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2-10-27甘肃李国光
◎甘肃/李国光
情境教学法作为诸多新型教学模式中较为常用并且有效的一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把多元化的教学因素进行融合,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相关场景的再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理解程度的深化。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人文性,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多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初中语文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图画情境
书画同源,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图画情境,实际上就是以图画的形式再现文本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拓宽语文教学与应用领域,将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学习方法与形式上进行交互渗透,从而达到高效高质量的教学目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在生活阅历与社会环境的认知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导致他们对于一些课文的内容有时会理解不深,甚至完全没有章法,而创设恰到好处的图画情境,能将抽象复杂的文字表述直观形象地呈现于学生眼前。以图画再现客观事物,帮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在浓厚的美学氛围下给予学生充分的感官刺激与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三峡》一课教学为例,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真正的三峡,仅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介绍显然很难领略三峡的雄伟壮观。为此,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三峡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三峡美景,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夏季的沿溯阻绝、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图画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这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图画情境的方式,能切实达到“一图穷万言,尺幅览千里”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二、创设表演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表演情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代入角色,一种是扮演角色。代入角色是学生发挥其想象,让自己置身于文中某个人物的立场上,以主观思想体会其行为与情感。扮演角色则是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抓住其心理特征进行情境再现,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上述情境创设的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心理位置,将课文上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具体表象,从而促使学生更容易抓住文章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表演是一种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内心理解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的意义,提升其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并分组演绎课文内容,一位学生扮演邹忌,一位学生扮演齐王,几位学生扮演大臣,通过角色扮演将这一历史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在情境表演中深刻理解该文三部分内容:邹忌在与徐公比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敝纳谏;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学生在表演中通过劝谏与讽喻,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感受到了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运用讽喻的特殊手法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科学引导,把学生的身心成长与知识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其在生活与学习、成长与体验的平衡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理状态,从而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及问题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开放、自由式学习思维来不断创新想象,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求答案,进而达到强化理解、高效记忆的目标。
以学习《孔乙己》一文为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而整体把握。然后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但全文中却没有一个“悲”字出现,作者是怎样把悲剧要素贯穿全文的?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认识到作者是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以“喜”衬“悲”,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学生在找出该文核心字眼后,教师再进一步提问:不同的人是怎样“笑”孔乙己的?该如何理解?学生通过对小伙计附和的笑、邻居孩子赶热闹的笑、掌柜及长衫人欺凌玩弄的笑等等的分析,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从而理解文章主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思考,透过表面触及本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创设生活情境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割,致使学生认为学习仅仅为了提高成绩、应对考试,没有意识到学习知识对日常生活及个人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引入生活实例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情境体验中促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亲切感,并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吸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运用能力,从而将知识本位的学习转移至能力本位的学习上,提升其核心素养。
以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为例。天气状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平时是如何预知天气情况的,多数学生回答是根据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了解。其实,根据云的状况判断天气在我国民间早已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教师可以引入这些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导入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主要讲述了不同形态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云的形态展开联想,哪些云层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层又是阴风雨雪的预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深入探究与掌握该文内容要点,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知识。
总之,情境式教学法经过不断地实践,其教育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其教学优势也越来越突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深入探究的欲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加强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图画情境、表演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多种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要点,并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促进其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落实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