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遥远的墨者绝学

2022-10-25菅晓慧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4期

菅晓慧

[关键词]察类明故;为义;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诞生了如老子、孔子、庄子等奠定中华哲学思想大厦根基的诸子百家,先秦时期的这些哲人巨子,对形成中华文明、中华文化起到巨大的指引作用。其中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严肃的教育家、卓越的科学家,他建立的学派与儒学一起在百家林立的流派中赫然成为最著名的显学。

他就是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国人,是当时和孔子齐名的文化巨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墨学,则和儒学一样是当时的显学,即最著名的学派。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去世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

墨子在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时代,大胆猛烈地批判了儒学,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不屑于从事生产实践及观察事物,而墨学恰恰相反,他们强调察类明故,以见知隐,以往知来,重视劳动生产和科学实验。墨子本人用木料拼成的鸢鸟,能在天上飞翔一天,还比鲁班更早地发明了云梯。他对物体运动中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针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力学、光学、几何学方面的认识,广泛且深刻,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先驱意义。今天,我国的各类飞机和人造卫星常以墨子号命名,就是向这位伟人致敬,感谢他于中国科技发展诸方面的开创之功。

百感交集,墨子绝学,墨子这位2500年前与开创儒学的孔子并立的大哲人,今夕何夕,故我又重读《墨子》。

一、墨子的出身和成名

墨子出生于一个木工世家,当他成为和孔子齐名的哲人时,仍念念不忘是“农与工肆之人”和“农与工肆之事”。墨子几乎天天把这些人和事挂在嘴上,经常用“农与工肆”的人和事来打比方、举例子。墨学也反映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喊出了他们的心声。

墨子是一位平民出身的文化伟人,青壮年时就流誉四方,被称为“圣人”“贤者”。在先秦时代,墨家是唯一可以跟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韩非子把儒墨并称为“世之显学”,人们也常把“儒墨”或“孔墨”并提。到了秦朝,尊崇法家。汉初的时候,提倡黄老道家,汉武帝董仲舒时又独尊儒术,经过一系列最高统治者的“冷处理”,墨学逐渐衰微。而且,一衰微就是2000多年。

墨子之所以能够开创与儒学并立的墨学,与他深厚的学养有关。庄子客观地说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淮南子?主术训》说:“孔、墨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六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初级的指礼、乐、射、御、书、数等礼仪、音乐、射箭(军事科目)、驾车(军事科目)、书法和数学计算,后期又指《礼》《乐》《书》《诗》《易》《春秋》6种经书。墨子本人也自称遍读百国《春秋》,由此看来,他的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家。

墨子遍览群书,又锐意创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點,并且开宗立派,像孔子一样广授门徒。在鲁国开办私人学校,把教育看成自己的终生所为,在中国的思想史哲学史上建立起墨家学派。

墨家团体有自觉的纲领、明确的组织形式和严密的纪律,其纲领就是实现墨子的学说,他们叫作“为义”;其组织成员称为“墨者”,有代代相传的领袖“巨子”制度;其纪律严明,成员身穿粗制衣,脚蹬木麻鞋,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如果不能承受,就没有资格当“墨者”。

但是,墨家这样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集团,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据《史记》记载,在楚国旧贵族阳城君等杀害从事变法改革的吴起时,墨者巨子孟胜就站在阳城君一边。后来阳城君畏罪逃走,楚国要收回其封国。孟胜为阳城君守封国,忠于阳城君。他传巨子于田襄子,自己为阳城君死难,许多弟子也从其而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者有“侠客”的精神。这样的行为可能并不符合正义,但是说话算话,讲信用,答应人家要办的事就必须办到,而且行动果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

有赖于这样的组织形式,墨子后学薪尽火传,代兴不辍,活动足迹遍及神州。一直到秦朝统一天下,墨家团体才逐渐失去了“市场”,汉代以后更是由于统治者的有意“冷置”,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黯然退场。

二、墨学的成书及流派

我国古代流行两个典故,一个是“墨突不黔”(班固《答宾戏》),意思是墨子四处游说,东奔西走,灶上的烟囱来不及熏墨,便又奔走他方。另一个是“墨子无暖席”(《文子?自然》《淮南子?修务训》),意思是墨子忙于游说等社会活动,没有功夫把席子坐暖,就又动身往别处去了,这也是成语“席不暇暖”的来源。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墨子这位大哲人的主要活动,除了聚徒讲学,就是四处游说、八方辩论,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一生到处奔走,“遍从人面说之”,“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墨子说:“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就像一个热忱的传教布道者,不积极游说,人们就不会知道他的学说,所以席不暇暖奔走各地。

《墨子》一书,篇幅往往很长,内容繁盛,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现存53篇,9万多字,虽然不像庄子之文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但是语言准确鲜明,朴实生动,具有明显的理趣性、逻辑性和功利性。可能对于喜欢美文的人来说,稍显枯燥,但是从严密的逻辑推理来看,还非这样不可。

《墨子》一书有10个篇名,与他的10个论题相应,也可以说是他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墨子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为《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是后期墨家作品,综合了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其他各门科学知识和逻辑思想。

三、墨学的各种观点

墨子是一位思想巨子,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他还是位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的人,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

(一)生产观和科技理论

墨学具有生产观点,并以生产观点贯穿学说始终。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生产劳动,改变自然,创造财富,以求生存。墨子及其后学积极劝人劳动,把劳动叫作“从事”,“强从事,则财用足”。强就是积极勤勉,尽最大努力。所有的劳动中,墨子最重视农业生产,把农业看作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主张应该有足够的劳动力来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墨子的重要经济思想。

墨者的特点是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墨子有一个指导思想为“察类明故”,“明故”就是問“为什么”。后学发扬这种穷原竟委、探明物理的精神,以明故究理为己任,发现了81条定理的“故”,这使墨子在绝大部分人轻视科学原理的古代非常另类,当然也非常了不起。

(二)节约观和非乐论

墨子的节约观非常出名,他专门做过“节用”“节葬”的学术游说,宣传节约开支,节制消费,葬仪从简,反对浪费。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备凶灾。司马迁评价墨子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为节用”,即提倡节制消费。

这种“强本节用”(加强农业生产,节制消费)的思想引申出墨子的“非乐”论。墨子家乡鲁国的北方邻居齐国,国家富庶,有作乐传统,“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战国策?齐策一》)。墨子不喜这种举国热衷音乐的行为,认为这导致了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减少,而单纯消费的人增多,一直有着为民兴利除害思想的墨子为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走上极端,企图禁止一切音乐。墨子本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他终生不涉音乐,遍读整部《墨子》也看不到他欣赏音乐的事例。

(三)政治伦理观

墨子学说的一个专题是“尚贤”,就是任用贤能,贤人就是有道德的“仁人”和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智者”。墨子认为,国家当务之急是选拔任用大批贤人,摒弃基于血缘“任人唯亲”的用人标准,实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

除去“尚贤”,墨子还提倡“尚同”,把贤人政治推广到全国,让有才有德的人从事国家的各级管理工作,建立全国上下一致,高度集中统一的贤人政治。从最高长官天子到最基层的长官,都从有才有德的人中“选”出来。在当时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专政制度下,要求国君由臣民共同协约决定,是中国最早的先民原始民主思想。

墨子学说的另一个基本论题是“兼爱”,又叫“爱无差等”,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分血缘关系的亲疏和身份等级的贵贱,平等地相爱互助。

(四)战争观和军事观

墨子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倡导“非攻”,反对战争。把大国对小国的攻伐掠夺视为“天下之巨害”,看作是跟盗窃一样的不义行为。墨子经常指名批评齐、晋、楚、越四大国穷兵黩武的政策和恃强凌弱的霸权行径,同时主张小国储兵备战,抵御强寇。

公元前440年,楚国攻打越国后,又要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一方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300名精壮徒弟,操持墨子监制的守城器械,帮助宋国守城,一方面亲自向楚国出发,当面游说楚王放弃攻宋。

在墨子的出色辩才和充足备战的谋略下,公输盘完全认输,楚王停止攻宋计划。宋国守城不战而胜,墨子成就一段传奇和平故事。

(五)人生观和价值观

墨子本人衣食住行以节俭为原则,“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有饭吃,有衣穿就可以,余外无求。在人际关系上,墨子奉行利他主义观点,孟子说他“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墨子主张兼爱天下,哪怕从头顶到脚跟都被磨成粉末,只要对天下有利,就去做。

《墨子》中专门给“任”下定义:“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任”即任侠,就是以推行道义,抑强扶弱为己任,为他人的急务、急难,可以损害甚至牺牲自己。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墨子之门多勇士”,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六)宗教观和无神论

墨子提出“天志”和“明鬼”两个论题,在这里,墨子是承认鬼神的。“天志”即天有意志。墨子把有意志的天看成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假借天意来宣传自己的学说。对上天的崇拜,是商周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思想。“明鬼”就是证明鬼神存在,让鬼神帮助老天爷“赏善罚暴”。墨子的“鬼神”和“天志”一样,都是为推行其学说而使用的工具。这种宗教观有神论,在墨者集团内外引起了许多争论,导致墨子后学无神论的诞生。

(七)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

墨子本人没有明显的辩证法思想,但其后学却在辩证法方面颇有建树。墨者认为“同”是两个不同事物具有一致方面,“异”是两个事物在一定方面具有不同性质。“同异交得”,相异或对立的性质存在于同一事物,也就是“对立统一”,并用了14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一个女子,对女儿来说是母亲,对母亲来说又是女儿,所以她既是长辈又是晚辈,同异交得。《墨子》中明确把辩证法作为观察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常用两点论,提倡两点论,避免一点论。

四、墨子故里的纪念

墨子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墨子生于东鲁(今山东枣庄滕州市),死后也葬于滕州,享年92岁。目前有西安、北京、上海、香港、山东和河南等地的诸多专家出版了21部专著认定墨子故里是山东滕州,并从七个方面论证墨子是山东滕州人,滕州大量的墨子遗迹也为此说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专家学者在山东滕州考察发现,这里拥有大量墨子遗迹和遗址、墨子庙、墨子店、墨子洞和墨子故里碑。另外,滕州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墨子的传说,如墨子的晒布石、讲经洞、墨学传人等。

另一种说法是墨子故里在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而且鲁山县也把本地作为墨子故里进行宣传。到底是山东滕州还是河南鲁山,双方各执一词,各自进行轰轰烈烈的墨子纪念。

战国时期一度与儒学并立的墨学,经过秦汉之后2000年的沉寂,如今山东河南又争抢纪念,变得炙手可热。不管怎样,对于墨学这个中国的传统绝学,都是一件好事。

有纪念,就会有研究;有研究,就会有传扬。而这于文化,于墨学,于今天的我们,都是幸事。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哲人远去了,智慧却永远在回响!

【参考文献】

[1]梅季,林金保.白话墨子[M].长沙:岳麓书社,1991.

[2]孙中原.墨子及其后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