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2022-10-26孙海英陈三营
孙海英,陈三营
(1.2.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新时代,党和国家迈向了新的历史征程、承担着新的时代课题、面临着新的时代任务。在深入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历史任务中,需要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如何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回应好这一时代课题,就需要我们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培养更多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 办好思政课需要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关键在思政课教师,关键是使思政课活起来,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而使课程活起来关键在教学,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关键的一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他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378思政课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积极运用互联网+传统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丰富和拓展教学手段,使思政课教学活起来、强起来、好起来,让思政课能够成为启迪思想、锤炼品德、学习知识的精品课程,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截至2022年初,在中国知网以“混合式教学”和“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进行检索显示有152篇期刊研究论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仅30余篇。从该主题研究的数量来看,研究的总量较少,但整体的研究呈现数量递增的趋势;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问题与对策、模式构建、路径探析等,多是理论层面的探讨,对于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体实施的研究较少。具体来看,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者对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张润枝等认为混合式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但这不是满足特殊时期教育教学需求的权宜之计,他认为这是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
学者们普遍认为,混合式教学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由混合式教学自身的优点和特征所决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混合式教学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如袁超等提出混合式教学体现了理念与价值融合、效率与效果融合、平台与技术融合、思路与方法融合的特征[3];王萍霞从超时空性、主体间性、开放生成性等三个方面对混合式教学的特征进行概括。混合式教学的这些特征能够对教学内容呈现、学习资源获取、师生交往互动、教学空间秩序、课程考核评价等进行全面重构[4]。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这些优势和特征对解决思政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赵阳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思政课线上学习平台功能不完善等问题[5]。吴争春指出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式的互动性不够、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不够也是高校思政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6]。袁超等也指出了思政课教学明显存在“表面化”现象的问题[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政课中存在的类似问题。
基于此,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混合式教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杨志超从“学”“导”“行”三个环节入手,提出打造相互联系的“在线课堂”“传统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教学模式[7]。赵阳则从教师、学生、平台三个方面入手对混合式教学的路径进行了探讨,这三个方面是大多数学者分析混合式教学的主要角度[5]。张奇峰则立足教学实践,就混合式思政课教学中小班讨论的模式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小班讨论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8]。王卫国等从教学供给侧入手提出了扩大教学有效供给、 提升教学供给质量、优化教学供给结构、创新教学供给方式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9]。
从已有研究来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有研究从理论层面论述较多,从教学实践环节论述较少,特别是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各门思政课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的研究还有待继续丰富和深入。因此从教学实践环节对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一、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尝试。线下教学即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即网络教学。”[10]它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去嫁接改造传统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和互联网教学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开放、灵活、共享、实时、在线等特点。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场景的需要,而且可以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的学习要求,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和教学活动的交互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资源的运用、互动环节的设置、学生行为的预设对整个流程进行把控和引导,将教学目标合理地分配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进度和内容,并对复杂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自主探究感兴趣的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思政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握好正确的建设和改革方向,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吸收西方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思政课发展方向,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衔接,推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的线上教学的精准对接,整合线上资源优势与线下互动优势同向发力,促进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如图1所示:
图1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流程
(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强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混合式教学的根本前提和技术基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思政课建设当中去,将丰富的线上资源与传统的课堂优势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解决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和节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中丰富和充实课程所需的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讲义等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可以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渠道。通过各种板块的设计,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问答模块与教师、同学进行答疑及互动,这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提供了平台。
(二)依据教学大纲,将教材体系转化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
线上的课程建设不是单兵作战,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划分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然后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专题化和专业化。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一是教师通过集体研讨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归类,将教学任务按照一定规则落实到每一个任课教师身上,确保所有教师都能及时把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课程资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内容进行上传,将线下所使用的纸质材料、实物教具进行模拟转化,形成网络教学工具,并向学生提供每一章节的教学资源以及其他辅助性学习资料。二是积极开发有吸引力、趣味性高、互动性强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用好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加大对网络虚拟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力度,既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社会大课堂中锻炼实践能力,同时也抓好校内实践教学,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三)构建混合式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本身与环境犹如鱼和水一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1]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教学环境的构建要求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对于教学区域要提供畅通的有线和无线网络,搭建适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网络环境。这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条件,学校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软件教学环境的构建是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要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课堂教学互动环境;二要打造融移动终端、教学平台、云端存储于一体的虚拟的教学环境;三要形成有利于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有效协作的环境。
(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验证教学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参考指标,是构成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12]。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视域下,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衡量,成绩怎么样评定,这是决定混合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成绩的评定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期末考试的终结性定量评价,还要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作用,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交流讨论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综合性考核方式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从而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偷懒行为的发生。这种教师和学生双向发挥作用的评价方式,能够形成对学习过程的系统管理,使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以便找出办法,对症下药。另一方面,综合性考核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对自身和他人的准确认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自我教育成长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更加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下,追求自身的人生理想,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本案例选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第二节为例,深入探讨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一)学习目标分析
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要实现以下三个主要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明白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清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重要意义。(2)过程和方法目标。重视教的过程与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发现问题后能够与同学们进行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和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形成对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内化达到情感和价值观内化的目的。通过让学生观看关于“三大改造”主题的影视剧、演唱红歌和演情景剧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对比体验今天生活的美好幸福,体验革命前辈的奋斗与付出,从而加深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国家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将前人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传承。
(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法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学习基础,但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尤其是对毛泽东思想更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理解。高校许多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觉得思政课枯燥无聊,是理论说教,没有实用性,因此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存在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作为“00后”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成长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喜欢标新立异,关心时事,敢于尝试新事物,不喜欢教师说教式、灌输式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思政课的效果必然受到网络的影响”[13]。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必然会使思政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当代大学生拥有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在生活和学习中与互联网建立起的密切联系,对于使用互联网开展学习和交流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学生拥有电子产品、掌握丰富的信息知识和娴熟的技术能力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案例教学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师发布任务、流程引导、讲解答疑、实践评价与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展示、参与讨论、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对接,实现了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要立足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解决问题,不断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同时还要围绕课程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因此,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情境设置,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课程所呈现的问题进行递进式思考,并通过自身的思考、教师的引导、课后的实践等环节的体验,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思政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他们在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引导之前,还需要从整门课程出发,系统研究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逻辑关系,从而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架构,不断提升学习的效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案例教学见表1。
表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高校思政课是意识形态传播和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中的许多理论十分深奥,因此思政课所讲授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思想抽象性和理论枯燥性,青年学生普遍喜欢生动有趣的知识,这与他们的思维和心理有一定的距离,同时思政课包含的许多理论知识艰深难懂,青年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理解起来十分吃力,要让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还沿袭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注定对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缺乏吸引力,更不要说产生感染力和说服力了。因此要抓好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在“求新”“求深”“求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思政课,乐于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并在师生的互动中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
(一)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关键在思政课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4]10与传统思政课不同,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更加严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想取得积极成效,离不开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如何才能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质量和水平是开展好思政课教学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思政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有品德、有理想的人才,但思政课不会也不可能自动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作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要想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其关键作用,就需要从教师这一环节入手。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肩负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大责任。因此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必须牢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自身所肩负的培养人的使命不能丢,引导人的责任不能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教育初心,始终牢记育人使命,在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共同推动下建设好思政课。同时,思政课教师身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成了他们不断提升自我的推动剂,因此,要注重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转化为教学能力,打牢教师的理论功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其中“有扎实学识”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把理论功底打牢。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坚实的专业基础是思政课教师把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听得懂、乐于听的关键。专业基础扎实才能灵活运用,自己搞明白才能让学生学明白。开设思政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的教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从价值观上和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结合自身认识和经历,从自己接受思政课理论的难点和困惑入手,既把理论讲清楚,又将理论背后的故事讲明白,让学生在真人真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对社会历史、价值理念、人生目标的正确认识和崇高追求。
其次,建立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内容点多量大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花费大量心血和精力才可以胜任的工作,需要思政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娴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要有高超的授课本领,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378的目标。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既不同于单一的线下教学,也区别于单一的线上教学,而是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和统一,是一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4]17,提升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美誉度和点赞率,办好人民满意的思政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往往能够对教学工作产生正确的激励和指引作用。”[15]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分类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评价要根据教学年限、知识背景、科研水平、教学反馈等条件进行分类,制订符合不同方向、不同年龄教师的科学评价系统;二是要注重发展性评价,优化评价的内容、标准等因素,改变以往“合格”“达标”的评判标准,更加注重动态考核,用积极合理的考核体系鼓励教师,引导教师合理规划自身发展前景和教学优化目标;三是要对标科学性要求,不断完善自身评价体系。在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中,要以学生价值观养成和综合素质提升为重要内容,更注重教学改革项目所占的比重,更加遵循公正、客观、严肃的评价原则,在表彰优秀的同时,为广大思政课教师突出下一步工作方向,明确任务目标。所以,要建立完善奖励机制以表彰那些积极进行课堂创新赢得学生点赞的思政课教师,鼓励他们改革创新精神。
最后,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1]378,就必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14]17。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出路在改革,生命力在创新,思政课要通过改革闯出一条新路,通过创新赋予思政课以新的形象,有赖于思政课教师推动自身改革和创新的勇气。思政课教师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思想是最宝贵的,需要学校加以保护。学校要形成一种崇尚改革、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鼓励思政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和创新,鼓励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改造传统思政课堂,让思政课堂更加有活力和吸引力,让改革的风气、创新的勇气同思政课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坚克难的志气,成为思政课教师不懈的追求。
(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在“求新”上下功夫
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新时代、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技术,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于接受教育的要求和质量越来越高,传统、老套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6]无论何时,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创新都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喜欢新生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思政课教师唯有以创新的思维、求变的态度,积极回应学生的呼声,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适应的是工业化时代教学手段单一的场景,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强化教师“教”的中心地位,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演绎与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其理念和手段都已经严重滞后于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以,现在国家提倡“互联网+”的思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思政课堂教学,这是一场教学理念变革。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要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从过去以“教”为主转到今天以“学”为主,真正体现了“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14]21,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既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让学生来讲,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4]21-22。思政课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示范者,要掌握线上线下教学“双技术”,学会综合运用网络教育资源、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作为思政课教师不可不重视学习互联网技术,学习、掌握互联网技术是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不二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17]“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8]同样道理,思政课教师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也就过不了讲好思政课这一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助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领域,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慕课、雨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19],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翻新,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所带来的个性化内容选择、视觉感官体验、异步性互动交流、智能化教学管理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给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推动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如2019年出台的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20],以此来调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而激发思政课堂活力。
(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在“求深”上下功夫
思政课教学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在思政课教学中不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要深入挖掘思政课教学中的各元素,从吃透教材入手,在提升高度上着力,将思政课元素吃深、吃透,思政课内容教深、教透。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在深入挖掘思政课教学元素上下功夫。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教材内容是对教学目标的凝练和升华,“它折射出的是精神价值、思想价值,体现出的是人才培养、发展的国家要求”[21]。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大学教材往往是各学科专家的思想精华。吃透教材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养,如果只学习课程教材,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只能知其然,难以做到知其所以然,无法解答自己的疑惑,在与学生互动时也难以回答学生的困惑。这种情况只是能把课程讲完,不能把课程做深做透。吃透教材就必须下好“深”功夫:一是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22]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看到并思考教材中的问题,把每一个观点、每一个知识点都内化于心。二是要遵循“原汁原味”。对待教材,一定要忠于作者的思想观点,不要随意更改名人的名言名句,也不能传播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故事,更不能丑化党的理论和历史人物,要在原著、原文、原理中感悟真理精神。三是要突出重点。课程教材为了遵循完整性会包含诸多理论,有一些与时政的联系更密切,有一些比较平常,在把握教材时,要把重点、难点突出出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清楚。四是要把握学科前瞻问题。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发展史,学习“概论”课不仅要把握当时的思想,还要领会好思想的价值与启示,从教材与科研中把握前瞻问题,以启发学生如何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上下功夫。思政课教师大多是文科出身,本身并不擅长互联网,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思政课教师更是如此。简单地上网查阅资料教师都会,但像制作课程网站等高难度操作,非一般思政课教师所能胜任。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专题培训:一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互联网技术的培训,手把手教会他们使用互联网,提高教师利用互联网上课的能力。二是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互联网教学大赛、公开课、教学沙龙等,邀请专家、教学名师、获奖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交流。三是建立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交流微信群,教师可以就混合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心得进行交流互动,借鉴成功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在“求实”上下功夫
思政课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秉持全新的教学理念、把握精深的专业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理念、内容、方式、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书育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方面,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仍部分地存在着“教学过程娱乐化、教学内容空泛化、教学案例随意化、教学方式程式化等削弱教学效果的问题和现象”[23]。思政课教学是培养人的课程,最忌空话、套话,思政课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淡化思政课、轻视大学生思政教育都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思政课教学必须要警惕脱离实践、有悖于历史的教学行为,如在思政课教学中少数教师因为不懂理论,或别有用心,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当成是“成王败寇”自然发展的结果,无视党为人民服务、团结带领人民寻求自我解放、领导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所做的努力,从而否定党的执政是合历史规律性与合人民利益性的统一,这是教学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思政课教学一定要联系实际,才能抓住重点,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点与学生关注点的统一。
另一方面,要真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教学对象的新特点。教育实践的发展表明,当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时,教学就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当教育方式落后于时代发展,不符合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时,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只有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其思想灵活、个性鲜明、喜欢自由、追求真理等特点更加突出,在看到其优点的时候也要认识到他们思想简单、心智单纯、知识储备较少、社会阅历缺乏等短板。思政课教师在备课与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性格特点与价值追求,善于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学会运用学生喜欢看、听得懂、记得住、讲得出的形式来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网络教学的行家里手,在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上集中发力,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掌握互联网技术,具有驾驭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不断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使用智慧树、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与学生共享,与学生开展网上互动交流,对学生进行网上指导与评价,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等。在教育资源拍摄与制作方面注重去课堂化,采用生活化教学,多融入学生的生活娱乐,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统宣教向“体验式”“沉浸式”内化转变,使思政课教学从“云上”走入“心底”。
思政课的教学是一项实效性很强的工作,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浅尝辄止,要与时俱进地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接受习惯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契合了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