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军民融合的航材物流人才评价研究
2022-10-27阎薪宇,华树新
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2017 年起,我军航材物流尝试实施军民融合,先后与中铁快运、中国邮政、顺丰速运、华宇天地四家物流企业签订了物流合作协议,航材收发效率和军事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新模式下出现了军队不会管、不知怎么管的情况,监管能力较弱等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物流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仅追求自身利益,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态度较差的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军队物流人才的缺乏。因此,研究军队物流人才需要哪些能力素质,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针对其短板弱项进行培养,已成为推动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前进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开展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评价的必要性
1.1 能够明确军队物流人才培养方向
由于军事物流人才能力素质的缺陷,在物流合同签订中,缺乏谈判技巧,合同不全面,歧义条款多;在物流开展过程中,出现不会管、不知道怎么管的情况,沟通协调困难,这是造成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系统分析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所需能力素质,利用模型对航材物流人才进行评价,找出其能力素质的不足,可以为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1.2 能够促使地方物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战时环境复杂多变,对精密电子设备损坏较大,从而增加了精密航材的消耗量。如果仅仅依靠军队航材物流力量是不能满足战争需求的,利用地方物流力量开展航材物流服务是十分必要和必然的。通过研究,提升军队航材物流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其管理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的水平,促进地方物流供应商提供高质量服务,可实现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实施的目的,缓解军队航材物流的压力。
1.3 能够有效推进航材物流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航材物流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地方物流供应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研究,提升军队航材物流人才管控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的能力水平,促使地方物流供应商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军队结成战略联盟关系,有利于打造全方位、高效率的航材物流保障体系。
2 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原则
建立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总的原则是:军民融合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能够敏感地反映航材物流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为了提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本文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在下述原则下建立:
(1) 适用性原则
建立航材物流人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单纯的定量指标或者定性指标都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影响航材物流人才能力素质的所有问题。因此,在对航材物流人才的评价工作中,不同的评价内容需要采用不同性质的评价指标,从而更能客观地反映航材物流人才的能力素质。
(2) 独立性原则
对军民融合航材物流人才的评价,需要把航材物流人才能力素质体系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自己相应的评价指标,构成一个指标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指标集经过整合就形成了整个航材物流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评价指标必须相互独立,各项指标之间不能存在重叠区域。
(3) 可行性原则
军民融合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要简便易行,同时,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评价指标的含义应该清楚明了,尽量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此外,要考虑指标设计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比性,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避免造成评价的复杂性。
2.2 评价指标体系
我军航材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具备管理、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及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物流服务的基本流程,能够在物流企业与军队中从事物流与供应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信息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航材物流人才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以军事效益为首要目标,兼顾与地方物流工作人员的交流、物流服务的经济效益等,以提高管理水平为主,辅之以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航材物流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但是,目前关于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国内大部分研究学者的研究立足点是经济效益,考虑到军事物流的特性和人才评价的要点,本文涉及的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战争对军事后勤保障的要求,即军事效益,而后者恰恰是决定性因素。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军队特点、人才需求、工作重点等内容,对航材物流人才素质进行了共性分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军事素质等五个方面。考虑到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在评价航材物流人才时从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军事素质五个一级指标来考虑,每个一级指标下相对应有若干个更加具体的二级指标来从不同方面及角度衡量航材物流人才,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客观地评价航材物流人才。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3 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模型构建
3.1 模型构建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考虑到人才评价的模糊性和难以量化的特点,该方法适于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的人才评价,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Q 为航材物流人才的综合评价值,F 为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对应的分值集,W 为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的权重集,S 为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向量矩阵。
模型各部分的求解说明:
(1) 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对应的分值集F
根据实际需要将评价等级划分为m 个等级,通常情况下,评价等级数m 取[3,7]中的整数,如果m 过大,难以用语言描述且不易判断等级归属;反之m 太小又不符合模糊综合评价的质量要求。本文把航材物流人才的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共分为五级,即m=5,具体为 {优秀,良好,一般,差,很差}。
(2) 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的权重集W
该权重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求解。
(3) 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向量矩阵S
设Q表示第n 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R表示第n 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对应的隶属度向量矩阵,W表示相应的二级指标所对应的权重集,则:
3.2 权重确定
为了使所建立的航材物流人才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利用德尔菲法收集,再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项指标赋权重。由各指标对比矩阵所求得的各指标权重汇总可得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如表2 所示。
表2 航材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
综合来看该指标体系基本反映了航材保障部门对航材物流人才的需求,专业能力强且善于团队合作的航材物流人才是航材保障部门最希望得到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案,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做成更科学的选择。通过量化的方法,航材保障部门根据该指标体系最终能够选择出相对来说各项指标满足其需求的物流人才。
4 算例分析
空军某单位进行年度上报用人需求,由于该单位急缺干部,且自身完成航材物流任务比较困难,经上级批准,该单位可以自主挑选一名新干部。现有三名新干部供此单位挑选,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三名航材物流人才甲、乙、丙分别进行评价,并提出选择建议。
4.1 对甲进行评价
从航材保障部门选取三名业务助理员和两名高层领导组成专门评审小组,利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进行问卷调查,每个指标共有优秀、良好、一般、差、很差五个等级,为便于统计,对相应的等级进行赋值,赋值表如表3 所示。
表3 赋值表
(1) 甲的一级指标下各二级指标的评价
对调查问卷资料进行整理,可得思想政治素质指标下各二级指标的评价表,如表4 所示。
表4 思想政治素养指标下各二级指标的评价表
将表4 中按行归一化可得矩阵R。
根据已有指标权重,W= (0.154,0.476,0.081,0.288)。
可得:
同理,可以依次计算出相应的专业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军事素质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分别为Q,Q,Q,Q。
(2) 甲的一级指标的评价
根据各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得甲的一级指标的评价表,如表5 所示。
表5 甲的一级指标评价表
可将表5 数据转化为矩阵S。
根据已有指标权重,W= (0.077,0.432,0.173,0.269,0.049)。
甲的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
(3) 甲的综合评价
甲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甲的综合评价表
4.2 对乙、丙进行评价
利用同样方法分别
对乙、丙进行评价,可得乙、丙综合评价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乙、丙的综合评价表
4.3 航材物流人才综合评价结果
由上文可得甲、乙、丙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8 所示。
表8 综合甲、乙、丙的评价表
由表8 可以看出,甲、乙、丙三人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89.508、87.049、88.174。相对来说,甲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建议选择其为该航材保障部门的新干部。
5 总 结
本文以加强航材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航材物流人才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分析,从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军事素质等方面着手建立了相应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人才评价进行了研究。通过算例分析发现,研究可以有效将航材物流人才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为军民融合模式下航材物流的人才选用和培养提供了依据,对发挥航材物流人才在航材保障中的巨大作用提供了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