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都市旅游特色镇 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

2022-10-28

旅游纵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成都市特色旅游

任 耘 张 鑫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引言

基于2014年首个特色小镇(杭州云栖小镇)创建的成功经验,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的长远目标。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指出“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目前,旅游特色镇成为各地区乡镇的主要发展类型,其中就包括成都市。据《成都统计年鉴2021》数据,202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8%,城镇化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成都市的旅游特色镇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发展模式与存在问题,并提出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优化路径,以期构建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产业互动、和谐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研究综述

(一)国外旅游特色镇相关研究

国外对旅游特色镇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旅游特色镇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伊万娜·洛加尔(Ivana Logar)以克罗地亚的Crikvenica镇为研究对象认为旅游业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应通过政策工具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安雅·查普曼(Anya Chapman)等以马耳他的Bugibba镇为研究对象,认为旅游特色镇的发展要与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趋势相结合,以此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复苏。克里斯·瑞安(Chris Ryan)等以新西兰的Raglan镇为研究对象,认为经济发展与旅游业联系密切,在新时代需要有效的路径促进旅游特色镇的可持续发展。

2.居民参与和旅游特色镇发展的关系

佩兰·阿坎(Perran Akan)等以土耳其的Belek镇为研究对象,认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居民带来可观的工作收入,因此居民支持旅游活动和进一步的旅游发展。加扎利·穆萨(Ghazali Musa)等以伊朗的Masooleh镇为研究对象,认为居民的支持与参与是促进该镇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管理当局没有考虑到将他们纳入决策过程,在未来旅游特色镇的发展中需要居民更多地参与到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中。马斯图拉·贾法尔(Mastura Jaafar)等以马来西亚的George镇为研究对象,认为社区参与对当地旅游发展有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提供合适的渠道与社区沟通,并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居民的旅游参与度。

(二)国内旅游特色镇相关研究

近年来,旅游特色镇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旅游特色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旅游特色镇的分类

赵庆海将旅游特色镇划分为资源型、参与型和接待型三种开发模式。张仁开将旅游特色镇划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人居型。李青等划分了三大旅游特色镇的动力模型,即资源吸引型、需求推动型、环境依托型。卢俏柔基于旅游资源分类,将旅游特色镇划分为自然风光型、物质文化遗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型和特色资源型4种类型。

2.旅游特色镇的规划设计

吴培达以圈内镇为例,从城市文化视角出发,提出适合旅游特色镇发展的特色规划框架。刘莹通过对滇西特色旅游镇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从规划设计方法入手,为探索旅游名镇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孙特生运用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认为旅游特色镇的建设需要从自然生态、文化底蕴、产业集群、人文情怀的特色化着手系统设计。杨帆基于经济转型视角,认为旅游特色镇应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注重与旅游、文化、社区功能的叠加。

3.旅游特色镇的评价体系

吴一洲等从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4个方面构建了旅游特色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杨立国等从城镇建设完善度、旅游资源开发度、旅游产业发展度、旅游要素配套度等8个方面构建了旅游特色镇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宋亚伟以资源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旅游支持4个方面为重点内容构建旅游特色镇绩效评估指标 体系。

(三)研究述评

纵观现有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特色镇的研究成果,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主要有旅游特色镇的经济效应、旅游特色镇的社区参与、旅游特色镇相关的理论模型等。国内学者关于旅游特色镇的研究近几年明显增多,多集中在旅游特色镇的分类、旅游特色镇的开发模式、旅游特色镇的指标评价体系以及问题和对策研究等方面。但现有旅游特色镇的研究多为一般性研究,而一般性研究对于不同的旅游特色镇适用条件不一致,参考价值因“镇”而异。目前,关于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挖掘。基于此,本文以成都市旅游特色镇为研究对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展研究,以期使研究成果为成都市乃至全国旅游特色镇的开发提供参考。

二、成都市旅游特色镇发展概况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旅游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在2006年成都市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增强成都核心引领功能”,把成都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摆在了全省的核心位置,旅游特色镇的开发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特色镇也取得了较大的建设成果。如表1所示:2019年,邛崃市平乐镇、崇州市街子镇、大邑县安仁镇成为首批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2020年,双流区黄龙溪古镇、都江堰市灌县古城、彭州市白鹿镇成为第二批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2021年,龙泉驿区洛带镇成为首批天府旅游名镇(原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镇更名)。在全省现有的50个天府旅游名镇中,成都市的数量占全省的14%,远超其他市州,说明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发展态势良好。

表1 成都市天府旅游名镇名录

三、成都市旅游特色镇主要发展模式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笔者总结出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4种主要发展模式。各乡镇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是基于对自身资源基础的充分考虑,从而达到合理开发、持续发展、特色鲜明的目的。

(一)“健康+旅游”发展模式

“健康+旅游”是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新兴发展模式,此类乡镇以“健康”为主题,通过发展康养旅游,满足游客“养身、养性、养神”的全方位康养旅游体验。例如,悦来镇以天府花溪谷为基础打造健康怡养胜地,该地森林覆盖率在93%以上,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500~17000个/cm,被誉为“洗肺之谷”。花水湾镇积极打造中国花水湾温泉度假特色小镇,是成都地区唯一以医疗热矿水命名的大型地热矿水资源地,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约35000个/cm,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龙门山镇以温泉资源为优势打造康养旅游产业链,该镇温泉水中富含氟、锶、溴、锂等对人体具有极高医疗保健价值的微量元素,具有综合治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是罕见的医疗保健温泉。此外,官仓街道、天台山镇,青城山镇等乡镇均是“健康+旅游”的康养旅游特色镇发展模式。

(二)“非遗+旅游”发展模式

“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是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传统发展模式,该类乡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实现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唐昌街道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昌布鞋制作技艺,通过“唐昌布鞋”品牌创新非遗旅游产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唐昌街道战旗村考察时,对唐昌布鞋制作技艺给予了充分肯定。洛带镇以客家文化为基础,以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水龙节与客家婚俗为标志,以洛带古镇为载体进行非遗旅游传播。道明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为依托,打造道明竹艺村景区,实现“非遗+旅游”的融合。同时,三道堰街道、元通镇、平乐镇、甘溪镇等乡镇也是通过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遗旅游特色镇。

(三)“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是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旅游新业态的出现。例如,三圣街道以花卉产业为基础,将三圣花乡景区打造为集休闲度假、文化创业、乡村旅游、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成佳镇是“中国绿茶第一乡”,是每年“中国采茶节”的举办地,该镇通过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佳茶乡”农业旅游体验区。三溪镇享有“中国脐橙第一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将脐橙产业与旅游发展充分衔接,打造“脐橙之乡”旅游景区。山泉镇将水蜜桃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桃花故里旅游景区,该景区已成为成都国际桃花节的核心举办地之一。“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也被孔明街道、清流镇、永商镇、新繁镇等乡镇广泛采用。

(四)“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是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主流模式之一,对工业乡镇赋予旅游内涵,延伸了工业产业链,实现了工业企业的创造性发展。例如,安德镇通过“川菜+旅游”,已建成以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集川菜文化体验、工业生产线参观、美食品尝、特色商品购物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园区。王泗镇将蜀酒与旅游相结合,打造蜀酒文化园景区,目前该景区已成为集生态酿酒、酒博物馆、酒道体验馆、古窖遗址、现代灌装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文君街道依托伊利集团,打造成都伊利乳业园工业旅游景区,以乳制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深厚的企业文化等为资源,大力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除了上述4种主要发展模式,还有乡镇以自身的优势创造了因地制宜的独特模式,因此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发展模式是多元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在开发中还存在资金、政策、人力、技术等支持要素缺乏的问题,产品同质化、浅表化、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滋生,无法进一步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导致游客消费意愿较低,旅游消费动力不足。长此以往,不利于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提出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优化路径。

四、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成都旅游特色镇的优化路径

(一)多方参与,完善旅游管理体系

以成都市政府为主导,总揽旅游特色镇的顶层设计,厘清各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权责分工,明确旅游特色镇开发中存在的管理重叠领域中各单位的职权划分。要进一步完善对旅游特色镇的发展支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行业专家、旅游企业、乡镇乡贤、社区居民等不同社会群体要广泛参与到旅游特色镇的管理中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使旅游特色镇的发展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普惠性。同时,要重视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实现旅游特色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为先,健全旅游治理体系

旅游特色镇的开发应在“大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不得以资源的破坏为代价换取旅游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等原真性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以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要加强对居民、游客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对污染旅游环境、扰乱旅游秩序等问题予以劝诫,对危害旅游安全的行为进行惩戒,不断提升旅游特色镇的综合治理水平。

(三)创新开发,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秉承“一镇一策”的理念,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现象出现。要深度挖掘各镇的特色旅游资源,并充分考虑大众的消费心理,提高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以更多地满足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要借鉴国内外旅游特色镇开发的成功经验,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基于各镇实际情况,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项目,防范过度商业化的危险,最大化体现镇原真性的生活状态。同时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借鉴眉山“东坡水街”、都江堰“南桥”等的开发思路,打造夜间旅游产品,延长旅游时间,拉动夜间旅游消费。

(四)需求导向,创建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服务应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打造高质量旅游服务业,使游客旅游满意度持续上升。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完善各镇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对老旧设施等进行提档升级,带给游客更加良好的旅游体验。同时要深入探索现代科技与旅游的融合模式,让科技助力旅游公共服务,健全智慧旅游平台,不断提升旅游特色镇的服务质量。

(五)区域协同,构建旅游营销体系

要构建成都市全域旅游格局,增强各镇之间的互动,实现景区间的优势互补。要强化旅游品牌建设,从各个旅游特色镇的单一品牌打造,上升为成都市区域一体化旅游品牌。要充分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等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进行精准的旅游营销,实现用户向游客的转化。同时,通过与彩妆、手机、白酒、网游等各类知名厂商合作,开发联名系列,强化旅游营销的渗透力,扩大成都市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知 名度。

五、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成都市旅游特色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完善旅游管理体系、健全旅游治理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建旅游服务体系、构建旅游营销体系可以助力实现成都市旅游特色镇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成都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成都市特色旅游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完美的特色党建
旅游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