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2-10-26邓敏刘锦胡玉萍陈海波李娇娇黎淑芳
邓敏 刘锦 胡玉萍 陈海波 李娇娇 黎淑芳▲
医患关系在医疗人际交往中发挥关键作用,这需要医务人员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已成为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1]。口腔医学是一门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一名优秀的口腔医生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和良好的临床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如何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2]。本研究对某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其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探讨口腔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创新路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某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大学四年级、五年级及毕业生共19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大学四年级29名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大学五年级23名学生,占总人数的12.0%;毕业生140名,占总人数的72.9%。调查男性共72名,占总数的37.5%;女性共120名,占总数的62.5%;平均年龄为(23±1)岁。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在某医学院就读的大学四年级、五年级口腔医学本科生及曾在某医学院就读的口腔医学毕业生,受调查者均已掌握一定的口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排除标准:对本次调查不知情同意、学历不是大学本科、不是某医学院在读或者毕业的口腔医学本科生。
1.2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调查问卷》,问卷基本内容涉及学生年级、性别等一般信息;问卷内容主要有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交流障碍的情况;是否接受过医患沟通培训;与何人交流感到困难;对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安排方式的认可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100%。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汇集、整理,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Excel 2003软件,并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某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生医患沟通能力自我评价
2.1.1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交流障碍的情况
本次调查中,96.9%(186/192)受调查者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交流障碍,而仅有3.1%(6/192)受调查者从不感到存在交流障碍,见(表1)。
2.1.2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与何人存在交流障碍
本次调查中,47.9%(92/192)受调查者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与陌生人发生过交流障碍,24.5%(47/192)受调查者与教师发生过交流障碍,而仅有19.8%(38/192)受调查者认为没人会使他感到交流障碍,见(表1)。
2.2 某医学院口腔医学本科生在校接受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情况
本次调查中,65.6%(126/192)受调查者表示接受过沟通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但内容和形式不多,而仅有7.8%(15/192)受调查者表示接受过并且内容和形式很多。92.2%(177/192)口腔医学本科生认为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安排应全程贯穿本科阶段,见(表1)。
2.3 不同年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培养现状比较
不同年级学生在交流障碍的情况、与何人交流感到困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接受过医患沟通培训及对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安排方式的认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培养现状比较[名(%)]
3 讨论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发展成为合格医生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口腔医学本科生作为目前口腔医疗行业的主要后续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保证口腔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3]。本研究发现,某校96.9%的口腔医学本科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与他人存在交流障碍,主要是与陌生人存在交流困难;65.6%的口腔医学本科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接受过沟通方面的培训,但内容和形式不多。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中存在交流障碍与困难,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面对患者和疾病,学生通常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片面理解,缺乏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导致医学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问题解释不清。另一方面,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我国现阶段的口腔医学教育更注重对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涉及医患沟通、人文素养和其他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较少,导致口腔医学生忽视了医患沟通在疾病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交流障碍的情况、与何人交流感到困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接受过医患沟通培训及对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安排方式的认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反映不同年级学生对自我医患沟通能力水平的认知状况基本一致,并且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需求。不同年级学生在接受过医患沟通方面培训、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安排选择上的差异,推测与不同年级学生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一,与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接受的医患沟通培训形式、频次的不同有关。随着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深入人心,提倡“以患者为中心”,培养具备良好品格、人文素养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医学生,成为对学校及医院的必然要求[5-6]。本研究结果显示,92.2%(177/192)的口腔医学本科生认为医患沟通能力教学安排应全程贯穿本科阶段。
以上结果反映当前某医学院校逐渐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已逐步增设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但在医患沟通培养层面上存在薄弱之处:1)医患沟通课程零散,不成体系;2)医患沟通的培训介入时间较迟;3)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总体不强。基于以上调查现状,笔者认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应从课程建设、培养模式及培养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设计系统的医患沟通课程。组织具有专业特长的资深教师成立专题课题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医患沟通课程。应制定医患沟通课程标准与教学阶段性目标,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医患沟通课程多样化评价模式。
二是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地贯穿于整个五年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一年级主要是引导性内容,通过专业专题讲座、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入医患沟通的概念。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可设立人际沟通、医患沟通学等系列课程,系统学习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大学四年级、五年级进入临床学习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医患沟通技能在具体的临床情境中的实践应用。
三是将多种不同教学策略融合到医患沟通教学中。医患沟通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新颖性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7]。在口腔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适当穿插医患沟通的案例内容,采用会话分析、专题讨论、角色扮演、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情感、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医患沟通能力[8-10]。按照教学方法则有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情景教学法是通过模拟设置临床沟通典型情景,由带教老师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医患双方心理与学习医患沟通技巧[11-12]。案例教学法运用医患沟通理论和技能对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自主思考,帮助理解要点及难点,巩固医患沟通知识。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组织学生根据具体案例和具体实践提出问题,围绕解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是目前学生接受度较高的教学方式。
基于此,应制定口腔医学本科生本科期间医患沟通全过程培养方案,细化各阶段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方法,整合成更系统、更规范的培养模式,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考评等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医患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