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2-10-27刘芯言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因性亚组研究者

刘芯言,云 洁,吴 琪,陈 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1.护理学院;2.附属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75)

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预计到2040年,癌症例数将达2700万[1]。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癌症患者常出现各种困扰症状,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最常见的困扰症状之一[2]。CRF是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痛苦、持续、主观的躯体、情感、认知疲劳,并且妨碍日常功能[3]。CRF发生率在62%~85%[4],与疼痛或抑郁等症状相比,疲劳对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更大[5]。同时癌症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心理因素在癌症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减轻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改善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6]。希望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人们有信心实现目标,与精神信仰互相关联、互相依存[7],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往研究对癌症患者的希望和疲劳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有争议[8-24],并且不同研究对于癌因性疲乏与希望关系强弱的结果差异较大,缺乏相关的评价。基于癌因性疲乏和希望在癌症患者中的重要性和当前结论的不一致,通过Meta分析来明确二者的关系,为今后研究如何干预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而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研究设计类型: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经历疲劳的18岁及以上的癌症患者。结局指标: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的相关系数r。

1.2 排除标准排除不是中、英文的文献;排除相同数据多次发表的文献;排除不能获取全文或不能提取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的相关系数r的文献。

1.3 文献检索方法2名研究者(刘芯言、陈倩)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并手工查找参考文献,追溯相关文献。检索日期均截至2021年8月14日。检索式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对文献进行检索,检索策略详见图1。

图1 PubMed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文献的检索、筛查以及数据提取由2名研究者(刘芯言、吴琪)独立完成。如有异议,请第3方协助判断。研究者使用Excel 2010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本信息、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相关系数、评估工具等资料的提取。

1.5 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工具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5],评价标准是:6.0~7.0分评为A级,4.0~5.0分评为B级,<4.0分评为C级。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评价并核对。如果出现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3位研究者来解决。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8个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990篇。经研究者筛选以及查找相关文献后,最终纳入16篇。文献筛选流程详见图2。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文献质量评价16篇[9-24]文献质量评价结果:12篇文献质量被评为A级。16篇文献明确了资料来源以及纳排标准,12篇文献报告了应答率,确保了完整的数据。11篇文献控制了混杂因素,减少了偏倚来源。

2.3 纳入研究的特征详见表1。

2.4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二者的Z值为-0.36[95%CI(-0.42,-0.30),Z=12.03(P<0.00001)](图3)。Summaryr值为-0.35[95%CI(-0.40,-0.29),Z=12.03(P<0.00001)],分析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希望存在负相关。发表偏倚检验发现漏斗图不对称,说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见图4。

2.5 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是通过研究者逐一排除研究池里的纳入文献,发现前后Z值没有大的变化,I2在47%~62%之间,表明Meta分析结果稳健。按纳入的16篇研究采用的癌症患者的癌症类型、样本量、地区、年份、研究量表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CFS量表、CRF量表、PFS-R量表的各维度与希望相关性最强的分别是躯体疲乏-0.47[95%CI(-0.57,-0.36),Z=7.14,P<0.00001],认知疲乏-0.50[95%CI(-0.56,-0.43),Z=12.57,P<0.00001],行为疲乏-0.35[95%CI(-0.39,-0.29),Z=12.80,P<0.00001]。详见表2。

图3 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相关性的Fisher’sZ比较

图4 发表偏倚检验

表2 亚组分析

表2续表

3 讨论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的相关系数为-0.35,说明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对其癌性症状的缓解有积极作用[27],癌因性疲乏程度越轻。Herth[28]首先研究了希望和疲劳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负相关。癌因性疲乏增加癌症患者的痛苦,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出现疼痛、失眠、嗜睡等情况,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他们的希望水平降低;而希望水平高者,依从性也更高,能积极配合癌症相关治疗,主观能动性更强,进而降低了癌因性疲乏程度[19]。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率最高,对患者影响最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症状之一[26]。目前,临床上对CRF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而希望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增强癌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癌症患者建立希望是癌症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14],有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

亚组分析发现,希望水平与癌症类型无关。与Felder等[29]对183名癌症患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在乳腺癌患者中,SCHJOLBERG等[10]指出希望水平对减轻疲乏症状有正向促进作用[13]。在肝癌人群的相关研究中也发现,希望是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希望水平来干预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相关的临床症状[14]。本次纳入的研究中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在中、高等水平,癌症患者渴望获得痊愈,对疾病的恢复充满希望;部分患者不了解疾病,认为自己能够战胜疾病,从而具有较高的希望水平;还有部分原因是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使他们获得较高的希望水平[30]。不同样本量测出的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的相关系数虽存在差异,但不呈现出规律变化。而不同发表年份测出的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的相关系数逐年上升。希望作为一种应对资源或治疗手段,影响患者治疗的决策,从而更多的影响个体的心理适应、疾病认知状况[16]。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希望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另外癌因性疲乏与希望的相关性在在地理分布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各地区的生活环境、医疗资源、社会支持等有关。通过对不同量表的亚组分析发现癌症疲乏量表可能会夸大癌因性疲乏与希望间的相关性。而正确的评估是识别癌因性疲乏的前提,国外部分机构已开始使用癌因性疲乏相关生化指标辅助评估,但国内多选择疲乏量表进行评估。鉴于癌因性疲乏的多维概念,推荐使用多维度量表评估癌因性疲乏,如Piper疲乏评估修订量表。

本Meta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搜集灰色文献以及中英文之外的文献;某些亚组文献少未能进行Meta分析;有些文献没有控制混杂因素,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临床应当重视癌因性疲乏与希望之间的关系。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措施可以考虑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提高癌症患者的希望水平,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进而改善癌因性疲乏现状、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因性亚组研究者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