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康复训练联合唑来膦酸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影响
2022-10-26张妙奇吴晓亮邵越峰葛亚博李姝
张妙奇,吴晓亮,邵越峰,葛亚博,李姝
(1.开封市中心医院,河南开封 475000;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4504;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splasty, PVP)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协同作用,可提升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避免再次骨折[1]。此外,康复训练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预后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PKP术后腰椎功能、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来我院进行PKP手术的82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术后采用周期性康复训练联合唑来膦酸辅助治疗者纳入观察组(42例),术后采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数量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每日1000 MG钙(惠氏制药有限公司H10950029)和800 IU维生素D补充剂(善存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所有患者经PKP术后开展辅助治疗,观察组采用周期性康复训练联合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138,规格:5 MG/支),5 MG/次静脉滴注,每4周1次,连续6个月。周期性康复训练:①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后,引导患者开展床上训练,诸如挺腹训练、直脚抬高运动、抗阻力伸膝运动。运动3次/D,每次5~15 MIN,患者出现疼痛、疲劳为止。②患者下肢抬高及挺腹训练无难度后,训练难度加大,分别进行头颈及双足为三个支撑点训练以及头颈、双足及双肘为五个支撑点。以仰卧作为姿势,每次支撑5~10 S,10次/组,3~5组/D,以患者耐受为准。③三点、五点支撑后,积极引导患者开展下床活动,以坐→站→行走(拄拐)→上下台阶进行递进式训练,训练强度和时间由患者自行调控。④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患者配备腰围及矫形支具。⑤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指导其进行腰椎功能康复训练,时间不低于3个月。各训练周期以2周作为期限,部分训练周期可以患者耐受性加以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1 D和术后6个月的疗效、骨密度、骨代谢、并发症情况。疗效以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作为评判标准;骨密度以超声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作为评判标准;骨代谢以BGP水平、BALP水平作为评判标准。术后6个月复查时,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BGP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BAL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治疗后,两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GP、BAL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GP、B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头晕1例,发热1例;对照组头晕3例,发热2例,经护理处理均得到好转。
表2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
表3 两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
表4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3 讨论
椎体属于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以老年患者居多[2,3],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临床在PVP/PKP术后需常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提高骨密度,减少再次骨折的风险。本研究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周期性康复训练在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的作用和效果,以便为临床医治提供借鉴。
唑来膦酸属于新型二膦酸盐药物,对破骨细胞的合成和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亲和矿化骨,减少骨吸收,提升骨量,有助于小梁重建[4,5]。唑来膦酸药物分子结构可与骨成分羟基磷灰石结合,促进骨组织快速吸收和利用,且依附在骨表面,降低了破骨细胞中甲羟戊酸代谢酶活性,减少了破骨细胞的形成,可促进骨细胞形成和发育,提升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增加患者的骨总量,稳定骨结构[6,7]。本研究中,两组应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呈下降趋势(P<0.05),这说明唑来膦酸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同时,观察组VAS评分和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后患者使用周期性康复训练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优于单一的唑来膦酸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周期性康复训练对于骨折术后患者具有积极作用,随着患者运动量的增加,局部血液增加,为骨折端愈合提供了所需血运。同时,随着肌肉运动的加剧,可刺激骨折端产生骨痂,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而肌肉的纵横向挤压,也有助于骨痂塑形,进一步促进骨折恢复。从骨代谢指标来看,BGP水平、BALP水平均是成骨细胞活性的标志物,其含量下降表明骨细胞生成加快,有助于骨生成。本研究中,两组BGP水平、BAL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较少,这可能与样本量少相关,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
综上所述,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PKP术后接受周期性康复训练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更好地促进骨代谢,增加骨密度,提高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