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10-28李成林
李成林
( 东营市利津县中心医院,山东 利津 257000 )
作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发生和多种原因(意外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伤等)有关,表现为剧烈疼痛、肢体功能障碍、局部组织肿胀等表现,限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行为,降低生活质量[1-2]。所以,积极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多数情况下选择内固定技术。近些年,随着当前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始用于治疗骨折疾病。根据骨折的治疗,可分为外固定法、内固定法,前者主要用于身体外部的固定,包括为外展架、石膏固定等;后者是指身体内部的固定,是在手术基础上闭合复位/开放复位后用生物材料、金属固定物将骨折断端、骨折末端固定在仪器上的一种方法。随着相关研究报道的增多,以及结合近些年临床实践,发现内固定治疗方式可对骨组织血运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促进骨痂形成快、骨折愈合,从而可有效降低内固定失败率[3-4]。螺丝钉固定、钢板螺丝内固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内固定技术,二者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螺丝钉固定价格较昂贵,而钢板螺丝内固定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为此,本研究随机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患者临床情况,探究、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效果(优良率、手术相关情况、运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等),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现抽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符合研究筛选条件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开展研究,随机纳入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2组:对照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为18-71(51.47±10.20)岁;致伤原因为19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8例其他;骨折类型为14例肱骨干骨折、12例尺桡骨骨折、10例胫骨干骨折、5例其他。观察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为20-71(52.19±11.05)岁;致伤原囚为17例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9例其他;骨折类型为13例肱骨干骨折、11例尺桡骨骨折、11例胫骨干骨折、6例其他。经比较,上述2组基线资料(平均年龄、性别结构、骨折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具有可比性。(1)入选标准:①新鲜闭合性骨折;②意识清楚,依从性良好;③结合临床表现,经影像学检查,可确诊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④知晓此研究且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具有认知功能障碍;②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③病理性骨折;④研究期间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2 方法:(1)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心电图、凝血4项、生化检验、CT/MRI检查等),及时排除其他疾病,制定手术方案;安排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带锁髓内针、钢板螺钉。(2)手术操作。对照组采用髓内针固定技术。如下:①对患者骨折处进行闭合、复位;②无需将骨折端显露,骨折闭合、复位后,于长骨一端进针部位作一小切口,或是在三焦及筋膜取切口,确定大结节的位置,于电视X线机或摄片的指导下,将髓内针打入髓腔,穿过骨折部、至所需深度,并回击主钉,在骨折端稍稍加压并锁牢近端锁钉。观察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如下:①复位骨折,确定复位效果满意;②按照钢板大小,剥离机体局部骨膜,再套入骨折固定器;③取钢板放在骨面上,并加压骨折断端压,将骨折固定器滑动的区域拧紧,继续妥善固定钢板、骨折部位;④操作过程中,注意显露钢板孔,以垂直钢板孔中心形式,于钢板两端、各钻1个小孔,将骨折断端两侧的皮质钻透,再对骨直径进行测量,选择适合的螺钉,以钻孔顺时针方向,将其拧入,再按钢板各孔钻骨孔,将螺钉拧入,依次拧紧。对于短斜面骨折,借助加压螺钉作用,透过钢板孔斜穿骨折线,以强化固定效果;⑤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药物等;拆线后进行上肢部分持重练习及下肢扶双拐部分负重,复查X线检查可见骨愈合影像,即可进行单拐负重练习及持重练习,1-2个月后弃拐行走。(3)术后处理。出院后,要求患者定期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了解骨折断端恢复情况。
3 观察指标:(1)优良率。以WTO提出 hner-Wruhs 分级标准为依据,疗效判定标准如下:①优秀。骨折完全愈合,关节活动正常,无畸形,患者已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②良。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受限,无明显畸形,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③可。骨折部分愈合,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伴轻度畸形,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④差.骨折愈合差,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畸形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优良率为(优+良)例数/总例数×100%。(2)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3)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为工具,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上肢(66分)、下肢(34分),分值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4)术后并发症。包括骨不连、骨折愈合延迟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出现的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4)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5]为工具,共4个维度,涵盖74个条目,计分范围为80-400分,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呈正比。
5 结果
5.1 2组优良率对比:对患者优良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优良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优良率对比(n,%,n=41)
5.2 2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对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相关情况的比较
5.3 2组运动功能对比: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比较,术前,2组上肢、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值>0.05);术后,2组上肢、下肢FMA评分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术后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2组运动功能对比分,n=41)
5.4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较对照组的19.52%更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41)
5.5 2组生活质量的比较: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GQOLI-74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2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讨 论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骨折发生数量明显增多,作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给我国居民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损害[6]。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包括多个部位,分别为小腿骨、尺骨、桡骨等,针对该病的治疗,传统疗法是在复位骨折部位基础上辅以石膏固定技术,虽然此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临床效果,但是患者局部组织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现象,甚至造成严重并发症,如肌肉萎缩等,影响病情恢复,降低生活质量水平。所以,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首选方法。
随着众多学者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程度的加深,建议在治疗过程中结合其软组织覆盖率低、血供不充足、愈合时间长等特点,建议治疗原则为保证骨连续性、骨生理功能,尽可能恢复机体关节功能[7]。针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治疗,是在向病变部位植入具有韧性、机械强度、抗疲劳性能较高等特点的金属承力器件,借助外固定、内固定、内外固定结合的固定方式干预骨折部位,以保护骨折部位的同时减少2次伤害,以促进骨折处组织的修复、再生,以及减轻骨折部位的受力负荷,改善关节功能。钢板螺钉固定技术主要以骨折复位为基础,通过钢板螺钉作用,对骨折部位加以固定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降低骨骼畸形概率,还可借助金属的韧性、强度、抗疲劳性能等特点,保护机体骨折部位,以防骨折断端再次受损,促进骨折部位组织修复及再生,此外,钢板韧性、抗张力性良好,可降低骨折部位的受力负荷,加速愈合速度[8]。本研究选择我院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对其临床情况展开研究,探究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的价值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情况、优良率、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等,发现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的整体效果更高,且安全可靠。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说明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更高,可以确保更多患者从中受益。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说明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的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还可促进患者骨折的早期愈合,进而改善关节功能,减短下床活动时间。原因如下:(1)锁定钢板螺钉的材料为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既能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又能抵消骨折部位的剪切力、扭转力及弯曲应力目的,促进机体康复进程。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原因如下:锁定钢板螺钉的材质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韧性、抗疲劳性,所以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组织的再生、修复,加上钢板自身具备一定程度的韧性、抗张力,能够有效保证骨折部位不受压迫,加速骨折愈合;(2)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在充分利用钢板性能基础上较好地分担患肢受力,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关节功能。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作为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尤其是骨不连,与以下原因有关:(1)骨折类型及部位,如粉碎性骨折,由于断端血供受损较重,且存在骨缺损现象,因此术后骨折端稳定性不理想,影响骨折的愈合;股骨颈骨折,因血运受损,所以骨不愈合发生风险更高;(2)内固定物的选择/放置不当,如内固定物过短、过薄、过弱,或是螺钉太短,导致术后内固定出现松动/断裂现象,不利于骨折愈合。(3)术后外固定时间不足,过早负重,治疗期间应当重视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结合骨折的愈合过程指导患者进行阶段性的功能锻炼,注意严格遵守各阶段的循序渐进原则,确保患者在骨折愈合的早期阶段可以完成活动范围较大的功能锻炼,避免内固定松动/断端移位[9]。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说明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安全性更高,原因在于钢板螺钉固定技术在保证螺钉使用数量合理性的同时还可提高内固定结构的弹性,以减少骨膜承受来自钢板的压力,进而促进骨折愈合,降低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QOLI-74总评分较对照组高,表示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远期效果更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原因为该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可减短机体骨折断端、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时间,加上骨面、钢板之间的压力较小,所以能够提高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以促进机体健康发展,优化生活质量。结合上述分析,认为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患者骨连续性、骨生理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还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内容:(1)重点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不同骨折部位、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钢板类型,旨在提高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如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肱骨骨折,建议分别选用10孔、8孔、7孔的钢板:(2)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存在钢板取出困难、钢板弯曲、钢板断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建议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状况,以指导采取核实的内固定技术。(3)钢板、患者骨骼之间的弹性系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此在钢板螺钉内固定条件下患者患肢应力主要经钢板和螺钉,进而增加固定部位骨萎缩症状,严重时造成固定部位的2次骨折,为此在进行内固定技术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管控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尽量避免螺钉的滥用,合理分配螺钉,以达到获取理想固定效果的同时减少对骨膜愈合的阻力目的[10-11]。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有效率更高,还可减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以及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让患者早日恢复工作及生活。所以,可将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作为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理想方法。介于本次研究样本量不足、观察指标不全面、随访观察时间较短等方面的不足,建议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深入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价值效果,以期丰富研究成果,为其他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以及提升我国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