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之花遍地开
2022-10-25刘慧彬张龙祁阿日古
刘慧彬 张龙 祁阿日古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积极践行“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理念,着眼于群众个性化差异服务需求,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将温暖送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困难群体身边,让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百姓宣讲+公益电影”:有高度,也有温度
90岁的李秀峰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地讲述着他的故事。他是东胜区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夜宣讲”团宣讲员。他15岁参军,曾参加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是三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63年前,响应百万裁军号召,27岁的他来到伊克昭盟。退休后,一直为东胜区的老百姓们宣讲红色故事,“我要把亲身经历讲给年轻人聽,让他们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他说。
“夜宣讲”还有很多像李秀峰一样有故事、有知识、有高度的宣讲员,活动以“百姓宣讲+公益电影”模式,积极组织宣讲员到户外宣讲,将人员集中休闲的公园、小区、广场、景区、工地作为活动阵地,让群众在公园、小区等户外休闲时就能享受到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教育熏陶。“我是一名外来打工者,老师讲得很好,我已在公园听了多场宣讲,让我更加理解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继续办下去。”“下次什么时候讲?在哪讲?”……闻声前来的听众,对于“夜宣讲”的好评如潮。新颖的形式、生动的故事、质朴的讲述、广泛的参与,东胜区委讲师团让党史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民生温度。
“夜宣讲”在夏季,每周末晚八点准时开讲。每次宣讲都紧跟形势需要,紧扣主题,深受群众欢迎。比如,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师说党史”系列特色党课,安排了《歌声中的党史》《绘画中的党史》《图片中的党史》《影像中的党史》《文学作品中的党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特色党课11讲,宣讲引用大量视频影像、照片、音乐、美术等经典作品,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引导大家全方位深入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革命事例,让群众为之动容,听后更加深刻理解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夜宣讲”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打通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微心愿”:传递温暖“微力量”
东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东胜区文明办、东胜区志愿者联合会开展“我帮你·汇爱点亮微心愿”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要能够达成、便于达成,原则上价值不超过500元人民币。以这一特点为前提,东胜区广泛发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力量,通过上门走访、张贴征集公告、设立征集信箱、开通征集热线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面向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病残家庭等弱势群体征集“微心愿”,动员辖区爱心企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及爱心志愿者进行认领。
当满载礼物的车辆抵达东胜区民族街道碾盘梁村党群服务中心时,大家早已等在这里。拿到了自己期盼的洗衣机、电饭煲等“微心愿”礼物,大伙儿都爱不释手。碾盘梁村村民樊永军激动地说:“我父亲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今天我代父亲领取了他最想要的电饭煲,感觉特别暖心实用。”
在前期“微心愿”征集中,东胜区巴音门克街道边家渠社区有一位单亲爸爸,独自供养两个孩子上学,想给孩子换一个新书桌却无法实现。当志愿者将新桌椅送到他家时,他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遍遍地擦拭着崭新的桌椅。
从“微心愿”入手,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举措,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让党史学习教育贴近群众、落地生根、富有成效,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搭建为群众服务的平台,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推动温暖之城、奉献之城建设。
据悉,东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持续深入开展“我帮你·汇爱点亮微心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按照“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路径,发动更多社会力量认领和圆梦“微心愿”,形成共同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良好氛围,传递温暖“微力量”。
“助老助残助困”:把幸福送上门
今年75岁的马计,6岁时患胸椎结核落下终生残疾。他独自生活,最难过的是春节。东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社区网格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对接鄂尔多斯市明星志愿者协会会长李璞。很快,“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项目派出志愿者,除了日常去帮马计老人洗洗涮涮、陪伴聊天,每年年三十,都派出志愿者上门陪老人包饺子、过新春、看春晚。马计说:“感谢娃娃们来陪我过年,真没想到这么好,真是共产党领导的好社会。”老人还专门写字画和感谢信,赠送给志愿者。
“幸福来敲门”助老助残助困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针对社区的独居空巢老人、残疾居民和困境家庭开展精准帮扶,内容包括“暖心陪伴、代购跑腿、义务理发、健康义诊、扶危济困、环保清洁”等志愿服务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群众不同需求,精心设计服务内容,招募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项目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在每个社区确定固定的服务日,如每月8日在桥西社区、18日在永兴社区。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志愿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运行。他们还根据服务需求,不断优化项目,包括组织志愿者陪伴“三无”老人一起过年过节,针对失能老人进行上门一对一照护,陪伴独居老人去医院就医、检查等,切实为居民排忧解难。
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个项目不断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对老年、残疾困境家庭进行生活帮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责任编辑:陈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