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浅谈嫘祖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2022-10-27陈祖波

民族大家庭 2022年5期
关键词:嫘祖黄帝中华民族

文/陈祖波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嫘祖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保留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她教民植桑养蚕、缫丝制衣,是中华民族女性始祖、伟大母亲,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杰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嫘祖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嫘祖文化是始祖文化、女性文化、礼仪文化、旅游文化、蚕桑文化等的有机结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嫘祖文化的内涵

种桑养蚕,衣被天下的蚕桑文化。嫘祖发明种桑养蚕,缫丝织绢,使华夏族人从蛮荒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也使中国的丝绸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从古至今,人们把嫘祖尊奉为“蚕神娘娘”。

协和百族,以德治国的团结和谐文化。黄帝与炎帝决战,嫘祖劝谏黄帝与炎帝和解,保护黎民百姓免受战争灾难,终使炎帝向黄帝献上丝帛,结成部落联盟,这就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最早传说。黄帝擒杀蚩尤之后,嫘祖劝谏黄帝不杀降兵,将降兵分散到西陵、姬水、黄河一带安置,让他们在那里种田栽桑,养蚕制衣,繁衍生息。嫘祖向黄帝提出把推广蚕桑、发展农耕定为立国之本。为了尽快地推广种桑、养蚕、缫丝、制衣等技术,嫘祖建造桑园和丝织作坊,亲自示范操作,教民种桑、养蚕、制衣。这些措施,使中原部落联盟更加团结和强大。四方部落纷纷来朝,自愿加入联盟,使中原统一,人民逐渐过上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生活。

嫘祖谏诤黄帝,旨定农桑,辅佐黄帝,统一中原,是大中华的奠基者。这种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尚存旺盛的生命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不竭源泉。

破除陈俗、男女平等的女性文化。嫘祖冲破母系氏族的世俗观念,降尊纡贵,让自己与黄帝所生儿子随黄帝的姬姓,倡导实行男女平等。黄帝和嫘祖的结合,为华夏民族的发展繁衍奠定了根基。

以身垂范、严于教子的母性。嫘祖被尊奉为“万邦圣母”,她以母性博大无私之爱教化万民,分担黄帝治理天下之责,是实至名归的中华圣母。嫘祖首倡婚娶相媒,兴起“八拜成婚”的婚嫁礼俗,构建婚姻家庭,引领社会和谐进步,被赞为“文明婚姻”的创始者。

伴驾黄帝、巡行四方的旅游文化。嫘祖伴随黄帝转战南北,驰骋疆场,最终奔走劳碌,死于征伐途中。古人祭祀嫘祖,亦尊其为“行神”“道神”,以“求道路之福”,即旅途平安。

综上所述,嫘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寻根问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凝聚剂,是中华文化的底蕴,是传承千年不绝如缕的精神所系。传承嫘祖精神、弘扬嫘祖文化,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嫘祖文化节

二、嫘祖文化在湖北远安的历史渊源与信仰传承

自嫘祖发明种桑养蚕、缫丝织绢的惠民之术以来,湖北省远安县尤其是苟家垭地区的老百姓形成了养蚕缫丝、祭拜嫘祖的历史传统,千百年来薪火相传,成为远安人民的信仰。

嫘祖文化被确立为远安县主题文化。1994 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宜昌市政府在宜昌(古西陵所在地)联合召开“中华嫘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此为全国首次。

2003 年,远安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将嫘祖文化作为远安的主题文化”。此后,远安县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开展嫘祖精神大讨论,将嫘祖精神提炼为“发明、创造、奉献、以天下为己任”;二是与湖北电视台联合拍摄音乐艺术片《嫘祖蚕娘》;三是成立民间团体远安县嫘祖文化研究会。

嫘祖文化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嫘祖文化渐成大观,逐步成为远安对外交流的最重要名片。

一是嫘祖信俗全国罕见。远安的“养蚕三祭”在民间传承千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嫘祖生日,每年的这天均有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聚集到嫘祖镇举办嫘祖庙会,祭拜蚕神娘娘。1984 年,苟家垭镇政府举办首届嫘祖庙会节,后连续举办32 届。2016 年,嫘祖庙会节改为首届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典仪渐趋完备,活动内容更为丰富。此后举办规格不断提升,由乡镇政府承办到县政府承办,再到省文化厅、省台办和市政府承办。嫘祖信俗在宜昌和远安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民间自发、传承有序、典仪完备等特点,为全国罕见,被列入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 年6 月,源自远安嫘祖祭祀庙会民俗活动中的“远安呜音”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 年5 月,以祭拜典礼为核心内容的“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9 年9 月29 日,央视《2019 非遗公开课》推介远安嫘祖文化。远安县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认定为“嫘祖文化圣地”,嫘祖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远安县嫘祖文化获湖北省第三届“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奖,“嫘祖”入选宜昌市十大文化符号。

二是嫘祖文化研究取得初步成果。近年来,宜昌、远安先后三次举办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导的嫘祖文化论坛,产生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尤其重要的是,《史记》《尚书》《战国策》《传说中的古代中国》等文献,权威论证了嫘祖故里在远安的可能性,提炼了嫘祖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创作了一批文学艺术作品:大型音乐艺术片《嫘祖蚕娘》获第22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歌曲《永远的嫘祖》参加中央电视台“一带一路——丝路花雨”文艺晚会,编辑出版了《嫘祖故事》《嫘祖文化圣地·远安》《炎黄》嫘祖专刊等书籍,其中,《嫘祖文化圣地·远安》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三是嫘祖文化物质载体初具规模。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围绕桑蚕丝绸产业发展和祭祀活动,产生了丰厚的嫘祖文化遗存,发明创造了蚕簇、蚕架、缫丝车等生产工具,制造出了蚕蛹、蚕蛾、桑叶茶、桑葚酒、桑枝纺织品等食品、药品和生活用品。20世纪70 年代以来,在西陵峡中堡岛等地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 至7000 年的纺织用具,如陶纺轮、骨针等,有力印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桑蚕生产活动历史悠久。后来远安县陆续建成的蚕种场、缫丝厂、茧丝绸公司、桑蚕专业村等,进一步提升了现代桑蚕生产能力和水平。在祭祀活动中,建成了嫘祖庙(西陵山)、嫘祖碑、嫘祖像、嫘祖牌坊、嫘祖文化园、嫘祖文化博物馆、嫘祖文化楹联一条街等,发掘了大量民间故事、诗词歌赋、花鼓戏、皮影戏、民间吹打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嫘祖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嫘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嫘祖精神、弘扬嫘祖文化,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和理解嫘祖文化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作用。

传承弘扬嫘祖文化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黄帝崛起之时,统一中原是他的强烈愿望。嫘祖遇黄帝后,义无反顾地跟随黄帝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以元妃身份辅佐黄帝,献计献策。黄帝采纳嫘祖谏言,使炎帝臣服,炎黄合并为同一部落。此后嫘祖继续劝谏黄帝,团结其余部落,终于一统中原,建成了多部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嫘祖的高瞻远瞩对中原各部落、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统一至关重要。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这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近代一百多年的血与火的抗争,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

各部落、各部族大团结、共发展,这是当年嫘祖和黄帝的愿望。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嫘祖文化,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传承弘扬嫘祖文化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嫘祖跟随黄帝征战途中,每到一地,就发动当地群众种桑养蚕,促进了各部落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进步。当部落联盟越来越大的时候,嫘祖伴随黄帝巡行四方,安排官吏,选贤任能,以极大的注意力聚焦生产,国势逐步强大。通过几辈人的不懈努力,至尧舜禹时期,终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此后历朝历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但从未间断,而且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程度不断增强,交融程度不断加深。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实现民族振兴,我们依然能够从当年嫘祖的思想文化精髓中汲取到有益的养分。我们要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传承弘扬嫘祖文化有助于坚持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帝和嫘祖统一中原后,为了真正统一各部落各部族群众的思想,他们义无反顾,除旧布新,大胆革除一些陈旧陋习,开创性地树立新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如嫘祖废群婚、抢婚,首倡嫁娶相媒,兴家立业,开男女有别,人伦有序,族外通婚之先河,对人类伦理道德系统的规范,对社会体系的重新组合起了重要作用。嫘祖辅佐黄帝以天下部落是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协和百族,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华夏中国,促使各部落各民族群众初步形成了共同体意识。几千年来,各族先民胼手砥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开拓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都表现出了对国家和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各族人民群众的吸纳认同,促成了中华文化的根深干壮和枝繁叶茂。

习近平总书记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要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中国人自始至终都极为重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今天我们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就要增进共同的、尊重和包容差异的,更好地保证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续写新篇。

传承弘扬嫘祖文化有助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平等。黄帝战炎帝、斩蚩尤时,嫘祖进言说炎帝本属同宗,要化干戈为玉帛,协和百族,联合炎帝,用其先进的农耕技术,共同治理中原;对蚩尤部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政策对待,团结他们共同治理国家。嫘祖的这些谏言,开创了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先河,对后世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性,对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加以贯彻,从而确保了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这是我们党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依据国情、顺应民意作出的正确决策,这是对历史上“大一统”下“因俗而治”这一传统的政治性超越。

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嫘祖文化,就是要吸收和借鉴嫘祖协和百族、天下一家的精髓,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传承弘扬嫘祖文化有助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我国古籍《管子》中曾记载,黄帝嫘祖治理国家时,根据各地情况区别对待,同时颁布法令扩展农业用地、鼓励货物流通以富国,通过一系列稳固的治国措施实现了强盛。黄帝嫘祖之后的历朝历代,对各民族基本上平等相待,这是我国历史得以延续五千年之久的重要原因。后世各朝代的历史也印证了凡是国家统一、安全稳定,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凡是国家分裂、社会动乱,则经济凋敝、人民遭殃。

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正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统一、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始终是各族人民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民族工作和事务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面对新的历史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尤为重要。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嫘祖团结协和百族的精神情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稳妥处理民族问题,构铸中华民族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猜你喜欢

嫘祖黄帝中华民族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嫘祖养蚕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嫘祖和你聊保护隐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嫘祖养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