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awase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2022-10-25林亚洲郭付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脑膜瘤小脑

林亚洲 郭付有

岩斜区脑膜瘤是发生在颅底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三叉神经内侧、斜坡上2/3,占颅后窝脑膜瘤的2%[1]。因临近重要的神经、血管,向上可侵及岩尖、小脑幕切迹、Meckel囊、鞍旁及海绵窦,向下外可累及内听道乃至颈静脉孔,向中线可累及脑干、基底动脉及一侧Ⅲ~Ⅸ颅神经[2],所以手术难度大,肿瘤全切除率低(20%~85%),术后颅神经损伤发生率高(20.3%~76%)[3,4]。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尽可能全切除或多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提升和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成为神经外科医生的共同目标。2012 年4 月至2019 年12 月经Kawase 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57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7例中,男25例,女32例;年龄26~74岁,平均(52.3±9.6)岁。头痛23 例,头晕11 例,三叉神经痛或麻木34例,肢体活动障碍5例,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9例。

1.2 影像学表现 术前行颅脑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CT薄层扫描,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颅底骨质破坏情况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根据Kawase等[5]报道的分型标准:上斜坡型15例,海绵窦型10 例,小脑幕型23 例,岩尖型9 例。肿瘤直径平均(28.3±9.5)mm;上斜坡型和海绵窦型以大肿瘤为主,分别占65%、59%,直径平均(28.1±6.05)mm、(35.7±6.71)mm;小脑幕型和岩尖型以中型肿瘤为主,分别占48.3%、49%,大型肿瘤分别占32%、35%,直径分别为(27.3±10.02)mm、(26.4±11.6)mm。

1.3 手术方法 取耳前平颧弓颞部向耳廓后稍弧形切口,长6~8 cm。铣开颅骨至颅中窝底,显微镜下将硬脑膜与颅中窝底分开,注意保护岩浅大神经。棘孔处电灼脑膜中动脉,分离岩浅大神经并保护。沿下颌神经外缘分离硬脑膜,暴露由岩浅大神经、弓状隆起、下颌神经支和岩骨嵴组成Kawase 四边形。结合术前肿瘤分型及术中所见下颌神经与肿瘤关系,采取不同切除策略。

2 结果

2.1 肿瘤切除程度 按Simpson 分级:上斜坡型15 例中,Simpson分级Ⅰ~Ⅱ级14例(图1),Ⅲ级1例;海绵窦型10例中,Ⅲ级7例(图2),Ⅳ级3例;小脑幕型23例中,Ⅰ~Ⅱ级20例,Ⅲ级2例,Ⅳ级1例;岩尖型9例中,Ⅰ~Ⅱ级8例,Ⅲ级1例。

图1 上斜坡型岩斜区脑膜瘤Kawase入路手术前后MRI

图2 海绵窦型岩斜区脑膜瘤Kawase入路手术前后MRI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新发颅神经损伤6例(10.5%),颅内感染2例(3.5%),迟发性颅内血肿1例(1.8%),脑脊液漏2例(3.5%)。

2.3 随访结果57 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8 个月。末次随访,症状明显改善19 例(33.3%),改善32 例(56.1%),无改善或恶化2 例(3.5%)。Simpson 分级Ⅰ~Ⅱ级42 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6 个月,肿瘤复发2例(3.5%)。15 例(26.3%)Ⅲ~Ⅳ级中位随访时间为31 个月,8 例(53.3%)复发,其中4 例二次手术,1 例术后17个月死亡。

3 讨论

关于岩斜区脑膜瘤分型,目前最常用的分型方法是Kawase等[5]报道的分型标准,分为上斜坡型、海绵窦型、小脑幕型、岩尖型。岩斜区手术入路及其改良入路种类繁多,每种入路各有优缺点[6~8]。我们采用Kawase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5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斜坡型脑膜瘤,主要起源于桥脑前外侧第Ⅴ~Ⅵ颅神经之间,因此在做小脑幕切口时,必须注意防止在小脑幕下被压扁和挤压的三叉神经。在肿瘤侵及三叉神经根和切除神经内侧肿瘤时,切开Meckel室至关重要[9],由于肿瘤导致的三叉神经根过度牵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肿瘤向面、听神经入侵,同时保护桥小脑角池的蛛网膜[10]。Kawase入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面、听神经的骚扰,减少术后面、听神经损伤,同时手术视野较广,可直达桥前池和上斜坡,不需牵拉小脑,可同时处理颅中后窝病变,操作多可在硬膜外完成,对Labbe静脉损伤较小。

海绵窦型脑膜瘤手术处理最为棘手,因为肿瘤侵犯海绵窦,硬脑膜被肿瘤向后压缩,硬膜下手术操作空间小,颅神经也容易被肿瘤包裹[10],根治性切除不可能,只能获得硬膜下肿瘤的部分切除,所以,手术重点关注如何提高生存质量和减少再次手术带来的高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多数学者提倡开颅手术切除部分肿瘤联合术后放疗[11]。本文10 例海绵窦型,采用Kawase 入路手术,70%获得Simpson 分级III级。

小脑幕型脑膜瘤的肿瘤主体一般位于颅后窝,但肿瘤可通过小脑幕裂孔向幕上生长或通过Meckel室向颅中窝侵犯。可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沿岩骨嵴部分或完全切小脑开幕至游离缘。但是滑车神经走行在小脑幕下,所以为避免滑车神经受损,应将滑车神经的游离缘向外侧和上方牵出,暴露滑车神经进入的位置[12]。术前已有明显滑车神经不可逆损伤症状时,术中可连同肿瘤、小脑幕、滑车神经一并切除,提高肿瘤全切除率[10]。对于此型肿瘤,尽可能多地显露幕上、幕下肿瘤主体,方便观察脑干、小脑幕的血供,十分必要。Kawase入路能提供切除幕上、幕下及颅中窝所需视野,减少术中出血,增加肿瘤全切除率。但是,对于部分未侵犯颅中窝的病人,乙状窦后入路也是一种选择,因为其对颅后窝暴露充分,入路简捷,创伤相对较小,手术耗时短,能早期显露肿瘤及基底,并发症相对较少[13]。

岩尖型易与岩尖脑膜瘤的概念混淆,典型的岩尖型将三叉神经向外侧推移,有的还侵犯内听道,而岩尖脑膜瘤则将其向内侧推移。二者都可能有三叉神经损伤表现,但是岩尖型肿瘤很少侵犯Meckel室,而是直接压迫三叉神经出脑干区域,也很少向颅中窝、鞍旁或硬膜外扩展[8]。对于此型肿瘤,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需保证面、听神经功能不受损,至少保留有功能性的听力。Kawase入路能在不损伤岩骨内重要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磨除岩骨,充分暴露斜坡中线、面听神经上方的区域[14],所以对于有侵犯内听道的岩尖型脑膜瘤,采用Kawase 入路相对合适,但需考虑较大的岩浅神经和颞叶静脉的损伤可能。

总之,岩斜区脑膜瘤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采用Kawase入路,根据Kawase分型标准,应用不同的手术策略,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脑膜瘤小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查出脑瘤怎么办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双胞胎在这儿呢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