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以“数据收集与编辑”教学为例

2022-10-26丁虹霞

中小学电教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情信息技术教师

丁虹霞

(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214405)

依据《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要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4 个核心要素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2]。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宗旨在于全面发展,把教学目光转移至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方面,因此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应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贯彻落实,进而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总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课前”“课中”“课尾”三个重要节点创设了“激情导入”“互动学习”“课程评价”环节,其中采用了“情境教学”“生活教育”“知识迁移”“教学做合一”等多重理论方法,通过纵横穿插、相互渗透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维度等。

一、“课前准备”引导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并不鲜见,它是指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内涵为主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那为什么要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因为渗透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沉浸,就如同人们呼吸空气一般自然,教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延长对知识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那么教师该如何渗透教学,使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呢?“数据收集与编辑”是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第1 节的内容,该节知识是学生初步认识Excel 特点、了解Excel 作用、掌握Excel 功能的启蒙课。因此,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做好启蒙课的导入工作(如例1)。

【例1】

展示图片:第1 页、课程表、作息表;第2 页、销售业绩表、田径运动参赛表。

教师提问:请各位同学生观察PPT 展示图片并思考(展示第1 页PPT),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最常见的Excel 表呢?

学生回答:除了课程表、作息表以外,学校里还有“学生值日表”“学生成绩表”“班级量化考核表”“卫生检查表”等。

教师互动:很好,你们真棒!各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正确。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Excel 表格都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展示第2 页PPT)

从形象的Excel 到抽象的Excel,通过导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与内容、Excel 表格的形式及作用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记忆形式由以往的“短期记忆”转变成了“情境记忆”,以后只要听到关于“Excel”这个关键词,就可直接联想到这次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但需要重点把握的是,学生对Excel 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直观认识的层面,需要对Excel 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判断,进而对于其应用价值有一定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形象和抽象两种Excel 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前者如PPT 第1 页,只是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Excel,这无非是一种文字信息的记录形式而已,这是学生对“形象”层面Excel 的认识;而后者如PPT 第2 页所示,学生能够通过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知道Excel 表格在生活中多种形式、多种作用的变换,这便是学生对抽象层面Excel 的认识。两种认识的结合构成了学生对于Excel 完整而全面的认识。

从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本节课的主旨,仅仅停留在Excel 的字义层面上,那么本节课的教育无疑是无趣的、肤浅的、失败的。教师唯有纵横联系,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地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意识超脱文本的限制,与课外生活遥相呼应。如PPT 第2 页的“销售业绩表”等展示图片,这是对学生学校生活“课程表”认知层面的一个延伸,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书面维度向着生活看齐,这真正地做到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二、“课中演练”依据学情,以活动激发兴趣

缺少学情分析的教育教学,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是非常不切合教育实际的。因为“学情=根本”,缺少“根本”的教育教学就是一座空中楼阁,没有了对学生的“针对性”,就谈不上教学的重难点、关键点和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以“基本学情”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作为教师应当首先对学情要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研判,根据学情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根据学情分析,学生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Excel 表格,但要想熟练掌握该节课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3]。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适应性”,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后,创设一个“类比思维,知识迁移”的环节。在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曾学习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有关数据收集、数据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计算等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和“数据收集与编辑”的学习有很多共同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通过观察、记忆、联想等手段进行推理,进而类比迁移,找到“数学”和“信息技术”这两个对象的相似性,进而通过种种衔接获取新的知识(如例2)。

【例2】

展示图片: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章节习题(表1),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章节习题。

提出问题:①谁能算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②谁能发现表1和Excel 的相同点?③谁能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纵横轴统计图?④谁能发现纵横轴统计图和Excel统计表的关联?

表1

学生回答:我发现“小学六年级女子田径小组身高测量表”就是用Excel 表做出来的,它们的形式是一模一样的(问题②);我发现把纵横轴统计图的“横轴”放在顶部就变成了Excel 表的记录形式(问题④)。

在教学Excel 这节新知识时,如果教师提供的“相同例证”过少,则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较差。相反,如果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准确的“相同例证”,则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学习效果较好。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跨学科、学段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优化了组合方法,通过纵横联系的方式,搭建了学生“未知”和“已知”的桥梁,使学生对Excel 表的“数据收集、数据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计算、单元格行、单元格列”等教学难点等形成了清晰而稳定的认识[4]。但需要注意的是,从学生对问题④的解答中可以看出,学生虽然理解了“横轴”和“竖轴”的相对应关系,但是无法结合Excel 使用术语进行专业而精准的答复,没能做到“横轴=行”“竖轴=列”的准确阐述。因此,教师还要依据基本学情,设计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如例3)。

【例3】

组织活动:准备A、B、C、D、E、F、G、H、I、J 和1、2、3、4、5、6、7、8、9、10 共计20 张卡片(结合各班级行、列数),把字母按顺序交给第一排的学生,再把数字按顺序交给左边第一列的学生,以此形成“第一排=行”“第二排=列”的形式。

教师互动:我们来玩一个“我是几”的游戏,教师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名,点到名字的学生按照“姓名+序号”的方式进行回答,如“高美美B1”“丁小小A3”“许木木C4”。

这个“我是几”的游戏活动简单有趣,虽说是游戏化的教学,但并没有脱离教学的本质。如高美美、丁小小、许木木等被教师点名的“学生=单元格”,而单元格相对应的位置就是“行和列的交叉组合”,这让学生对“行号、列号、地址栏”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教师组织游戏化的教学只是作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之一,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身心愉快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课尾评价”互动提问,促进整体提升

有了之前的游戏活动作为铺垫,教师要在学生兴趣未消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演练。但在这之前,教师要先进行制表演示,给学生做示范教学,让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意识。在演示教学中,鼠标展示区可以设置“探照灯功能”,因为演示过程中鼠标太小,灵敏度过高会导致追踪滑动轨迹困难,这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5]。同时,在制表过程中有了“探照灯功能”的加持,使对比反差更加明显,不仅能够突出区域教学内容,还能形成视觉冲击力,提高学生注意力。当演示教学结束后,教师须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成果,此时必须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如例4)。

【例4】

布置任务:刚刚我们都参与了“我是几”的游戏活动,那么请各位同学结合刚才的游戏内容,制作一份“初一(3)班学生花名册”,可以吗?

教师在【例4】的学习任务布置中,结合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例题任务的布置超脱于对教材的刻板理解之上,通过脱离教条主义的生搬硬套方式,结合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但是仅是这样还不够,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注重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人价值的体现,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无论是从“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的层面来看,还是从渗透“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层面来看,教师都必须设计“课程评价”这一环节(如例5)。

【例5】

教师互动:各位同学,通过Excel 制作的“初一(3)班学生花名册”非常正确、非常棒,我相信每一名学生都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但我要特别表扬丁小小同学,该名同学在完成“初一(3)班学生花名册”时,不仅用时最短,还可以调整表格样式,对选中列表的内容进行形式、格式上的创新。该同学用时最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学习任务,这说明她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理解较为充分,且通过“表格优化”这件事可以看出,她具备了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等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请各位同学向她学习。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各位同学已经对Excel 相关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本节课还有最后一项学习内容。现在,老师把高美美、丁小小、许木木、周杰杰等人的位置对调,班级里的学生布置发生了改变,各位同学能不能修改单元格数据、重新保存发送给老师呢?

此次课尾的互动评价活动,主要是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是为了给学生“树立典范”,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做到了课尾的“梅开二度”。在这之后,通过教师提问对学生“Excel 表内容输入错误,需要进行修改”的教学情境进行了实践演练,但还是以生活化的教学为主,并没有脱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主旨,这考验了学生对“单元格数据修改”的操作,给本堂课的课程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堂好的课程教学必须是有头有尾的、是相互兼顾的[6]。如果“课堂导入”环节做好了,而后续的“课中教学”“课尾评价”不能及时跟进,那就会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两头顾好”才能使课程教学的节奏感既不散乱,又很紧凑,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像禾苗接受自然洗礼那般和谐、自然地成长。值得一提的是:“自然不等于散落,紧密不代表紧张”,一堂好的课程教学还应该“松弛有度”,在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上机秩序混乱、开小差聊天、打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应该严格管理秩序;但又不能“主次不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课堂纪律上,应该以优质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至于具体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的“班情”“学情”开展,避免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以此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情信息技术教师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