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平台的在线互动与学生价值实现
2022-10-27毛倩
毛 倩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1 提出问题
5G时代的来临,教师和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获得知识,而且可以获得传统教学模式下所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历,教师由主讲者变为引导者。知识的传授地点已经不再局限在固定的教室或实验室,而是随时随地。教师可以开发相关的精品在线课程等视频资源,学生只要具有一个移动终端,有网络支持,就可以把课堂或实验室装在口袋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兴趣点选择性学习。大量教学活动被转接到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出一个个虚拟学习空间。然而,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所期望和获得的价值,不仅来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投入,还来自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资源,因此,对于教育教学,教师单方面的将价值传递给学生,无法帮助学生实现价值,让其满意,只有学生利用其自身资源参与价值共创,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当从以教授为中心的传统方法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这意味着高水平的价值共创。价值共创是价值创造主体通过资源整合而共同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根据价值共创理论,价值共创注重创造主体间的深入互动交流,因此主体间的良好互动是价值实现的前提[1]。那么,基于信息化平台,如何互动以实现学生价值就是高等教育教学必须关注的关键议题。
2 互动与学生价值
互动是价值共创的行为轨迹。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在线互动确定为学生与信息化平台的互动,学生与授课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三类。将实现的学生价值细分为学习价值和享乐价值两类。然后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检验这三类互动是否会对学习价值和享乐价值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等问题。其中,学生与信息化平台的互动,学生与授课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三个变量参照赵宏霞等(2015)[2]的研究;学习价值和享乐价值的变量测量参照卜庆娟等(2016)[3]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线上教育情境对量表题项进行适当修改。各变量涉及的测量题项如表1所示。为了完成实证检验,本文向陕西省西安市内的参与过线上学习的普通一本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
表1 变量的测量题项
由于调研的对象是一本院校大学生,年龄、学历相差不大,所以本文仅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女性=1,男性=2。除去性别变量,其他变量的测量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进行测度,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描述性统计
对于回收的问卷,运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学生与信息化平台的互动、学生与授课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正向影响学习价值。也就是说,这三类互动的程度越高,学生越能感受到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其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习价值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强(β=1.342,P<0.01),其次是学生与信息化平台的互动(β=0.976,P<0.05),最后才是学生与授课教师的互动(β=0.847,P<0.05)。表明在信息化平台背景下,激发与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实现学生学习价值的重中之重。对于享乐价值,所有的自变量对其的作用均不显著,说明信息化平台的功能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交流,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相关互动未让学生产生愉悦。
表3 回归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大学本科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实证检验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互动与学生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与信息化平台的互动、学生与授课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都会正向影响学习价值,但是影响程度略有不同。这说明在信息化平台的环境中,加强学生与学生、与平台、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通过高质量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现学生期望的学习价值。然而,区别于以往提出的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基于信息化平台时,学生之间、学生与信息化平台之间的互动反而更加重要。
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在价值共同创造的视角下,高等院校需要鼓励与加强培养学生们作为学习促进者的责任。要改变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习惯,提升他们主动学习(如运用信息平台、与其他学生交流等)的能动性。(2)教师在新的教育趋势下应该侧重于作为教学活动的协调员和合作者角色,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了更好实现这种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培养一部分积极学生作为互动领头者,通过他们在信息化平台的活跃,带动整个班级的互动氛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3)学校应积极收集学生使用信息化平台的意见,将平台不断优化,为学生使用信息化平台提供便利,让学生有兴趣使用,进而才有可能提升学生利用平台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