液体输注速度进行合理调节。有研究表明[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会处于一个低血容状态,若此时患者出现输液不足的情况,因此,则会将进一步降低其机体循环血容量,但若输液太多,同样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因此,需合理调节液体输注速度。②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在第一时间将其手术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和家属,以整体提高其治愈信心。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性可能会在麻醉中损伤到其消化道,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少量温生理盐水、牛奶、汤类等食物,以增加患者手术后的营养状态,并对其进食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相关并发症状进行及时关注,如果出现则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主治医生采取处理措施[6]。此外,由于麻醉药物作用的消失,患者清醒后会感受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甚至疼痛较为剧烈,为避免疼痛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以及患者伤口疼痛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并将具体情况详细告知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随后按照医师建议和指导给予患者以适当镇痛药物以使用;同时,可通过阅读书报、观看影视剧、做深呼吸以及主动与患者构建交流等方式来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以此缓解其疼痛感。③专科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部分高龄患者极容易发生假体脱位的情况,所以,当患者转运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指导并联合家属将患者规范的转移到病床上,且转移时应注意患者患肢的牵引,避免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当将患者转移到病床上后,护理人员应在患者下肢之间垫以三角枕或海绵枕,并将其患者外展、呈中立位,若患者无法进行下肢外展,护理人员可使用皮牵引来维持患者下肢外展动作,或者给予患者以“丁”字鞋穿戴。另外,由于术后短时间内麻醉药物还无法被完全代谢掉,所以会导致患者髋关节周围肌肉无法收紧,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叮嘱家属不要活动患者患髋,避免髋关节脱位。④并发症预防:压疮。针对压疮的预防,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保持患者被褥、病服的干净、整洁,还需要给予患者臀骶尾部以适当按摩,日常卧床期间,应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交替取平卧位和健侧卧位。深静脉血栓。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具体有以下2种方式:功能锻炼和使用相应药物。首先是功能锻炼,术后,若患者情况允许,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开展早期被动功能锻炼,让家属轻轻活动患者踝关节,并按摩其小腿三头肌;手术后1天,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开展主动运动锻炼,如足部背伸或肌肉等长训练等。其次是药物预防,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内D-D 二聚体值,来决定是否给予患者以低分子肝素使用(注:皮下注射)。便秘。术后,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形成定时排尿、排便的习惯,并告知患者日常应多喝水,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如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可遵医嘱给予患者以缓泻药使用;又或者鼓励患者做向上牵引运动和按摩腹部等,以此促进肠胃的蠕动。⑤患肢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开展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且先应开展被动锻炼,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可很好的预防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常情况下,在手术结束后6小时,护理人员可辅助患者开展踝关节以及趾关节等方面被动运动;术后1天,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术后2天,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躺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术后3天,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尝试下床活动,并在双拐或护理人员的搀扶下进行步行练习。需注意,步行练习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程在侧陪伴患者,避免患者跌倒;此外,该项锻炼活动的开展应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及其髋关节假体类型来决定;若情况不允许,则可在术后28-42天之后在进行下地步行练习。⑥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但也要叮嘱患者运动时避免操之过急;且出院后42天后不要做盘腿、交叉腿等动作,同时也不能弯腰、不可以坐太矮的椅子,无论是卧位、坐位、还是屈髋,都需注意度,不能超过90°;术后3个月后患肢才可以负重,但也需要避免1次性负重过多;日常穿衣时,应该先穿患侧,然后再穿健侧肢体;避免穿需要系鞋带的鞋子,注意日常体质量的控制,避免肥胖;定期回医院复诊。

3 指标观察: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麻醉并发症状、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观察记录,其中并发症发生率=(呼吸循环障碍+认知功能减退+恶心呕吐+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压疮+关节僵硬)/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的评定利用本院自制问卷,不记名方式开展,总分100分,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总体满意度[7]。髋关节功能包含以下几项:(1)髋关节活动度;(2)髋关节畸形改善;(3)髋关节疼痛恢复;(4)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 SPSS 20.0,计数资料例数(n)、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患者为1例,占比为2.86%;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患者为6例,占比为17.14%,2组相比较(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5.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中不满意患者为2例,满意度占比为94.29%;对照组中不满意患者为8例,满意度占比为77.14%,2组相比较(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5.3 2组髋关节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畸形改善及髋关节疼痛恢复等总评分方面,均较对照组高,2组相比较(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比较分)

讨 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其体质较差,所以麻醉风险增加,必须要辅以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整体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麻醉效果[8]。近年来,如何确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9]。在以往,虽然临床会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来给予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护理干预,但随着该种护理模式在临床的推广与应用,逐渐发现,以往常规护理模式侧重于疾病的护理,不仅不注重一些细小环节的护理,而且还严重缺乏对高龄患者生理与心理多方面护理干预,因而其最终护理效果较差。为此,有研究提出[10]可尝试给予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围术期麻醉综合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我院收治的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围术期麻醉护理干预后的结果显示:患者仅出现1例并发症现象,经过相关治疗干预后无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相比普通的临床护理措施,麻醉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2组对比(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畸形改善及髋关节疼痛恢复等总评分方面,均较对照组高,2组相比较(P<0.05)。围术期麻醉护理主要是指由本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分别在患者实施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麻醉前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肺功能护理等;麻醉过程中通过有效评估和排除患者的相关麻醉禁忌证,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关注其生命体征及保暖情况护理;麻醉后通过一般护理、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专科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来保障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及其预后质量,使患者术后髋关节能够尽快康复,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研究分析所述,围术期麻醉护理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同时还对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有着重要评价认可的意义。建议今后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高龄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石台行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