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26李健爽郭艳萍张涛刘加勇李欣马翠
李健爽 郭艳萍 张涛 刘加勇 李欣 马翠
科研能力是临床护理人员的关键能力之一,其不仅关系到护理学的创新及发展,同时对护理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1]。《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领域中的骨干课程[2],其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护理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学科[3]。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是偏重理论、抽象,且常与统计学结合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容易让理科基础相对薄弱的护理本科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很难达到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期望。因此,本研究在护理专业流行病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流行病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0年3—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2018级护理学本科1~2班学生作为试验组,共74名,男女比例为12∶62,平均年龄为(20.44±0.71)岁;2018级护理学本科3~4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共88名,男女比例为13∶75,平均年龄为(20.68±0.82)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相同,同时使用相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且总学时数一致。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的授课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如下。
1.2.1 教学内容
增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护理学专业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案例(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增加相关章节的精品课程教学视频、练习测试题以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增加课后学生撰写学习心得的环节。
1.2.2 教学方法
课前阶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将教学材料提前1周推送至超星学习通软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教师后台监控学习进度。
课堂阶段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教师课堂提供附有问题的文献案例,学生首先根据预习和知识储备进行问题的自我分析,完成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将学生按学号分成不同小组,在小组内、小组间进行讨论和意见交流。讨论结束后,授课教师对各组讨论中存在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和有针对性的讲解。
课后巩固阶段: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课堂讨论内容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并撰写心得体会,教师发给学生复习拓展资料。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问卷调查
对试验组教学效果使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教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最后一次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发放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 学习成绩评价
考核方式不同于单一的理论考试,采用多样化考核,将学习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和综合实践成绩。期末试题(满分10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10分)、简答题(30分)及论述题(20分)。综合实践成绩(满分10分)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查阅各类医学期刊,找出3篇自己感兴趣的流行病学方法应用类的相关文献,阐述文献中涉及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方法的优缺点。
最终学习成绩(满分100分)=期末试题(满分100分)×90%+综合实践成绩(满分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比较
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实践成绩及最终学习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比较(分,)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比较(分,)
组别 期末考试成绩 综合实践成绩 最终学习成绩试验组(n=74) 88.40±2.05 8.55±0.58 88.11±1.58对照组(n=88) 84.94±1.98 5.06±0.75 81.51±1.86 t值 11.028 32.648 24.079 P值 0.000 0.000 0.000
2.2 试验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评价
试验组学生对流行病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整体认可度高。见(表 2)。
表2 试验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名(%)]
3 讨论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公共卫生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4]。随着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疾病谱的变化,流行病学也日益呈现出多学科综合的态势[5]。目前,流行病学理论课教学多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为主,课堂师生互动较少,氛围相对沉闷,学生由于被动学习,很难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医学生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预防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探索适当的教学改革方法是医学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的需求[6-7]。有研究表明,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流行病学最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模式[8]。翻转课堂是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翻转课堂所需的课前任务,教师在课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等,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课后通过师生、生生评价等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总结[9]。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选取临床典型案例及疑难病症,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加以阐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分析能力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探索和研究学习内容的主体,教师虽参与其中,但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起协助作用,主要激励学生查找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10]。
目前,翻转课堂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较多。贾晶雅等[11]通过将翻转课堂在本科流行病学的教学中加以应用,发现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评价也较高。黄鹏等[12]也提出,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质量有助于提升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然而,关于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应用于临床相关课程[13-16],很少有将案例分析教学法与翻转课堂联合应用于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中。由于流行病学方法学内容较多,单独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或翻转课堂授课不仅时间受限(非预防专业开设流行病学课程的学时有限),而且对学生课前准备的要求较高,因此笔者大胆尝试将翻转课堂和案例分析教学法联合应用,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布置的内容)、课上分析(教师准备的案例)以及课后归纳总结(学生的收获)三部曲加以实现:1)课前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2)课上分析案例阶段,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课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面对科研实际问题时,能从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等过程中形成自己完整的分析思路,并且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体现了团队协作价值;3)课后归纳总结阶段,可以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将所学内容加以升华,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融合性。此外,笔者还在将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同时,与传统教学模式做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与课程本身的特点、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堂阶段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学生对与自身专业知识相关联的护理学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将枯燥的流行病学方法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于具体。区别于以往的基于案例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将案例作为翻转课堂线下学习的素材),该方法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有效的讨论学习,可以保持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从而保障听课效率和效果。同时,学生针对设置的问题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流行病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有效地避免了单纯的翻转课堂会占用学生较多课余时间和增加学习压力的弊端,而且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如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语言表达和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等,这些发现与之前的教学研究存在一致性,即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探索交流、交际及团队协作能力[17]。此外,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后阶段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学生通过撰写心得、查阅期刊、分析文献,在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的基础上,可将所学内容加以升华,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融合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分析教学法,有助于将流行病学方法和护理学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全面复合型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