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卞和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
2022-10-27高军
文/高军
南漳县卞和小学始建于1986 年,现有各民族师生4000 余人,是南漳最大的市级示范学校。近年来,卞和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卞和文化,通过“卞和之声”诵读节、“卞和之帆”体育节、“卞和之馨”读书节、“卞和之韵”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课程,积极探索适合各民族学生的教育方法,营造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浓厚氛围,打造出引领课改潮流,富有本土气息,彰显人文理念的办学育人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影响力教育名校、全国课题实验先进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教研教改先进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多项荣誉。
加强思想教育引领厚植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为抓手,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髓要义,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组织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南漳县卞和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革命历史、民族团结教育影片;制作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民族文化宣传栏,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举办民族团结手抄报大赛、“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文艺汇演、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知识测试、手工制作等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教学中,形成“人人都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的格局。做到课前有教案,课中有互动,课后有考核,让学生学有所得,认识和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师生从理论上增进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同感,自觉树立起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聚智赋能拓宽特色理念创新
坚持开展“情暖童心卞和行”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赴襄阳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参观游览,与襄州区双沟镇民族学校、樊城区晨光小学开展经常性学习交流和文体联谊活动,在交往交流中形成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促进环境氛围。关爱关心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送温暖和结对帮扶活动,以学校未成年人健康辅导站为依托,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走进学生心里,对于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专门辅导,提升孩子信心,保障学生能够在校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
“非遗剪纸”走进校园
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卞和得璞、献璞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学校把“卞和献玉”所折射出“忠于祖国、坚持求真、矢志不渝、慧眼识才”的精神融通于教育教学的各方面,用卞和精神引领师生向真、向善、向美,以“一训三风”理念助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教育常态化;坚持每期举行最美少年、学习之星、勤奋之星、纪律之星、锻炼之星、教学能手、团结之星、进步之星等评选活动,用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楷模形象,增强了全校师生自豪感,全校“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凝聚起全校师生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营造了“平等、进步、和谐”的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联动聚力共筑民族大团结校园
卞和小学多年来坚持致力于夯实兼容并蓄的文化基础,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积极探索实施民族团结“细胞工程”。把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把有关民族团结的政策法规列入学习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同时搜集资料汇编成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传统节日、服饰、民居、风俗,感受中华民族文化魅力。
突出爱国主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其在每周一升国旗和年级主题班会活动中,将民族团结教育重点贯穿其中。在教育教学中挖掘民族文化内容,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礼仪礼节;在语文课上,老师引导学生们在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诗词中感悟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情谊;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画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课上,各种民族歌曲、民族舞蹈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传承;体育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土家族摆手舞、黎族的竹竿舞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以“七个一”为抓手,丰富民族团结活动,即:我喜欢的一句民族团结的话、我会唱的一首民族团结的歌曲、我会跳的一支民族舞、我看过的一本民族团结的书、我知道的一位民族团结的模范人物、我了解的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我自己的一件民族团结的作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发挥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