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
2022-10-27马引兄
马引兄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小学,甘肃静宁 74340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进行分析和解读,是为了顺应当下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步伐,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以此构建高效化和创新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以下将对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和原则进行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拓展阅读发展学生语言素养
1.在经典诵读中锻炼语言技巧。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语言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教师能够在整合阅读中将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作为重要的目标,那么其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则会有所提升。而在小学阶段的整合阅读教学中,经典诵读是锻炼学生语言技巧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内外的整合阅读中可以从课内出发引入课外拓展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口语表达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而从目前的阅读教学状况来看,由于对整合阅读的理念认知不清,部分教师并没有从课内出发引入课外的拓展阅读资源,而是根据主观判断来选择课外阅读资源,他们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文本无法与课内准确对接,没有适配性,且文学性和趣味性不强,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这就不利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技巧。因此,教师应对整合阅读的概念和本质展开分析和研究,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引进具有较强文学性和趣味性拓展阅读资源的方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将课内外阅读文本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语言体系,借助课外阅读资源来深入理解课内阅读,并拓展阅读知识面,从而正确掌握诵读文本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都会得到提升,综合素养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2.在读写结合中积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和储备是语言素养的基础要素,如果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他们的语言素养也能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拓展阅读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内外文本的过程中积累其中的优秀语言元素及写作技巧,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写作训练,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写作是知识输出的过程,而在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循环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会不断壮大,文学素养也会不断得到提升。不过在此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内文本的重视程度要远超课外文本,更多是以教学大纲为蓝本设计教学活动,他们以传统讲解式的方式要求学生记忆文本中的词汇、语句等知识要素,并刻板地记忆文章的主旨和大致内容,却没有从课内外相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所以小学生的语言储备不足,他们的语言素养也未得到明显的提升。针对小学生语言积累不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拓展阅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相同体裁或者题材的课内外文本,并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让学生分门别类地记录和积累语言素材,并在同类型的写作训练中应用所积累的语言知识,由此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储备体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素养会呈现出稳步发展和提升的状态,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二)类比阅读,提升学生思维素养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需达到的目标之一,也是组成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内容,而在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中,类比阅读是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重视它的合理运用。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的过程中引进类比阅读的思想,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篇章进行全面对比和分析,让他们在比较异同时明确不同篇章的写作特征和情感表达方式,进而完成对知识的转化,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陈旧教学观念和固化思维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在课堂中展开类比阅读的意识和能力,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分析课内阅读,并将重点放在对课内知识的探析上,他们也未能指导学生将不同的文本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学生所学知识存在局限性,在此环境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成长速度极为缓慢,不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以上提到的教学不足,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开展类比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绘制和解释导图的过程中了解课内外文本在主题、内容、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使他们在类比和分析时运用发散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阅读效果,促进思维多方面发展。此外,在类比阅读中学生也能掌握多种写作方法,并将积累的词语及所学的表达技巧应用在写作中,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写作训练也有所助益,对优化语文课堂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鉴赏阅读,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1.在鉴赏情境中体悟审美元素。审美素养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不可或缺的品质,这就说明教师应在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中开展鉴赏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鉴赏情境中体会文本中的审美元素,通过品味语句和关键词,带领学生深入与文本内容、意象相适应的情境中,让他们能够在情境中分析和解读文本中蕴含的语言美、意象美等,进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可是就目前的阅读教学状况来看,一些教师在整合阅读中只关注文本中的基础知识,如词汇的含义、读音、主旨等,既没有对文本展开深入的分析,也没有带领学生鉴赏文本中的审美元素,而是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上,本质上仍是以“知识”为核心,属于应试化教育,学生只能充分了解知识点,缺乏对更深层次内容的探析。所以小学生很难在整合阅读中提高审美素养。对于教学中以基础知识为主、审美性不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全面分析课内外文本中审美元素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情感创设方法,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多媒体、分角色表演等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借助情境探析文本内容中的某个句子或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探析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或在文中发挥的作用。由此,学生不仅可以深化自身的审美体验,加强对文本内容意象的了解,还能深入地分析和理解阅读知识,与文本的思想和情感形成共鸣,使情感体悟也得到升华。
2.在鉴赏活动中丰富审美感受。审美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个人感受,也要求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审美感受,这会更容易产生思维上的灵感。所以,在课内外的整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审美鉴赏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感受,让他们勇于表达、勇于质疑,并在与同伴或小组成员的交流中,在思维碰撞和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与不同学生交换各自的审美体验,综合多人的智慧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体会阅读文本中的审美元素,进而达到丰富审美感受、提升审美素养的目的。然而在目前的整合阅读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阅读文本的教学价值,忽视了其美育价值,他们极少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互动和交流,也没有以审美为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沟通,更多是教师将自己的感悟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审美探析的过程,所以小学生的审美范围被局限于特定的框架中,他们的审美角度也较为单一,这就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作为教学的准绳,重视鉴赏过程的探析,不要剥夺学生提升审美素养的机会,而是要为学生创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或是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他们在专门的鉴赏活动中就课内外文本展开分析,并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抒发审美感悟,促使他们在鉴赏活动中进一步升华个人的审美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实践阅读,增强学生文化素养
1.在课堂实践中扩充文化储备。文化储备是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充足的文化知识储备,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随之增强,也可以说文化储备就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提。所以,在课内外的整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实践阅读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平台广泛搜集阅读资源,学生在搜集和整合阅读资源的过程中会深入挖掘文本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或历史文化典故等,无形中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网络,久而久之,他们的文化知识储备会呈现出阶梯式增长的趋势。但是,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也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却忽视了实践阅读活动的重要性,也忽略了文本中的文化元素,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中开设实践阅读活动会拖累教学进度,弊大于利,所以小学生很少会有亲身参与阅读活动的机会,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都不强。对于此种问题,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阅读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项目化阅读、阅读表演、经验分享交流等课堂实践活动中搜集和阅读大量的课内外文本,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产生质变,同理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就会促使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2.在社会实践中深化文化体验。除课堂实践阅读活动之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深化学生阅读体验的有效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强感悟。所以,在课内外的整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从课内出发将教学的场所转移到室外,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让学生在社会场景中寻求与课内相关的文本资料,促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展开有针对性的阅读。可是部分教师既缺乏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也没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将实践简单定义为游戏和玩乐,忽视了更深层次知识的探究,导致实践活动存在浅层化问题,这就违背了实践阅读活动的初衷和本质,学生也无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对文化的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将文化教育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宗旨,设计并组织与课内阅读教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观图书馆、拜访特色文化园区、游览博物馆和科技馆等活动中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文化体验,进而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以此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基于此,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对文化的探索,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真正实现在“乐中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即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倾向和思维特征,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设计阅读教学方案,而不是一味地参照教学大纲,为了避免教学脱离实际,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且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资源,并以创新化的阅读指导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主展开整合阅读,以此达到扩充学生阅读储备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第二,理实结合原则,即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取阅读素材,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以此实现全面发展和多维成长的目标;第三,生活化原则,当下很多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都较差,而在教学中通过课内外阅读的开展,能够利用文本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拓展其社会认知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彰显出教学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中践行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还能使学生在课内外的结合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增强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和规划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方案,为学生提供优化的阅读指导计划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以此扩充他们的阅读储备,让他们可以在课内外的灵活转换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