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持久战》英文初版的翻译及出版

2022-10-25杨丽娟

领导文萃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单行本杨刚论持久战

杨丽娟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步步紧逼,随着战局起伏,两种论调甚嚣尘上:既有鼓吹“战必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者,亦有宣扬“只要打三个月,战争就可解决”的“速胜论”者。就在此时,5万多字的《论持久战》横空出世。短短几个月后,一本名为Candid Comment(中文可译为《公正评论》)的英文杂志悄然出现在上海的外国侨民手中。杂志上赫然印着《论持久战》的英译稿Prolonged War。在上海的“孤岛”中,是谁大胆地翻译了中共领导抗战的纲领性文献?杂志出版者又是怎样躲过了日寇的严密管控?

《论持久战》的公开发表

1938年5月上旬,毛泽东开始写作《论持久战》。经过八天九夜的奋笔疾书,毛泽东终于完成了这篇长达五万多字的文稿。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连续作了几次演讲。这就是《论持久战》的第一次公开“发表”。

起初,毛泽东并未考虑《论持久战》的出版或发表问题,还是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听了演讲后,“觉得讲得很透彻,便对毛泽东说,是不是可以在更大一点的范围内给干部讲讲?”毛泽东接受了陈云的建议。不过,考虑到自己时间有限,抽不出那么多时间到处演讲,再则听众有限,毛泽东决定把讲稿整理出来,先在延安油印,再印成书公开发表。

1938年7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第 43期、44期合刊,正式刊出了这篇彪炳史册的名著。这是《论持久战》最早公开发表的版本。

当月,延安解放社出版了最早的《论持久战》单行本,此后,各根据地乃至汉口、重庆、桂林、西安等国统区都相继出版了单行本。一时之间,《论持久战》成为社会各界争相阅读的“宝典”,洛阳纸贵,一册难求。

英译稿不止一种

强烈的反响让中共领导人认识到,应该让海外人士也看到这本军事著作,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争取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对《论持久战》等多篇毛泽东著作进行英译,向外发行,扩大影响。翻译《论持久战》,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精通中英文自不必说,了解时局、政治可靠也是必要条件。谁能担此重任?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毛泽东传》记载,《论持久战》被翻译成英文向海外发行,是由周恩来从武汉寄到香港,委托宋庆龄找人翻译的,爱泼斯坦等参加了翻译工作。爱泼斯坦在《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中也讲述过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当时,宋庆龄邀请他参加了设在香港的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爱泼斯坦的主要任务是编辑“保盟”的英文出版物。同时,还在廖承志的主持下,从事中共文件英文译本的编辑改稿工作,所翻译的文件“是延安精选出来要在国际上发布的,其中包括毛泽东的经典长篇论著《论持久战》”。

爱泼斯坦等在香港的翻译最广为人知,不过,从事跨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多年的学者张生祥发现,抗战时期的《论持久战》英译稿有四种,除了爱泼斯坦等的翻译外,还有许孟雄、杨刚分别翻译的译稿,以及刊登在 1938年10月《译丛周刊》上的《论持久战》英译稿。

许孟雄是我党的第一个外事工作部门国际宣传组的组员。国际宣传组组员不多,但个个精通英语,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翻译毛泽东的《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

相比之下,《译丛周刊》上发表的《论持久战》英译稿知之者甚少。这一版本的《论持久战》并非全文翻译刊出,而是摘译,很有可能是由当时暨南大学的学生翻译的。

霞飞路1826号的传奇

1938年,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826号那幢绿树掩映的花园小洋房,悄悄地迎来了一位客人,她就是《大公报》女记者、中共地下党员杨刚。

杨刚才华横溢又满怀爱国热情,被上海地下党委以翻译《论持久战》的重任毫不意外。令人意外的是,霞飞路1826号的主人是一位洒脱不羁、看似与革命毫无干系的美国女作家。她叫项美丽,原名埃米莉·哈恩,职业是《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

1938年11月,一本英文杂志悄然出現在上海的外国侨民手中,杂志上赫然印着《论持久战》的英译稿Prolonged War,作者署名为 Mao Tse Tung(毛泽东)。这本杂志就是项美丽主编的Candid Comment。杨刚秘密翻译的《论持久战》,就连载在1938年11月1日第3期至 1939年2月9日第6期上,文章译者署名为 Shih Ming,即“佚名”。正文前还有一段编者按:“近十年来在中国出版的书中,没有别的书比这本书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了……它不仅仅预示着战争在威胁着我们,而且这个预言乃至种种情节都惊人地得到了证实。中国每个有识之士都熟悉这本书,但还是在这个连载中,它才首次以英文出现……”

秘密发行的单行本

1939年1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为《论持久战》英译稿单行本专门写了一篇序言,题为《抗战与外援的关系》。毛泽东在序言中写道:“上海的朋友将我的《论持久战》翻成英文本,我听了当然是高兴的,因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利益,也为了世界利益。”

毛泽东序言中“上海的朋友”,其实就是杨刚、邵洵美、项美丽等。英译稿《论持久战》在Candid Comment连载的同时,就计划另以单行本小册子的形式发行。500册书印出后一部分由杨刚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渠道发行,另一部分由邵洵美与王永禄秘密发给在沪的外籍人士。

这 500册英译本虽然发行数量不多,但对当时在上海乃至国外的海外人士尽快了解中国抗战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抗战方针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单行本杨刚论持久战
Simulation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a flow-focusing microchannel with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单行本出版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出版发行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追查
《雪椰》之后,再创人气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小尔雅》与《孔丛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