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素质特征模型的质性研究
2022-10-26杨婕常红裴中阳胡安霞冯智春田雅娟
杨婕 常红 裴中阳 胡安霞 冯智春 田雅娟
国医大师是我国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学术成长轨迹由于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和曲折性的特点。探寻国医大师的成才规律,构造国医大师的素质特征模型,对我国中医药传承和中医药高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以10名国医大师为研究对象,以其访谈文献为切入点,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展开对国医大师素质特征的研究,以丰富现有的中医传承相关理论,为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王群等人分赴北京、哈尔滨、济南、成都、南宁、南京、杭州、上海等地,采访了陆广莘、唐由之、颜正华、张琪、张灿玾、郭子光、周仲英、何任、班秀文、裘沛然等10位国医大师以及他们的学术传承人,记录了国医大师们成长成才的奋斗之路,形成了《中医教育忧思录—国医大师十老访谈实录》[1]。本文以此口述实录报告文集为基础,选取10篇文献合计15万字的报道为原始材料,运用扎根理论,结合质性研究软件MAXQDA 12.2.0对原始资料进行辅助编码,归纳范畴,并以此构建理论,力求深刻揭示国医大师的素质特征。
1.2 方法
扎根理论[2]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强调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并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相关经验。具体研究流程为:1)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主题充分收集原始资料;2)分析资料,不断地对资料和资料、概念和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凝练概念;3)根据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三级编码并提炼构建理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
2 资料分析
2.1 开放性编码、主轴型编码和选择性编码
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并逐字逐句编码、填标签,然后合并和删除重复交叉概念,最终提炼30个初始概念作为主轴编码的基础。
对30个初始概念进行理清,发现和建立各概念与各类属之间的关联,将其归纳为4个主范畴,分别是理论扎实(学习领域)、临床丰富(实践领域)、中医自信(思维领域)和以人为本(道德领域)。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围绕着国医大师素质特征这一概念提炼出两个核心范畴。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国医大师素质特征的编码过程
2.2 素质特征模型
根据上述编码体系构建国医大师的素质特征模型,如(图2)所示。国医大师的素质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核心范畴:“知识结构体系”是国医大师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必要过程,“中医精神特质”是国医大师事业发展的内在源泉。
图2 国医大师素质特征模型
理论扎实是基础。国医大师在长期的学习工作中,做到了三通——文理通、医理通、哲理通。他们出生和成长于以儒家和道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从小耳濡目染,国学根底深厚扎实,为文理通。他们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颇有心得,不但烂熟于胸,而且常读常新,反复温习和钻研,为医理通。他们均有博览群书、兼容并蓄的习惯,牢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明训,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为哲理通。业医必先精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国医大师素质特征的基础。
临床丰富是关键。中医学是实践医学,晦涩抽象的中医学理论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会变得异常灵动与直观。国医大师在踏入岐黄之路后的几十年里从没有脱离过患者,在长期的临床中,面临复杂的病症,综合审证求因,不断领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他们用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取长补短,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不断地结合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手段,发展中医理论,创新中医知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国医大师素质特征的关键。
以人为本是核心。天覆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国医大师对求医者普同一等是他们尊重生命的高度体现。他们遵循“医乃仁术”的古训,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每一次临床问诊都力争随证治之,尊重患者,尊重客观现实,以多维时空动态关联的生命理论分析病机规律,没有僵化规范,使得方药决策最大程度地符合患者的疾病本质。十全为上、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国医大师素质特征的核心。
中医自信是根本。国医大师接受着传统人文精神的熏陶,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中医受到强大的西医冲击,出现边缘化、弱化、人文淡化和医药分化的“四化”现象时,他们相信中医理论与中医药的价值,坚持中医思维,以发展和传承中医文化为己任,对中医药发展事业充满热忱。他们既能虚怀若谷,从容淡定地对待过往的成绩;又能守正创新,善于总结发现。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国医大师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展现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其素质特征的现实之根。
3 关于培养中医人才的建议
根据国医大师的素质特征模型,本文提出几点关于培养中医人才的建议。
第一,熟读经典。中医经典古籍是中华医学之根本,是承载我国传统医学流传不息的行舟,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勤学经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途径和培养中医思维模式的方法,只有学好古籍,吸取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活学活用,在典籍的沃土上广开学路,传承创新,中医学子才能具有源源不绝的研究创新潜力。第二,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验证中领悟,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临床的基本功,只有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医学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将传统医学应用于人类健康的维护。第三,培养中医学子的职业精神。为医之本是道德,必须将医德素养教育贯穿于中医学子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中医的医德理念是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坚持医德并举、寓德于医,将医学伦理、法律规范作为中医学子学习的首要前提。第四,强化中医自信。中医学博大精深,蕴含的人文精神亦兼有科学与人文特性,应坚持把文化自信、中医自信作为学习中医的重要内容,建立一个扎根中国、文化自信、互学互鉴、融合共生、共享共用的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3]。在教学中,既要让中医学子了解和理解中医药存在的优势与辉煌,欣赏其独特魅力,建立基于数千年治疗效果的中医自信;更要让大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医药曾经发生的停滞与危机,使其兼收西医学的优势特点,学会审时度势发展中医,展现中医自信。
4 结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和宝贵财富,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国家“软实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以院校教育、师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人才评价机制[7]。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医领域的领军人才已成为党、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8]。
国医大师是中医药体系中的名医大家,是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为继承、研究、发扬老一代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并设立了专门的资助项目,截至2016年底已建立了1 019个“名医工作室”[9],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中医药传承人才梯队。同时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推进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众多学者也围绕国医大师的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对某位国医大师进行限定性的成长规律研究[10-11]、对国医大师群体成长的影响因素的分析[12-15],但从源头上有效识别国医大师素质特征的研究却较少。
为了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本文以10位国医大师的访谈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MAXQDA质性研究软件构建了国医大师的包含显性的“知识结构体系”与隐性的“中医精神特质”的素质特征模型,并结合模型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