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山县核桃林区鼠害防控成效评价

2022-10-26谢青海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巍山县毒饵捕鼠

谢青海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巍山 672401)

鼠类可携带多种病原菌[1-5],啃食幼树,破坏森林环境,是常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核桃林区防控鼠害是巍山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年度常规工作,巍山县核桃林区常见的鼠种类有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黄毛鼠R.losea、褐家鼠R.norvegicus。丁晓松[6]对森林环境因素和鼠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邻近地区丽江市1998年对森林主要病虫鼠害防治使用甘氟、磷化锌等毒饵[7];李宏伟[8]对林业鼠害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进行论述,提出林业鼠害防治坚持无公害防治的原则;李桂琴等[9]对林业鼠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效果分析,对生物灭鼠剂(“鼠道难”,20.02%地芬·硫酸钡)使用技术进行应用研究。2021年巍山县贯彻落实大理州林业夏季灭鼠工作安排,巍山县卫生健康局、农业和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组织开展鼠害联防工作,3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统一调查方法、防控措施,开展鼠害联防联治。从作用快、低浓度、防效好的角度出发,联防联治鼠害,采用布放鼠夹捕鼠、投放自制溴敌隆(Bromadiolone)[10-11]毒饵诱杀老鼠进行综合防控。林业鼠害防治技术措施由巍山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组织开展,并对灭鼠效果进行评价。

1 防治区概况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地理坐标为100°22′E、25°10′N,该地属高原季风气候。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1 324 hm2,核桃面积63 533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2%。全县核桃林产权皆为林农个体所有,人均核桃面积2 200 m2。县辖10个乡镇,防治区为所有乡镇的3 093 hm2核桃林区(每个乡镇30.93 hm2),占全县核桃面积0.5%,选择在核桃林地与村庄或者农田(地)相邻鼠类活动频繁的地带。该区海拔1 760~2 400 m,地形地貌有沟河(谷)洼地和陡坡、缓坡山地,包括山区紫金乡、马鞍山乡、五印乡、牛街乡、青华乡,半山半坝区巍宝山乡、永建镇、大仓镇,坝区南诏镇和庙街镇。区域内核桃树处于初产期、盛产期,树龄≥7 a。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杀鼠毒饵:0.006 5%溴敌隆毒饵。浸泡法自制:按0.5%溴敌隆母液∶水∶小麦(基饵)=1∶18∶100的比例配制。

诱饵:小麦粉油条。

捕鼠器械:强力捕鼠铁夹,昆明五金工具厂生产。

2.2 试验设计

(1)时间:2021年5-6月。

(2)样地设置:每个乡镇核桃林地鼠害防控区设置固定样地3个共30个样方,总面积99.9 hm2,每个样方面积3.33 hm2。

(3)毒饵投放:使用“毒饵站”技术,利用石块、土块搭建鼠道,或利用树洞、竹筒等便利材料制成鼠道,在鼠道内投放毒饵。投放点设225~300个·hm-2,每个点投放毒饵量>15 g,总计毒饵量3 375~4 500 g·hm-2,毒饵即缺即补并保留15 d。

(4)捕鼠夹布放:鼠夹布设按长方形5 m×50 m选点安放,安放鼠夹45个·hm-2。

(5)封堵鼠洞:监测调查时段内,样地内发现鼠洞即覆土封堵。

(6)防治效果:分别用鼠密度和灭洞率表示。

2.3 调查方法

捕(灭)鼠于当日19:00和次日7:00开展毒饵补给、鼠夹替换、鼠尸收集填埋工作。于捕(灭)鼠前7 d与捕(灭)鼠后15 d两个时段进行鼠密度和灭洞率调查,每个时段连续记录3 d。

(1)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12],在每块样地内将100个鼠夹按夹距5 m、行距50 m的平行线形式顺势布设[13];间隔24 h后进行检查,并将空夹替换已捕获鼠的鼠夹;72 h后将捕鼠夹全部收回[8]。样地内发现有鼠尸及捕获鼠[12]记录为捕鼠数(捕获的整鼠、鼠头或部分肢体腿、鼠皮等),若仅存有鼠毛、鼠尾、鼠爪则不计为捕获鼠;同时记录有效夹数:处于正常布放状态的鼠夹,以及夹到鼠类或由于鼠类原因造成击发和诱饵丢失的鼠夹。

(2)灭洞率调查:采用开洞封洞法[14],利用灭鼠前有效洞口数与灭鼠后有效洞口数的差值与灭鼠前有效洞口数之比,得出灭洞率。同一个洞口,同一监测调查时段,封洞多次记录为1次。

2.4 计算方法

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运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16.0系统中完成。

式中:C为防治效果(%);B为投放毒饵前鼠密度(%);A为投放毒饵后鼠密度(%)。

灭洞率=(灭前有效洞口数-灭后有效洞口数)/灭前有效洞口数×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鼠密度

3.1.1 防治前、后鼠密度

从表1可见,毒饵防治前,全县有效布鼠夹8 239个,共捕鼠387只,鼠密度为4.70%。各乡镇防治前捕鼠量为18~76只,鼠密度以青华乡最高,达到9.10%,以永建镇最低为2.40%。毒饵防治后,全县有效布鼠夹8 291个,共捕鼠102只,鼠密度为1.23%。青华乡鼠密度为2.63%远高于其它乡镇,庙街镇最小为0.40%。

表1 巍山县监测点鼠密度统计

3.1.2鼠密度

从表2可见,对于鼠密度来说,F值为15.802,相伴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用药前后鼠密度方差存在显著差异;然后看方差不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即用药前后鼠密度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从样本均值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不包括0,这也说明用药前后鼠密度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本次防治使用自制溴敌隆饵剂诱杀及鼠夹捕鼠综合防控鼠害,可显著降低鼠密度,对鼠害防控效果显著。

表2 毒饵投放前后鼠密度t检验结果

从表3可见,马鞍山乡防治效果最高为94.36%,其后依次为大仓镇、庙街镇、紫金乡、牛街乡、青华乡、南诏镇、五印乡,防治效果为66.09%~86.83%,以上8个乡镇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巍宝山乡、永建镇防治效果分别为35.81%、16.05%,显著低于其他乡镇,这2个乡镇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表3 巍山县鼠害防治效果方差分析 %

3.2 灭洞率

从表4可见,在毒饵投放前有效鼠洞36~146个,防治后有效鼠洞7~42个,平均灭洞率67.65%,防治效果明显。灭洞率27.78%~93.75%,从高到低依次是马鞍山乡、紫金乡、牛街乡、庙街乡、大仓镇、青华乡、五印乡、南诏镇、巍宝山乡、永建镇。前8个乡镇防治效果显著,相邻数值灭洞率差异不明显,第9~10个乡镇灭洞率差异不明显,与前8个乡镇灭洞率最低相差32.52%。

表4 巍山县防治鼠害效果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2021 年,在巍山县应用自制0.0065%溴敌隆毒饵料诱杀,与鼠夹捕鼠综合防治核桃林区鼠害3 093 hm2。通过设置30个样方,样地的总面积为99.9 hm2监测调查,鼠密度、灭洞率统计分析防治效果分别为68.69%、67.65%,防治成效显著。全县鼠密度显著降低,由灭鼠前的4.70%下降到灭鼠后的1.23%。两个成效指标均显示,防治效果最高为马鞍山乡,最低为永建镇,其中8个乡镇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永建镇、巍宝山乡,这2个乡镇间防治效果差异也不显著,表明本次运用综合防控鼠害技术措施在80%的乡镇取得良好效果。

核桃林鼠害防治成效采用鼠密度和灭洞率双指标检验,防治效果16.05%~94.36%,灭洞率27.78%~93.75%,二者最高值间相差0.61%、最低值间相差11.73%,平均值68.69%与67.65%相差1.04%,相差幅度均不大,且共同显示防效最高、最低及防效显著性分析规律高度一致,说明巍山县应用自制0.0065%溴敌隆毒饵结合鼠夹捕鼠防控核桃林鼠害,取得显著防效的结论客观真实。

溴敌隆广泛用于农田、林业、草原等鼠害防治,是一种适口性好、毒性大、靶谱广的高效杀鼠剂[11]。本次防治效果在16.05%~94.36%,与溴敌隆理论防效在95%以上有差距,与巍山县地理地貌复杂,森林生态类型多样,核桃树立地条件、树种、树龄、郁闭度、林内、林缘等环境因子息息相关[15],与林农管理水平、鼠种群数量有关。同一饵料、相同时间在不同乡镇防治效果各异,与不同投放点、不同参与人员等情况密切相关。本次鼠害防治成效评价,对后续采取一地一策,加强人员培训,减少防鼠资源浪费具有指导作用。

致谢:巍山县核桃林区鼠害防控工作,得到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马建鹏等领导的指导和帮助,得到了巍山县卫生健康局、巍山县农业和农村局同志的密切协作,在各乡镇林业工作者、乡村干部、林农的直接参与下,使鼠害防治工作顺利完成,这里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巍山县毒饵捕鼠
捕鼠记
巍山县乡镇中学宣传思想工作现状阐释
捕鼠能手小花猫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浅谈毒饵站灭鼠技术
拉里不走 唐宁街10号“捕鼠官”续任
不同材料毒饵站诱杀害鼠效果对比试验初探
太阳能电子捕鼠猫
不同长度PVC毒饵站的消耗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