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

2022-10-26刘洋兵章飞飞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居民点集约用地

■ 刘洋兵/何 琪/章飞飞/程 蹊/高 鑫

(1.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合肥 230601;2.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601;3.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肥 230036)

0 引言

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是指分布于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宅用地、设施农业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和乡村基础设施用地等。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已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面对中国广大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较大、空间结构无序及利用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1-2],积极开展用地集约利用工作,改进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深入挖掘用地潜力显得尤为紧要。当前,关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整治模式划分[3-5]、整理潜力测度[6-10]、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11-12]及政策建议等方面[13],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较少。开展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有助于缓解用地矛盾、提升用地效率。

安徽省天长市2021年城镇化水平为71.73%,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为167m2,略超国家规定的150m2的标准,属于典型的土地储备丰裕、集约水平较低且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的地区之一。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天长市为典型研究区,以天长市15个镇(街道)为评价单元,从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程度、产出效益与空间布局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进而评价各单元的集约利用情况,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市及类似区域提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东与高邮湖比邻,市域面积为1770km2,地势高低不平,错落起伏。天长市下辖14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20年末,天长市常住人口60余万。近年来,天长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22亿元,较2020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7.2%、9.8%、14.1%。

2 研究方法

2.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代表性原则。不同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情况往往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动力机制,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要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综合性。与此同时,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有些研究区具有不同特色产业或地理优势,适当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评价指标,能够科学直观地呈现出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

(2)前瞻性原则。建立聚落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能够对研究区聚落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对研究区用地开发潜力的挖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所以,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必须要有前瞻性,既能评估目前的居住用地使用情况,又能对未来居住用地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判断。

(3)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准确且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若是指标反映的内容过于相似,内含因素雷同,就会使某一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过大,不能很好地描述集约利用情况,为此,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具有独立性。

(4)科学可操作性原则。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每一个指标,都需要有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数据的获取难度决定这个指标的可操作性,数据获取的途径通常有实地调查、软件提取和相关网站获取等。每个指标所需要的数据都要具有可操作性,易于获取,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这样建立的评价体系才具有普适性,应用于研究区的评价结果才具有参考性。

本文结合天长市农村居民点演化一般特征及驱动因素和研究区实际情况,从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和空间布局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原始数据标准化,公式如下:

当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时

当评价指标为负向指标时

式中,i、j为自然数。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具体公式不再赘述。

2.3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计算得到评价单元内各因素的作用分值,再根据各因素权重,采用因素分值加权求和法得到综合分值。公式为:

式中,W为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P为量纲化后的指标分值。

2.4 数据来源

本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由天长市历年统计年鉴整理得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通过天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天长市土地利用矢量数据进行提取;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及空间计量技术提取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斑块数等矢量数据。

3 结果分析

3.1 指标权重计算

运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研究数据的权重,指标在整体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是通过权重值来反映的,不适当的权重值会使整体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系统丧失科学性。研究区指标层各指标权重值详见表2。

3.2 集约度数值分析

通过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的指标层权重和标准化数据(表3),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得出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表4)。评价结果显示,天长市农村居民点集约度评分值介于12.98~58.27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位于天长街道和张铺镇,集约度中位数值为23.87,平均值为38.66,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为45.29,仅有6个乡镇评分值高于平均值。总的来看,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提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的潜力较大。

表4 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3.3 集约类型划分

根据天长市各镇(街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度由低到高划分为粗放型、不集约型、基本集约型、集约型4种类型(表5)。

表5 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3.3.1 集约型

集约型主要分布在天长街道、秦栏镇、杨村镇。主要特点是距城区较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中心城镇有主导产业,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容积率较高,房屋空置率低。其中集约度评价总分值最高的天长街道,集约度分值为58.27。天长街道位于天长城区;秦栏镇位于天长市东南,同江苏省扬州市接壤;杨村镇位于天长市东北,与江苏省高邮市隔湖相望。三地临近高邮湖水域或扬州森林公园,傍水而生物产丰富,其中,秦栏镇是私营经济发展的示范区。三地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临近经济发达的南京市和扬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土地投入和产出较高,同时该区域耕地资源有限,农村居民点不得随意扩张,所以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较高。

3.3.2 基本集约型

永丰镇、万寿镇、汉涧镇、郑集镇、金集镇、仁和镇、冶山镇等属于基本集约型,多处于天长街道周边区域。汉涧镇位于天长市西南,与南京市接壤,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状况都相对较好。该区域拥有较小型企业和家族私营型工厂,技术含量较低,规模不大,人均居民点面积较大,且利用率不高,建筑容积率较低,区域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3.3.3 不集约型

大通镇、铜城镇、石梁镇、新街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属于不集约型,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地形地势情况接近,平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市水平,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同样较高,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水平基本集约。

3.3.4 粗放型

张铺镇位于天长市西北丘陵地区,离城区较远,集约度分数值仅有12.98,经济较为落后,人口流失严重,居住环境条件较差,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力度相对薄弱,闲置、一户多处宅基地等现象普遍存在;受地形条件限制,居民点规模小且布局分散,人均用地面积较大。该区域有很大的集约利用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区域。

3.4 集聚类型划分

根据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结果、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位置、人口规模和村庄特色将集约型、基本集约型、不集约型和粗放型的农村居民点分别划分为城郊融合类、聚集提升类和搬迁拆并类(表6),并对不同聚集类型集约潜力提升提出针对性意见。

表6 天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提升类型划分

3.4.1 城郊融合类

城郊融合类包括集约利用的天长街道、秦栏镇、杨村镇的农村居民点,具体表现为紧临城镇开发边界或与城镇紧密联系,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提出三点优化建议:一是统筹城乡资源,加强城乡互动。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吸引科技、资本、人才等下乡,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推进工农副旅产品全面进城,拓展城市消费市场。二是主动对接协调,接收城市辐射。强化村庄服务城市的功能,发挥城市后花园作用。加强对城市外溢功能的承接能力,提升保障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三是维持城乡差异,实现错位发展。适当维持城乡之间差异,走村庄特色化发展道路,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

3.4.2 聚集提升类

聚集提升类包括基本集约型和不集约型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包含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将存续的一般村,不仅占据乡村类型的大多数,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最难以精准研究的普遍群体。提出四点优化建议:一是集聚化发展。加强村庄建设发展的集聚性,通过建设农村新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安置,解决农村居民点“多、散、乱”问题,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科学选择现状交通、设施产业等发展较好的村庄作为聚集点,引导周边散落的居民点向村庄集中,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二是搭建乡村振兴承载平台。合理利用聚集提升后获取的结余土地,实施增减挂钩等,提升土地整治水平,改善农耕条件,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三是推动产业融合。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加强特色产业,促进业态延伸,完善产业结构。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城镇,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推动配套设施建设的集聚性,以促进人口聚集,提升设施利用效率。

3.4.3 搬迁拆并类

搬迁拆并类包括粗放型利用的农村居民点,全部位于张铺镇,具体表现为因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造成的“搬迁类”村庄和因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合并类”村庄。提出三点优化建议:一是确定拆并时序和拆并方向。根据村民意愿和村庄现实情况,将拆并的村庄分为近期拆并类型和远期拆并类型;对远期逐步搬迁的村庄,规划期内保留其行政建制,停止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可适当进行人居环境提升,局部修缮改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该类村庄内的村民向城镇或混合型居民点集聚。二是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近期整体搬迁的村庄应禁止村域内一切建设活动,做好用地、人员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整理乡村土地资源,引导乡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将拆迁安置的村民集中统一安排在镇区内,将整理出来的土地用于产业发展。三是实施土地生态修复。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安排和生态公益林建设。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以安徽省天长市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和空间布局3个方面遴选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研究区平均斑块面积为0.37,平均最邻近距离在10~60m之间,平均分维度指数差距较大,居民点斑块形态不规则且镇域用地属于基本集约型,杨村镇、天长街道、秦栏镇用地属于集约型。各准则层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均较大,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斑块聚集度受区域内交通便捷度和基础设施分布密度的影响较大。

(2)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总体较低且内部空间差异性大。粗放型农村居民点全部位于张铺镇,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且闲置率较高,居住环境相对较差;不集约型农村居民点主要位于大通镇、铜城镇、石梁镇、新街镇,农村住宅面积普遍占地较大,主要沿着交通干道分布,缺乏合理规划与层次性;永丰镇、万寿镇、汉涧镇、郑集镇、金集镇、仁和镇、冶山镇农村居民点属于基本集约型,但区域内有很多家庭式手工厂,占地面积较大,生产用地不集约现象较为普遍;杨村镇、天长街道、秦栏镇农村居民点属于集约型,区域内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城郊,部分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交通较为便捷,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规划相对合理。

(3)将集约型划分为城郊融合类农村居民点,促进城乡融合的同时保持乡村自身发展特色,实现城乡错位发展;将基本集约型和不集约型划分为聚集提升类农村居民点,重点提升聚集化程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粗放型划分为搬迁拆并类农村居民点,确定拆并的时序和类型,做好后续安置工作,同时做好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4.2 建议

4.2.1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区域差异显著,土地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宅基地空置问题严重。编制并执行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保障。应根据各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分析各镇、街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状况,科学有效制定镇域规划,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做到科学合理、节约集约利用每寸土地。

4.2.2 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加强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制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界定居民点用地范围,提高居民点集聚程度,提高容积率,实现人口集聚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居民点空间布局,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改善居民点环境,吸引人口集聚,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目标。

4.2.3 加大农村建设资金投入

目前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不高,这也是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通过政府拨款、农户集资、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相关资金,用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推进农田耕种机械化进程,使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升生活水平。在规划时应参考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和用地标准,征求农户和村委会意见,既能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合理,又能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4.2.4 统筹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管控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低、零星分散分布、内部功能布局混乱的现象。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愈发强烈,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政策,以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能把农民权益和经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推进并落实该项政策。

猜你喜欢

居民点集约用地
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研究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湖南革命老区新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对策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与整理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