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空间特性与观展行为的关联性研究
2022-10-25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
文/金 珊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
高伟 深圳前海润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马健 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师
杨怡楠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理教授(通讯作者)
引言
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等展览类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类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大型博物馆和改扩建类展馆的庞大工程量,小尺度展厅空间因其空间小而灵活、经济快速、便于在现有建筑中搭建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展览,其传递文化的高速性和可复制性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对小型展览空间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1]。
随着技术的发展,UWB 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以及空间句法分析软件为小型展览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为小型展览空间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2,3]。
早期展览类建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建筑空间的设计,一般是在建筑设计时,依照展厅主题、展品类型、展品内容等因素确定展览空间的设计形式,建筑师再根据经验以及相关规范直接在建筑主体空间内部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的空间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建筑空间特质,发挥出建筑本身的优势,但是在空间品质方面仍有所欠缺。当前,在对展览空间设计的研究中可见,对建筑空间的理性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对其构成影响的还有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因此只研究建筑空间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研究观展者的行动轨迹和行为模式,进而分析行为与空间特性的相关性。随着人们对使用者主观感受等因素关注度的提高,建筑师亦开始通过研究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的使用模式来指导建筑设计。因此,对使用者行为与建筑空间特点的研究便具有了深刻意义。
研究基于小尺度展厅空间,探寻不同布展方式的展厅空间特性与观展者行为的关联性。
1 研究对象
研究以深圳某高校内一改扩建展厅为实验场地,在该场地内搭建不同布展方式的展厅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该展厅为改扩建类建筑,其主体为钢架结构,内部净高5 米;东、西、南三侧为落地玻璃幕墙,顶棚为玻璃顶并用金属百叶进行遮阳处理;场地东南侧的玻璃门作为出入口;北侧与建筑中庭空间相连但无明显分隔。研究区域为展厅中部的长方形区域,该区域长18 米,宽15 米,面积为270 平方米(图1)。
目前国内关于展厅空间的相关文献中对于展厅空间布局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将展厅空间分为串联式、放射式、放射串联式、走道式、大厅式;《博物馆建筑设计》将展厅空间分为串联式、放射式、走道式、大厅式、混合式。这两种分类方式均以单元空间为基础,通过对多个展厅单元空间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列方式进行组合,形成不同流线形式的复合型空间[4]。具体表现形式为:(1)大厅式布局,即在完整的大空间内通过隔断或展品将展览空间分为多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且没有明显的路线导向,空间相互流动且连续。(2)串联式布局,即空间被分割成多个连续但有明确界限的小部分,通过一条引导性强的流线将各个部分串联,从而使展厅内每个空间均可被兼顾到。(3)走道式布局,多为狭长空间,作为展览空间的同时也作为交通空间,具有较强的引导性。(4)放射式布局,即将大空间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空间,各小空间互不相通,并增设一个公共空间作为交通节点,公共空间与各个小空间相连,形成较为自由的空间组合形式,多运用于大尺度展厅空间[5]。
本次研究为小尺度展厅内不同布展方式之间的对比实验,故剔除更适用于大尺度空间的放射式空间组织形式,选用适合小尺度空间的大厅式、串联式和走道式空间布局方式[6]。大厅式布局为全围合式,在东南侧开2 米宽通道作为展区出入口,展厅内部分别布置两处“X”型展板;串联式布局同样为全围合式,在东南侧开口,展厅内部布置8 块展板,将空间分割成多个串联的小空间;走道式布局为半围合式,南、北、西三侧为展板,东侧无展板,展厅内部有横向的展墙将空间等分为4 个部分,两侧留有通道。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已有较多研究着重分析人的行为活动与场所的对应关系。研究通过对行为定位数据的分析与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进行相互对比与叠加分析,聚焦于不同布局方式下的展厅空间特征与使用者观展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通过采集观展者实时定位数据还原其在不同空间类型的展厅内真实的行为轨迹和停驻情况,分析其观展行为模式。同时对三种不同的展厅空间类型进行空间句法运算,得出相应的视线整合度,分析三种类型空间的理论热点区域。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展厅空间对使用者行为的影响情况[7,8]。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验通过UWB 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采集观展行为数据。分别对三种不同布局方式的展厅空间开展为期3 ~4 天的实验,每种布局方式收集不少于30 组的行为数据。为尽量避免展品类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统一选用本科学生摄影课作品,且选用的作品基本在同一个水平区间,同时为尽量消除作品对人观展行为的影响,三次实验中展品数量均为90 份。
三次实验的时间分别为:2019 年12 月11日至12 月13 日进行串联式空间布局的人群行为数据采集;2019 年12 月14 日至12 月17日进行走道式空间布局的人群行为数据采集;2020 年9 月27 日至9 月30 日进行大厅式人群行为数据采集。每天的实验时间从早上9 点开始至下午16 点结束。最终采集到走道式展厅空间的行为数据40 组;串联式展厅空间36 组;大厅式展厅空间35 组,经筛选将无效数据剔除后,保留各30 组数据进行后续分析[9,10]。
3 数据分析
3.1 使用者行为数据分析
UWB 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利用每个被试人员身上佩戴的定位标签发射的实时射频信号,通过提前置入场地的信号接收基站对射频信号进行接收并传入终端进行实时记录及呈现,可以得到每个被试人员完整且连续的行为坐标数据。将每一个观展者的行为数据分离出来,运用grasshopper 插件对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三种布局方式下的人群观展行为散点分布图。
在大厅式展厅中观展行为较为随机,主要分为环绕式观展和自由式观展。环绕式观展,即从东南侧入口进入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行进,沿外圈展墙进行观展,当行至“X”型展板区域会停驻观展,经过后继续按照外圈展墙序列进行观展。自由式观展没有特定的观展路线,观展者基本不会按照外圈展墙序列进行观展,当行进至“X”型展板处时会停驻观展,之后将随机进行观展,且不按照单一流线行进,会出现从展厅中部穿越的行为。由于大厅式展厅中展板对观展者视线的遮挡较少,空间引导性不强,因此会出现自由穿梭的情况(图2)。
在串联式展厅内,观展行为开始出现一定的规律性,虽然整体观展依然自由随机,但由于展板分隔出明显的小空间,因此观展者在观展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方向性和序列性。多数观展者从东南侧入口进入后会按照顺序在每个小空间内进行停驻观展,在一个小空间观展完成后会进入相邻小空间继续观展,有少数观展者也会在完成一个区域观展后跃迁至非相邻空间(图3)。
在走道式展厅内,观展行为出现了明显的规律性,所有观展者都会按照展墙序列进行观展,观展过程基本不会遗漏展品,由此说明走道式的空间类型具有强烈的空间引导性,观展者会依照空间序列进行观展。观展者在路径前半部分观展速度缓慢,后半部分观展速度明显加快,停驻行为减少,这是由于走道式空间延长了整体观展路径,观展者在观展后半段出现审美疲劳,因此加快了观展速度(图4)。
3.2 展厅空间特性分析
1970 年,英国建筑师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提出的空间句法理论是一种空间分析方法。该理论认为独立个体空间元素不能完全影响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整体性的空间元素之间的复杂组合关系,才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因素,才是影响并决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因素。这种空间分析方法常应用于建筑与城市,跨越不同尺度,从单栋建筑到城市的一个片区、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等。空间句法理论通常以空间拓扑关系为研究基础,对研究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各空间之间较为客观的关联性联系,在复杂空间研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通过Depthmap+分析软件对三种布局类型的展厅空间进行空间句法分析,分别得到三种展厅空间的视线整合度分析图。区域颜色越趋近于红色,说明该区域的视线整合度越高,即该区域的可视程度越高[11];相反,当区域颜色越趋近于蓝色,说明该区域的视线整合度越低。大厅式展厅内东北侧和西南侧空旷区域视线整合度高,缓慢向展厅中心区域过渡,可见由东北至西南一线区域内可视程度高,当观展者站在该区域可以看到展厅内大部分区域,使其下一步观展具有更多选择。而西北侧和东南侧有“X”型展板的区域的视线整合度低,观展者站在该区域无法很好地判断其他区域情况(图5)。串联式展厅的中心位置视线整合度最高,其余被展板分隔出来的小空间内视线整合度较低,被展板遮挡住的区域视线整合度最低,在该布局条件下,观展者位于中心位置时会有较好的视线可达性,可以看到展厅内的大体情况,当位于周围的小空间时,视线被遮挡,接收到的信息也减少(图6)。走道式展厅内由于有大量连续展板分隔空间,因此每个空间的视线整合度都低,只有在过道转角处会出现小面积高视线整合度区域,观展者在该展厅内观展时不能很好地判断其他位置情况,观展行为主要受展板序列引导(图7)。
3.3 综合叠加分析
将空间句法分析结果与实测的使用人群行为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空间布局与使用者行为的关联性。
在大厅式展厅中,观众观展轨迹主要是沿四周展板进行观展,在视线整合度较低的“X”型展板周围进行停驻观展(图8)。串联式展厅内人群主要聚集在视线整合度较低的四周小空间区域(图9)。在走道式展厅中,观展及停驻区域同样在视线整合度低的横向走道区域,而在视线整合度高的四周过道区域主要为快速通过的状态(图10)。
叠加分析可得:观展者在展厅内的观展行为较少被视线的可达性影响,展板及展墙等要素对观展起引导作用;同时,观展者更愿意在相对私密的空间进行停驻观展,因为封闭及半封闭空间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12],观展路径会按照展板序列进行,在引导性弱的空间会出现自由式的观展行为。
结语
研究视角基于小尺度展厅空间,主要探寻不同展厅类型中建筑空间对观展者行为的影响模式。通过UWB 技术收集到不同展厅空间内观展者的实时行为数据,分析出其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同时通过空间句法计算分析出观展者的理论行为模式,两者数据综合对比得出建筑空间对观展者行为的影响模式。
研究结果总结为两点:(1)无论何种空间类型的小尺度展厅中,观展者的视线可达性不会较多地影响其行为方式,人们依然是按照布展方式的引导性进行观展。(2)观展者停驻行为的发生,受空间特性影响,具有较高私密性的空间会引导人们停驻观展。研究将机器运算的空间句法分析与使用者行为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希望为展厅空间设计研究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受实验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采集的样本数量有限,且被试人群专业背景单一,研究结果仅基于此次实验得出,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后续会在不同尺度的展厅空间再次开展实验,以期得到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为展厅空间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