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在让糖尿病患者彻底摆脱胰岛素—访2019级星友殷浩

2022-10-26殷浩

世界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启明星胰岛肝脏

我和殷浩其实是熟又不熟。说熟是因为我这两三年里在罕见病药物如何惠及患者的讨论会上,在儿童糖尿病的相关科普交流场合以及在启明星群里和殷浩都有互动交流。说不熟是因为我和殷浩之前还未深聊过,但看过一些对他的报道,知道1984年出生的他目前已是长征医院器官移植暨肝脏外科主任,对医疗系统有点熟悉的人会知道在上海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担任一个大科室主任的分量。此外,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殷浩还担任了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市知联会会员、九三学社黄浦区副主委等社会职务。在这几年的上海两会上不时能听到殷浩代表的声音,他在人代会上的议题主要还是围绕儿童糖尿病和罕见病诊治方面的政策配套,并呼吁全社会了解、帮助这些疾患群体。触发我想马上访问他的是在2022年9月初举行的首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上,殷浩代表团队陈述的“再生胰岛移植技术”获得现场评委一致好评,并最终获得此次大赛唯一的一等奖。这也是“今日启明星”专栏约访这位2019级星友的好时机。

上海“小玮头”有了“从医标杆”

殷浩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人有称男孩为“男小玮”的。这个出生在上海老静安区一家普通上海市民家庭的“小玮头”儿时也是顽皮淘气的,但在读书这件事上却没有让父母多操心,初中高中分别在华模初中、育才中学就读。殷浩的文理科成绩比较平均,没有弱项,以致他后来选大学专业时有点为难,综合考虑下来感觉读医学文理兼容性更好一些,既要有数理基础,又要具备写医案,和病人沟通的人文底子。于是他报考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按部就班的大一大二,殷浩对做医生并没有感觉。到了大四在新华医院实习时,殷浩感觉自己有点开窍了,觉得外科更适合自己,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大五选导师时他选了瑞金器官移植及胰腺外科的彭承宏教授。并在这里度过了完成硕士学位和做见习医生的两年时间。殷浩说他有幸遇见了彭承宏教授和沈柏用教授(殷浩的第二导师)这两位杰出的外科主任,他们让他这位初入医门的年轻医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从医的标杆。毕业那年,两位知道殷浩志向的导师引荐他去长征医院,投入器官移植暨肝脏外科主任傅志仁教授门下。那时长征的器官移植在国内已是声名远播。

长征医院器官移植暨肝脏外科包括了肝脏移植、肾脏移植、胰岛移植以及肝脏外科,是一个大型科室,也是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彼时的科主任傅志仁教授1994年从芝加哥大学学成归国,1996年他开展了中国首例儿童肝脏移植,这个病人至今已健康存活26年,并已结婚生子,是中国肝脏移植存活最长纪录的保持者。傅老师在殷浩来长征后的第二年(2011年)就推荐他去自己当年访学的芝加哥大学肝脏移植中心做访问学者,专攻活体肝脏移植。

国际上肝脏移植发展关键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目前很多从事器官移植的大专家、院士等都是那个时候去美国学习,包括殷浩的导师彭教授、傅教授等也是如此。说到这里,殷浩感念不已:到全美第二家开展器官移植的殿堂级中心芝加哥大学进修,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傅主任给了他这样一位年轻住院医生,其中包含着的殷殷期许,殷浩一直记在了心里。

延长芝大访问只为学习胰岛移植技术

殷浩在进行肝癌切除手术

2011年在吴孟超留学基金资助下,殷浩去芝加哥大学肝脏移植中心做为期一年的访问,主要进修肝脏移植技术。那段时间,好学好动的殷浩好几次在肝脏手术间隙,到隔壁手术室去看肾脏移植,看到肾移植手术排得很满,并得知好几个待移植手术的患者都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肾衰竭,这令他很惊讶。因为当时国内的情况和认知是糖尿病导致的肾衰竭比例很低,因肾衰而需要血透并肾移植者占糖尿病患者比例不到1/10。芝加哥大学移植中心的同事告知,美国这方面的比例已接近2/3。为此吃惊的殷浩还专门向国内肾移植专家咨询,查询国内肾移植患者中糖病患者的比例,当时国内这方面的数据仍是1/10以内。一直忘不掉这些数据的殷浩此后通过与美欧专家交流,查找文献等了解到,这个数据的攀升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足,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相应的并发症也就相应上升。2010年左右中国的糖病患者已近1亿(现在已达到1.2亿),但糖尿病从发病、发展到出现并发症一般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与人种、地域等关系不大,主要就是社会的经济发达与否。得知“真相”的殷浩当时就意识到糖尿病引发的接近2/3的肾衰治疗在国内很快会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大问题。美国血透患者大约是300万人,这其中近200万是糖尿病引起。这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具体到每个患者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目前美国所有医疗支出的近1/4用在了糖尿病治疗上,包括本身治疗及并发症治疗,比如肾衰、失明、截肢、心脑血管意外等。

尽管当时中国这个问题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但中国或将达到这个肾衰占糖尿病患者2/3的比值,而且中国人口基数更大,应对难度更大。殷浩当时得出的一个判断是:发展相应的治疗手段已是当务之急。当时正好胰岛移植技术在美国趋于成熟,该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到了2010年趋于成熟。殷浩说他很幸运能在中国需求开始的时间点赶上了国际胰岛移植技术趋于成熟这一波发展机遇。殷浩随即向傅志仁主任和医院汇报,申请在美访学时间延长一年。这一申请得到长征医院的批准。于是殷浩就在芝加哥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待了两年,后面一年多时间主要学习胰岛移植技术,并于2013年学成回国。这两年的收获是:殷浩知道了中国即将面临肾衰导致的血透、肾移植等的增长期,抓紧发展胰岛移植等新技术已刻不容缓。

访谈中,殷浩对自己能在全球器官移植技术发展已趋成熟的关键节点遇到彭教授、沈教授、傅教授和丁国善教授这些充满医者仁心的导师充满感念:“他们不仅教我技术,也教我做人、做医生最本质的东西。这几位导师的医术、医德和为人都是一流的。我从他们身上确定了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怎样的医生。尤其傅主任给了我宝贵的机会和平台,是我日后事业上有所进步的根基。没有导师的栽培,没有长征医院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我这样的年轻医生很难有所作为。所以我一直庆幸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国内首例胰岛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殷浩在分离胰岛细胞

回到长征医院,并向导师、院领导汇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后,殷浩根据当时国内器官移植的实际需求情况,在院和科室的全力支持下与同事一起组成了一个三人攻关小组。在差不多三年时间里,这个攻关小组开展了很多动物胰岛移植实验(如把正常小鼠的胰岛细胞移植给糖尿病小鼠等),成员多次到日本相关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这些科研实验基本都是在三位成员完成自己日常的肝脏手术后的业余时间进行的。“那段时间我们三人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积累胰岛移植技术的实验上。在有了比较完整的动物实验数据,感觉条件有些成熟后我们就向院里提出立项申请。彼时的科主任丁国善教授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医院和科室还为此拨出大量资金让我们筹建专门的实验室。2015—2016年实验室购买设备共用了600多万元,并让我牵头负责这个大项目。而当时我们三人都还只是主治医师的资历,都只有30岁出头一点。”

殷浩讲述到这里时确实让人不得不对长征医院的魄力和眼光留下深刻印象。有了这样的支持,2016年12月25日,殷浩主刀实施了国内首例胰岛移植手术,60岁左右的患者因糖尿病引发肾衰竭,在一个月前刚做了肾脏移植。该患者虽因肾移植解决了肾病困扰,但糖尿病还依然存在。按既往经验,这个患者5~6年后很可能会再次引发肾衰竭,所以是胰岛移植的合适对象。这个在殷浩的医者生涯和国内器官移植史上会留下一笔的手术过程值得说一下:第一步先从一位脑死亡器官捐献者的胰腺做胰岛获取术,胰岛获取极其不易,要把近99%的外分泌细胞都去掉,只取出1%的胰岛、并保持它们的活性。这一步非常难,但也是关键,耗时最长,需要近6个小时。有了移植所需的具有活性的胰岛后,再用微创技术把这些分离纯化的胰岛细胞注射到患者体内,这个过程只需要30分钟左右,而且是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对病人来说几乎是在比较轻松的情况下接受了一个胰岛移植大手术。目前这个患者已健在6年,他的肾脏功能、糖尿病都有本质的改善。这个开创性手术的成功意味着历时5年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6年至今,殷浩所在的科室已经开展了数百例这样的手术,居国内首位。国内不少器官移植中心都到长征医院来学习培训,之后回去开展这方面的移植手术。国家卫健委的胰岛移植质控标准也是由长征医院主笔制定。因以上成果,2022年上半年,殷浩当选为亚洲胰腺暨胰岛移植技术协会的候任主席,也是当选该组织主席的首位华人。

完成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术,基因编辑成未来方向

胰岛移植虽称得上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次大进步,但是做这件事的一个必备前提是要有胰岛供体捐献,而现实是可捐献的胰岛供体量与巨大的需求相比完全不匹配。在医院支持下,殷浩团队把器官供体来源作为重要课题开展攻关。2017年开始,殷浩与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程新教授合作。程新教授是国际胰岛干细胞研究的顶尖专家,并由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不无巧合的是,就在殷浩多方寻觅这样一位干细胞来源(再生医学)方面的合作者时,对方也在寻找临床一线的合作者。机缘巧合双方走到一起,开启了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合作模式。在干细胞制备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双方通过动物实验多轮验证。他们先后做了300多只小鼠、3只猴子的实验,得到了初步结论:用干细胞技术在体外有可能再造一个具有功能的胰岛。同步动物体内实验证明这种干细胞技术制备的胰岛是安全且具有功能的。

2019年,该项目经过长征医院伦理委员会严苛的伦理审核批准。2021年7月19日,长征医院肝脏外科完成了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的临床手术。这位患者是一位年近60的糖尿病肾衰患者,也经历过了肾移植。整个手术15分钟即完成。术后患者移植的胰岛逐步起效,术后第73天完全脱离了胰岛素注射,可以靠移植的自体再生胰岛起作用。迄今,这一例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注射400多天,各项胰岛功能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水平。

与殷浩他们这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临床手术的同一时间,美国完成了世界首例异体再生胰岛移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殷浩强调:从人类希望根本意义上解决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依赖、并控制好血糖的目标来看,现有的自体和异体再生胰岛技术都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有关自体、异体再生胰岛移植两者之间的区别、相关技术研究过程以及胰岛移植未来走向等,可参见殷浩撰写的科普文章“治疗糖尿病的新技术:胰岛细胞移植”。)关于胰岛移植技术未来的方向,殷浩预测: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通用型再生胰岛,将有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来源问题和排异问题,所有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完全治愈,彻底脱离胰岛素。这个方向一旦突破无疑是糖尿病治疗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工作。也因此,目前这一领域集中了全球的最强大脑和资源。

为儿童糖尿病患者做科普

说到这次殷浩获得的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项目时,殷浩觉得这个项目能打动评委是因为致力于研发能治疗所有胰岛素依赖患者的通用型干细胞创新药,包括1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糖尿病(这也是一种罕见病)患者也能使用此技术。这些年一直在关注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殷浩认为能顾及罕见病与常见病的药物研发更值得推荐。

与公益大使牛犇老师共同举办全国儿童糖尿病救助专项基金活动

儿童糖尿病是殷浩近年来在临床、科研上一直紧盯不放的课题,也是他作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等场合屡屡呼吁的话题。殷浩和儿童糖尿病的更多交集一定程度上也与2016年他们那例胰岛移植手术后媒体做了较多报道有关。很多国内外的儿童糖尿病患者看到报道后赶来长征医院求治。殷浩在2011年曾惊讶于糖尿病引发的肾衰如此严重,而2017年再次惊讶于有这么多的1型儿童糖尿病患者!以往的认知是1型糖尿病发病者多为20岁以上的成年人,但是当他看到有这么多几个月到十几岁的1型儿童患者时,内心的震动是很大的。“几乎所有的患儿家长在和我聊小孩的病史时都提到他们都被骗过,都是假治疗的受害者。目前这些小朋友每天都要打几次胰岛素,他们的人生都会因此受影响、受歧视。”国外也有很多儿童糖尿病的病友会、基金会,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鼓励,分享好的案例。不少患者长大后成为律师、运动员,而且社会对他们很宽容,学校、公司都能很正常地对待他们。“鉴于以上,我身边的人都鼓励我成立一个帮助这些儿童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信息和得到必要救助的基金会。我非常忙,不敢答应。但是朋友们(包括我的老师)说如果我不站出来做这件事,那么这些患者及其家庭就很难找到真实的治疗信息,还会持续地受骗。”

在大家和家人的鼓励支持下,殷浩下定决心成立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由殷浩相识相熟的一些有爱心的企业家朋友发起,在已有的基金会下面设立两个专项基金,用于做两件事:一是针对患者和社会做科普,约请全国领域内的专家以一问一答形式出版了《儿童糖尿病300问》的科普书,建了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分享这方面的科普文章,还建了很多微信群,有几千位家长参加,供病友和专家、志愿者一起交流分享信息。二是救助患者,包括针对贫困家庭患儿给予经济救助;针对病情特别严重的儿童做免费的胰岛移植;从专项基金角度在两会上发声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和全社会伸出援手更多关注、关爱儿童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

不会愧对启明星计划的培养

不知不觉,原定三个小时的采访时间早已过了。临结束时聊到他的启明星项目。殷浩2019年的启明星项目是用一种新型材料来包裹胰岛,以望解决免疫排斥的问题,在今年上半年已结题。说起启明星项目的收获,殷浩说他就是通过启明星项目期间的积累,申请到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过往5年里先后获得10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近20篇SCI文章。“临床胰岛移植手术在国内是开创性的,而且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胰岛移植中心。这几年还获得了曙光学者,获选亚洲胰腺暨胰岛移植技术协会候任主席,并在2021年受聘长征医院器官移植暨肝脏外科科室主任、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启明星项目结题会上评委们听后也很赞赏。我想至少没有愧对启明星计划对我的培养,也以自己在人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得到启明星计划的资助为荣。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为启明星计划增光添彩。”

江世亮采写于2022年9月18日

猜你喜欢

启明星胰岛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我眼中的启明星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东方升起启明星
东方升起启明星
东方升起启明星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