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做好一件事
2022-10-25卜金宝史照栋
卜金宝 史照栋
在美丽的草原明珠呼和浩特,提起回民区通道街三顺店社区书记李一芝,无人不晓。她出生时非常不幸,被遗弃在河边,在好心人收养后,受到养父母和社会各界无微不至的关爱。参加工作后,她扎根社区30年,以雷锋为榜样,凭一颗爱心做好一件事,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被誉为“小巷总理”。她所在社区党总支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她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抗疫优秀社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1年6月,她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被养父母从河边捡回,始终抱一颗感恩的心
李一芝今年53岁了,儿孙满堂,可她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刚来到这个世界,身上裹着几片纸,被人放到河边,善良的养父母收养了她。她的幼年如此不幸,但不抱怨亲生父母。她平静地说:他们那样做,一定是遇到了无法面对的难处啊……
做了多年社区工作、为无数居民排解烦心事的李一芝对人间苦难的理解十分透彻,对自己的身世已经释然。
时间的指针回到1969年11月,北国青城,寒风呼啸。一天,一个12岁的男孩急匆匆地跑回家,气喘吁吁地喊着:妈妈,快!河边有一个小孩,都快冻死了。母子俩赶到那里将这个小孩抱回家,原来是个刚出生的女嬰……
这对母子,就是李一芝后来的哥哥和妈妈。此后,李一芝进入这个家庭,也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在她眼里,养父母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李一芝的妈妈张月华出生于1912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在呼和浩特市一所中学当老师。爸爸李直哉出生于1900年,毕业于山西政法大学,任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除了12岁的哥哥,李一芝还有个姐姐。
命运赐予李一芝的爸爸妈妈都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淳朴善良,视李一芝如己出,对她百般照顾呵护。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李一芝的到来,使家里的日子过得更为艰难。在李一芝的印象里,到了冬天,家里很冷,锅台旁边有个水缸,吃水需要砸开水缸的冰,没有钱买煤取暖。尽管如此,但爸妈始终以一颗阳光的心情对待生活。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总是先想着她。
李一芝告诉记者,妈妈说她被人放在河边,大冬天没有冻死,那是苍天保佑,要她坚强啊!正因为如此,李一芝养成了意志如钢的性格。她在社区工作30年,遇到困难、矛盾无数,但从没有想到退却。
李一芝的爸爸妈妈人缘特别好,谁家里有事,他们都乐意帮忙。谁家的孩子学习有什么问题,都找他们来辅导。这些耳濡目染,让李一芝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乐于助人。爸爸为她取名一之(后改名一芝),期望她一以贯之,认真负责。后来,李一芝以“一以贯之”为名创建工作室,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呼和浩特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
李一芝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在世时常说她有福,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共产党的好政策。她说:“我唯有以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他们,报答社会。”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30年如一日做好事,被誉为身边的活雷锋和“小巷总理”。
好人好报。张月华在人世间的最后4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李一芝在床头伺候了4年。李直哉身患肝癌,临终前的3个月,也是李一芝侍奉左右。两位善良的老人都是在李一芝的怀里度过最后岁月,安详离开的。
做的都是好事,浑身充满了力量
1993年,李一芝到呼和浩特市通道街办事处第一居委会报到。自此,开启了她的社区工作生涯,那年她24岁。
李一芝刚到社区工作时,妈妈身体不好,需人照顾。李一芝很纠结,但妈妈十分坚决地要求她去上班,有空闲再来陪她。妈妈说:你上班,就有人管了,我就放心了。
起初,没有工资,只发生活补助,但这也让李一芝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通道街办事处辖区都是平房大院,居委会的主要工作包括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在居委会当主任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奶奶。他们的口头禅是:要想做好居委会工作,就要清楚每一家的锅台在哪。
李一芝照着老主任的话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复杂的事情用心做。走家串户,成了她每天的功课,没有上下班时间。谁家有事,一声召唤,她马上就赶了过去,为居民排忧解难。
1994年6月的一天,已经晚上11点了。一户居民家的姑娘急匆匆来找李一芝,说自家和邻居因为盖凉房发生纠纷。事发突然,李一芝想都没想,立即赶往事发地。到了现场,20多个年轻人手持棍棒红着眼正在对峙,群架一触即发。李一芝大喊一声,冲到两家人中间,把他们劝回各自的家里,分头耐心劝说,最终制止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直到第二天她才想起后怕,万一两家不听劝说打了起来,她该咋办?但当时就一个念头:千万不能出事!
2019年12月28日,李一芝的丈夫不慎摔断了腿,特别需要亲人照顾,可时隔不久,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社区疫情防空吃紧。李一芝每天五点起床,把一天的饭菜做好,把家安顿好,然后急匆匆赶往社区,一忙就是一天,晚上回来再照顾躺在床上的丈夫。整整3个月,没有耽误一天。
30年了,李一芝靠着辛勤和汗水,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用行动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尊重。“有困难,找李书记”,已经成为一句俗语。2020年3月的一天,社区接到姜大爷打来求救电话。原来,姜大爷每天都离不开的胰岛素只剩下一天的用量了。由于疫情影响,没有公交车,无法买到需要的胰岛素,他希望社区帮忙想办法。李一芝详细记录姜大爷所需药品的名称、型号、剂量等,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到药店购买,并送到姜大爷家中。姜大爷双手颤抖着接过药品,感激地说:“谢谢社区领导们,这是救命啊!”
李一芝一路走来,也很疲惫,有时甚至遭到误解,但她很淡然。她说:“我做的都是好事,浑身充满了力量。”
三个月,把1400余户挨门逐户走了一遍
2004年,李一芝被调到新成立的三顺店社区工作。短短三个月,她把1400余户挨门逐户走了一遍。
三顺店社区居委会地处老旧城区,有八个小区,其中七个没有物业管理,居民多有怨言。特别是景观小区,原物业公司弃管撤走,遗留问题太多。小区内已5年没有清掏化粪池,物业公司累计欠缴自来水费6万多元,80%的居民屋顶漏雨、家中暖气不热,水泵房因无人管理机器损坏,水箱亟待清洗。此外,小区管道、路面破损严重。
万事开头难。李一芝下决心先解决暖气不热和下水不通的难题。她请来水暖工,和水暖工一起跳进地沟察看。因为地沟长期封闭,沼气较浓,遍地污水,不仅危险,而且臭味难闻。每次维修师傅下地沟,李一芝都跟在后面,为的是了解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正常情况下,住宅楼的地沟管道都在地下的两侧分布,高和宽均在1.5米左右,人能猫着腰进入。可景观小区这栋楼地沟的管道设置在中间,只有几十公分宽窄,人们须爬行十几米后才能猫起腰来。每次下地沟回家,丈夫和孩子都特别心疼她,但作为一个社区领头人,她别无选择。
为破解景观小区用水难题,李一芝依靠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63岁的老党员张秀荣和工作人员一起,往返自来水公司30多趟,硬是帮着把这事儿给解决了。随后,小区成立起业主委员会,党员群众自己动手、不分昼夜,很快便将垃圾山清理干净,恢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不仅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让小区下岗职工走上了再就业岗位,也为开展其他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呼和浩特市开创了小区居民自治管理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