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歌“单色的想象”特质简论
2022-10-28白国茜
白国茜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一、对“单色的想象”评价与理解的历史
二、“单色的想象”的构成
首先要满足“单色”的要求。“单色”即是单一的颜色或者色调,诗中所提到的意象在色彩构成上须是同色的,如《日出》和《怀古——贝加尔湖畔之苏子卿》中分别呈现出的是赤色和白色,而不涉及到其他的色彩。另外,对事物的颜色,诗人可以不直接点出,却能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感知到它们色调的一致性,即在尊重事物本来面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搭配与构造。比如在《密桑索罗普之夜歌》之中,朱湘认为它全篇都是“单色的想象”的绝佳例子。但这一首诗歌中的色彩并不如《日出》和《苏子卿》中那么明显,如“水银的浮沤”“融晶”“象牙舟”“银辉”,不是直接将颜色显露出来,读者却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感知到这些意象在色彩上的一致性。当然,并不是诗歌中提到的每个意象都必须要在这个谱系之内,只要不影响诗歌的整体基调,亦是可以存在的。同篇章中出现的“无边天海”“星汉湛波”“鲛人”“沈黑的海底”,诗人没有标注颜色,它们和整个片段内的“白色”也没有明显的一致性,但是这些意象没有破环整首诗歌的“银白”意境,反而和“融晶”“银辉”“星辰”“白羽衣”“象牙舟”等一起塑造出晶莹剔透的月下之景;《苏子卿》中出现的毡履、毡裳、毡巾,也没有渲染出它们的颜色,却仍保持住了“羊群”“冰涛”“白云”营造出的白色环境,而“披着白羊裘”也无形中带动了读者的联想,毡履、毡裳、毡巾似乎也是白色的,苏子全身雪白,置身于贝加尔湖畔,使得整段呈现出一种“单色”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朱湘所谓的“单色的想象”,是需要“单色”“抒情”与“想象”的相互渗透与统一,可以是几行,也可以是一个片段,还有可能是全篇,但都需要是完整的一部分。“单色”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同一种色彩谱系,偶尔有其他的颜色涉及,但是却并不点出,不去影响到整体的意境与颜色基调,亦是可以的。而且,这些物象,不能仅作为被描绘的对象,还应是被诗人用想象串联起来的,兼有情感的注入,只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构成“单色的想象”,产生诗意的效果。
三、“单色的想象”的意义
纵观郭沫若的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激情与浪漫,因而“单色的想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进这些因子。朱自清曾将其规置在“单调的表现”下,但就实际效果来看,“单色的想象”远远超出了批评者所说的“单调”的弊病。
余论
在“单色的想象”视角下,郭沫若诗歌中的情感状态得以全面展露,让我们感知诗人在时代激情背后的柔软心境,也体悟到不止是繁丽的色彩、喷涌的情绪才能展现浪漫诗情。即使在宁静的画面中,诗人也未停止过对灵感、直觉、想象的追求,但遗憾的是这一特色未能保持下去。后期诗歌《恢复》现实色彩较强,《瓶》中主要是爱情的抒发,并且是以我、你、她的人称出发,缺少景色的渲染和自我情感的表达,因而这种特质没有广泛地为读者所感知。但是也诚如朱湘所说“终归是贡献”,这不仅是郭沫若自己诗歌的一种特色,将浪漫、想象和抒情以另一种形式传达,将画面感和意境感更好地融入诗歌创作中来,也为其他的诗歌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