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馆类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体验教育效果提升路径研究

2022-10-25文图王政阳

道路交通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设备参观者场馆

文图|王政阳

场馆类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体验教育(以下简称场馆类教育)以体验教育为基础,通过摆放交通安全体验教育设备,喷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彩绘、海报和标语等方式在一定封闭或露天的物理空间内构建交通安全教育模拟场景,参观者可以在其中通过互动体验、自主探究等形式获取知识、完成学习。充分发挥场馆类教育的效能与优势,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效果。当前场馆类交通安全体验教育正在全国广泛开展,但部分存在重形式轻内容、体验性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探讨提出场馆类教育效果提升路径,以期进一步推动场馆类教育的发展与推广。

一、场馆类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场馆类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专设型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综合性“大安全”宣传教育场所中的交通安全教育分区,学校、服务区和加油站等场所内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角和教育小屋等。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学校、科技馆、企业等主体合作,选取贴近性和应用性强的交通安全知识点,在场馆中安装、布设教育设备,运用新技术构建体验学习场景,划分交通安全学习体验区,通过日常开放、组织参观和专题活动等形式拓宽场馆的使用途径,为参观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但部分场馆在开展过程中存在教育性偏弱、教育形式重复和教学活动缺位等问题和不足,降低了场馆类教育的教育效能。

(一)教育性偏弱,过分注重娱乐性和刺激感。部分场馆在搭建教学情境、设计开发教学设备和产品时,过于注重通过酷炫的场景设计、有趣的体验环节给参观者带来多感官冲击和情感体验,教学设备和产品所搭载和表现的交通安全知识却被忽视,参观者在体验后对于所需学习的知识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教育效果出现偏差、本末倒置。部分教学设备中的体验场景游戏化色彩较重,与参观者的实际出行环境相差较大,缺乏必要的贴近性。部分场馆未设置必要的引导、说明和提示,参观者自行体验后不明就里,缺乏及时的总结和提炼环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将体验感受与所需要学习的交通安全知识联系起来,没有实现知识迁移,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网络教育杂糅重合。部分场馆在建设过程中会选择设置大篇幅的文字展板和长时间的视频播放屏幕等设施,文字类、视频播放类教学设备所占比重较大,体验式教学设备较少,参观者在场馆中依然会通过与课堂教育、网络教育雷同的形式进行学习,体验感差,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场馆类教育与课堂教育、网络教育没有做到合理且有效的区分,教育优势与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场馆用途以自行体验为主,缺乏相应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部分场馆规模大、分区多,安装、摆放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布置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具备优质的教育基础,但场馆的日常用途以参观者自行体验为主,没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场馆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挖掘。而且参观者主要凭借自身的兴趣与喜好泛泛地进行体验,缺乏一定的引导性和规划性,学习的参与感不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刻。

二、场馆类教育的教育效果提升路径

(一)明确“以参观者为中心、以教育为本位”的建设与教学理念。参观者的需求是开展场馆类教育的出发点,场馆的组织者应当依据参观者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等因素进行教学设备开发、教学活动设计与策划等工作。中小学生专区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还应该有一系列符合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策划相配合。同时,应坚持“教育本位”,教学设备、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都应紧紧围绕“教育”核心,避免过度追求娱乐化和刺激感,必须纠正场馆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因功能多样化所带来的功能定位偏差。

(二)基于目标受众特征进行精准画像,为场馆建设与运营提供依据与参考。在场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可通过与教育部门、学校等进行交流座谈或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场馆的目标受众进行精准画像,统计、总结场馆目标受众在认知能力、出行方式、交通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特征,为场馆建设与运营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活动内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应注重对于基础性知识的讲授与铺垫,可多采用游戏、活动等趣味性较强的形式进行呈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注重进行概念类知识的讲授,修正和完善学生们对于交通安全的朴素认知。

(三)运用VR、AR和MR等新技术加强和提升场馆类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性。在场馆中使用VR、AR和MR等新技术能够提升教学设备的体验性能,构建更加真实与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参观者的深度互动,强化知识的建构与学习。同时,VR、AR和MR等新技术也可以节省场地资源,参观者仅使用一块屏幕、一副眼镜等设备就可以在多种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VR、AR和MR等新技术时仍然应坚持“教育”本位,避免过度追求新技术,单纯为了使用而使用。

(四)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参观者深度参与到场馆类教育当中。在场馆内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参观者深度参与到场馆学习当中,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学设备、情境的教育潜力与效能。可在活动中设置探究实验、情景模拟、讨论交流等环节,在场馆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参观者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开发能力和拓宽视野。实践证明,艺术活动与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助于理性与感性的相互渗透,从而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五)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分析,促进场馆类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学评估能够帮助组织者及时掌握教育开展情况,反思场馆在设备使用、维护和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不足,对场馆类教育的评估可以分为教学设备类评估和教学活动类评估两大类。教学设备类评估可以定期观察、统计不同教学设备的使用频次、使用时长、耐久程度等方面的数据,通过现场询问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参观者对于教学设备的感受与想法,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优化、更新和维护教学设备,对于使用频次低、易损坏的教学设备应及时修缮、淘汰。对于教学活动,主要是评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教育效果,活动策划者和组织者可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观察参观者的投入程度,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询问、了解参观者的学习感受,发现其兴趣所在,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思考,不断完善、提升场馆类教育的活动策划与组织水平。

(六)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探索建立“馆+校”共建模式。场馆运营主体应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的合作,定期与科技馆、博物馆和艺术馆等不同类型场馆的运营主体交流探讨,共同开发教育产品,协力策划组织教学活动,拓宽场馆的使用途径。从场馆类面向的目标受众来看,探索建立“馆+校”合作模式可行性与实用性较强,对于提升场馆教育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在“馆+校”合作模式下,场馆运营方可以主动与学校老师进行对接,充分了解学生在认知特点、知识基础、课程进度等方面的特征,获取教学设备开发、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灵感基础,选取校内合适空间建设场馆,将场馆教学活动与学校内的科学课程、自然课程等进行衔接,让学校学习在场馆内得到充分的拓展与延伸。

(七)加强专业管理团队建设,做好场馆的基础建设和日常运维工作。场馆管理团队可以分为设施开发和活动策划团队,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团队两大类。设施开发和活动策划团队主要负责场馆的前期基础建设工作,包括场馆目标受众基础特征的统计分析、教育设施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活动的构思与策划等,为场馆的正常运维奠定软硬件基础。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团队主要负责场馆投入使用后的运营维护,及时关注场馆内教育设施的使用情况,引导和辅助参观者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定期开展教育效果评估工作并及时反馈和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公开选拔、邀请社会团体加入等多种渠道招募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选拔、准入、培训和激励等全链条志愿者管理机制,对志愿者的工作任务、时间等进行合理调配,加强场馆运营维护队伍的建设。

猜你喜欢

教学设备参观者场馆
最美的蝌蚪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上海十锐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改革新形势下汽车专业教学设备的优化管理
公办幼儿园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办幼儿园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