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一例

2022-10-26欧倩滢林乐韦华陈开宁全会标

临床内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甲状腺炎本例皮质激素

欧倩滢 林乐韦华 陈开宁 全会标

患者,男,43岁,因“颈前疼痛、发热4周”于2019年11月8日收入我院内分泌科。患者4周前因受凉出现右侧颈前疼痛,伴颈前肿块、畏寒、寒战、发热,最高体温39 ℃,在外院予头孢(具体用药不详)治疗2天症状稍好转。3周前于我院门诊就诊,体格检查甲状腺右叶质地硬、有触痛;WBC计数9.83×109/L(3.50~9.50×109/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正常、C反应蛋白(CRP)68.480 mg/L(0.068~8.200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23.0 mm/h(≤20.9 mm/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16.10 pmol/L(7.86~14.41 pmol/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超敏促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均正常;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右叶体积饱满,内见不规则低回声区,范围约29 mm×19 m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有明显压痛;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其内及周边见血流信号。甲状腺右叶低回声区(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摄碘率:4 h 2.48%,24 h 4.03%。考虑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泼尼松每次1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约半个月。服药后右颈前疼痛逐渐减轻,颈前肿块逐渐缩小,但期间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8 ℃,自行服用布洛芬后体温降至正常。患者入院前4天出现左侧颈前疼痛和肿块,仍继续服用泼尼松。入院前2天左颈前疼痛加重、肿块变大,疼痛可放射至左侧面部、下颌部,复查WBC计数14.85×109/L,CRP 103.71 mg/L,ESR 54.0 mm/h,NEU% 83.3%(40.0%~75.0%),遂收入院。患者既往无甲状腺疾病相关病史、口咽部及颈部外伤史、颈部创伤性手术操作史、颈部放射线照射史。体格检查:T 36.5 ℃,P 103次/分,R 22次/分,Bp 171/69 mmHg。无突眼征。甲状腺Ⅱ度肿大,甲状腺右叶可触及结节、质偏硬、轻压痛,甲状腺左叶下叶可触及结节、边界模糊、质韧、皮温稍高、明显压痛、无波动感,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无异常。无双手细颤。入院后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FT37.55 pmol/L(2.63~5.70 pmol/L)、FT421.37 pmol/L(9.01~19.05 pmol/L)、TSH 0.007 mIU/L(0.350~4.940 mIU/L)。2次血培养均提示无菌生长。甲状腺核素显像检查:甲状腺功能受抑制,未见显影。颈部CT检查:甲状腺密度减低,颈部多发小淋巴结影。复查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右叶可见一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41 mm×21 mm,几乎占满边界且边界不清,内回声欠均匀,内未见明显无回声区;CDFI:其边缘及内部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甲状腺左叶下段可见一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25 mm×8 m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内未见明显无回声区,有明显压痛;CDFI:其边缘及内部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考虑化脓性甲状腺炎。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结炎。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均正常。乙肝、丙肝、梅毒、HIV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合并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入院后先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每次3 g,每12 h 1次)静脉输注抗感染,依托考昔(每次60 mg,每日1次)镇痛。治疗2天体温峰值无下降,颈部疼痛无好转,遂更换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每次1 g,每8 h 1次)静脉输注后,体温峰值呈下降趋势,但体格检查时发现甲状腺左叶皮温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复查WBC计数13.89×109/L,CRP 212.56 mg/L,考虑化脓性甲状腺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故联用万古霉素(每次1 g,每12 h 1次)静脉输注,患者病情好转后改为头孢克洛(每次0.375 g,每日2次)口服抗感染。患者感染控制后,体温正常,甲状腺左叶皮温降低、质地变软,复查WBC计数10.03×109/L,NEU%正常,CRP 214.72 mg/L,考虑为SAT并发AST,故重新使用泼尼松(每次10 mg,每日3次)口服抗炎治疗。住院第8天,病情好转出院,院外继续口服头孢克洛(每次 0.375 g,每日2次)共6天,泼尼松逐渐减量至停用。2020年5月20日复诊,甲状腺体格检查无异常,血常规、CRP、ESR、甲状腺功能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正常。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甲状腺实质回声稍减低,血供Ⅰ级,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提示甲状腺炎恢复期。

讨 论

AS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甲状腺非特异性感染性炎症,占所有甲状腺疾病的0.1%~0.7%[1]。常以发热、颈前区疼痛及肿块起病。因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SAT。AST通常发生于既往存在的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腺瘤、结节、肿瘤等)或免疫抑制状态患者[2]。临床少见SAT合并AST,AST易被SAT病情所掩盖而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本例报道总结该疾病患者的病情演变和处理措施,旨在增加临床医生的诊疗经验。AST发病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甲状腺基础疾病(如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感染、医源性感染、先天性畸形、甲状腺附近炎症直接蔓延、口咽部外伤以及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3]。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先天性梨状窝瘘。SAT是一种自限性的非细菌导致的甲状腺炎症,占甲状腺疾病的5%[4]。目前认为其与病毒感染后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的破坏有关。两种疾病发病机制完全不同,但早期临床表现相似,均可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发热、WBC计数升高、ESR增快、CRP增高。两者甲状腺超声均可表现为不均匀的片状低回声区,血流信号无明显差异,均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中有时难以区别,主要需通过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鉴别,SAT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而AST如持续用激素治疗则可导致病情恶化。此外,甲状腺细针穿刺对两者鉴别也具有一定价值。两者主要的临床鉴别要点见表1。

表1 SAT和AST的临床鉴别要点

SAT和AST这两种疾病不同的发病机制对应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对于轻、中度SAT患者,一般首先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5],并可借助其疗效及辅助检查与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相鉴别[6-7]。本例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仍有发热、甲状腺新发部位疼痛,是考虑到并发AST的临床线索。AST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可引起败血症、气管食管瘘、坏死性纵隔炎或心包炎,局部脓肿压迫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危及生命,病死率为3.7%~12.1%[8]。因此AST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抗感染治疗。AST的致病菌中,约39%为革兰阳性需氧菌,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约25%为革兰阴性需氧菌,常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约12%为厌氧菌,多为口咽部菌群,常见为拟杆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约15%为真菌;约9%为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9-10]。AST可为单一病原菌感染,也可发生混合感染。因此AST在急性炎症期应予广谱抗生素,兼顾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厌氧菌。本例患者抗感染治疗后复查甲状腺彩超未见脓肿形成,避免了外科干预,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正是前期抗生素使用力度充足、干预及时的结果。对于SAT的治疗,在急性感染尚未控制之前,暂停糖皮质激素,予解热镇痛药对症缓解疼痛,待感染控制后再重新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例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AST,积极抗感染及合理的抗炎治疗。曾有文献报道1例不排除合并SAT的AST患者,起病1个多月后确诊AST,持续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先后予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奥硝唑抗感染,该例患者最终出现甲状腺脓肿形成,经手术置管引流后病情才逐渐好转,出院时因甲状腺功能减退予优甲乐替代治疗。

95%AST患者合并梨状隐窝,故确诊AST的患者均需行咽喉内窥镜或食管吞钡检查,明确有无梨状隐窝[11]。CT检查也可用于明确梨状隐窝。本例患者行颈部CT虽未见梨状窝瘘,但CT检查结果在AST早期可能会出现假阴性[12],因此在急性期缓解后应行咽喉镜和吞钡造影检查以证实[13-14]。本例患者未进一步行上述检查,此为本病例的不足之处。可对患者定期随访,如没有复发,则存在解剖异常的可能性较小。

SAT和AST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中,特别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向大相径庭,当二者共存时,在急性炎症期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待感染局限后再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本例患者AST经过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病情完全治愈,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甲状腺炎本例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维生素D受体基因Bg1I、Cdx-2位点多态性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相关性
六个问答助你了解桥本甲状腺炎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做好这5 点生活会更美好
窗外
甲状腺炎是什么?有哪些临床特点?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