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四川大豆振兴研究

2022-10-25郭耀辉杜兴端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豆四川成本

郭耀辉,汪 君,杜兴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

大豆作为粮食和油料兼用型作物,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也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资源,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8.4×106hm2,产量1.64×107万t,进口量9.65×107t,进口量占消费量的82.77%[1],大豆供需失衡、对外依存度高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潜在因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同年3月出台《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为提高我国大豆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四川是全国大豆主产省份,是我国最优质的高蛋白大豆产区,也是高蛋白食用大豆的重要来源地[2],2021年四川大豆种植面积达4.43×105hm2,总产量达1.044×106t,分别位居全国第四位、第三位[3],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四川大豆产业,笔者从四川大豆种植成本和收益维度深入对比四川大豆与其他大豆主产省的差异,并选取与四川大豆存在一定同茬争地关系的小麦、玉米、花生开展对比分析,以期明确四川大豆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障碍,提出振兴四川大豆产业的对策建议,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多做贡献。

1 四川大豆成本收益分析

1.1 面积虽大,但单位产量和产值总体偏低

尽管四川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四位、第三位,但产量和产值并不高,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21》数据,2020年四川大豆产量为101.57kg/667m2,比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低23.95%,四川大豆产值仅569.22元/667m2,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30%,平均产值分别比河北、山东等省份低450.78元、441.53元,在13个主产省中位于第11位。

1.2 平均成本虽低,但单产成本却高于大多数主产省

四川大豆主要分布在川中丘陵地区,土地成本平均为99.52元/ 667 m2,相对河北(209.21元/ 667 m2)、江苏(273.31元/ 667 m2)等平原地区土地成本偏低,从而整体降低了大豆单位面积成本。2020年四川大豆单位面积生产总成本为620.26元/ 667 m2,在13个主产省中排名第11。从单位产量成本来看,四川大豆付出的成本要高于大多数主产省,2020年四川大豆单位产量生产成本为6.11元/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20%。其中,大豆人工成本为4.50元/kg,在主产省中最高,这主要是由于丘区的机械化率低,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

表2 主产省大豆生产成本情况

1.3 利润收益优于小麦和玉米,但不计补贴情况下仍然亏损

四川是我国最优质的高蛋白大豆产区,2020年四川大豆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为280.21元,在主产省中位居第一,但单产低拖累了大豆的总体收益。除去人工、土地、生产资料等必要成本,四川大豆净利润为-49.44元/ 667 m2,成本利润率为-7.97%,而同期四川小麦、玉米、花生的净利润分别为-396.08元/ 667 m2、-308.94元/ 667 m2、294.78元/ 667 m2。无论净利润还是成本利润率,种植大豆的收益优于小麦和玉米,但在不计补贴情况下仍然亏损,而这种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政策补贴直接影响农户大豆种植积极性。

2 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2.1 粗放式生产管理影响了生产效率

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值体现大豆市场竞争力[4],四川大豆土地生产率仅为101.57kg/667 m2,在13个主产省中最低,从土地生产率角度分析四川大豆不具有竞争优势。即使按劳动生产率分析,四川大豆每667 m2用工数量为5.09d,其劳动生产率为19.95kg/d,远低于全国56.35kg/d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同期小麦的劳动生产率(40.74kg)和玉米的劳动生产率(42.55 kg)。这与大豆的品种、技术和生产方式关系密切。由于适宜本土化的高产优质良种种源缺乏、繁育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全省大豆生产对良种的巨大需求[5],农户自留种比例超八成[6],自留种商品性差、产量低,制约了大豆效益的提升。同时,当前四川大豆较多采用间作套作模式,部分豆农利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土地零散种植,种植方式较为粗放,生产效率不及平原地区的规模化净作模式。

表3 主产省大豆收益情况

2.2 丘区机械化率低抬高了大豆种植总成本

2020年四川大豆单位产量人工成本为4.50元/kg,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65.79%,是13个主产省中单位产量人工成本最高的省份。而物质与服务费用为0.63元/kg,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9.46%,尤其是租赁作业费在主产省中最低。这与四川大豆种植区以丘陵地形为主有关,目前还缺乏适宜丘区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播种机、收获机[7],耕地宜机化改造还不到位,单位产量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同时,当前四川大豆生产仍以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种植相对零散,加大了社会化服务和机械操作的难度[8],制约了大豆产业化发展。

2.3 激烈的市场竞争挤压了四川大豆的利润空间

由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土地成本较低、机械化水平高,压低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国内部分企业使用进口豆替代国产豆,挤压了国产大豆的利润空间。在不计补贴下,国内很多省份大豆都处于亏损状态,各地为了稳住大豆基本盘,制定了各种补贴政策保护当地豆农利益。近两年巴西等国家仍在扩大大豆播种面积,国内外大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虽然四川是高蛋白大豆产区,但面临国内外市场挤压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因此应继续加大支持四川大豆振兴政策力度。

3 对策建议

3.1 提升机械化水平,降低四川大豆生产成本

从生产成本看,四川大豆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8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四川大豆主产区以丘陵地形地貌为主,大豆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7.56%[9]。若将四川大豆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86.7%的全国平均水平,则人工成本将降低200元/667m2以上。因此,建议研制适合丘陵地区、适宜间套作模式的大豆配套机具,推广先进适用的大豆播种机和收获机,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进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全程机械化。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优先整治利用撂荒地,建设一批适度规模化、宜机化的大豆产业基地。支持科研院所开展适宜丘区的新品种、配套小型机械装备的研发,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大豆主产区,分区域选择试点建设核心示范片。

3.2 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提升四川大豆单产水平

从单产和净利润看,四川大豆净利润在主产省中排名第8,主产品产值排名第11位。这与四川大豆品种和种源有一定关系,急需筛选耐阴、抗倒、宜机收、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应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提高大豆抗性和适应性,根据净作、间套作等不同种植模式及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筛选推广适宜品种。健全川豆良繁体系,支持规模化良种生产基地和种业集群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同时,强化大豆种植技术研发,推广适宜不同品种和种植模式下的栽培技术、高效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配套方案,不断提升大豆收益。

3.3 加大模式创新与应用,扩大种植面积

四川耕地有限,通过净作来扩大大豆生产难以实现,“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解决发展大豆的同时不与主粮争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两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四川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1.84×106hm2,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较大的空间潜力。另外,全省尚有一定的撂荒耕地和新增园地,这些农业用地通过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均有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的潜力。建议以高产样板示范为抓手,形成以超高产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十万亩推广区为主线的推广网络,快速实现成果的跨区域大面积推广。在川南丘区、川东北地区等酿酒高粱种植集中区发展大豆高粱带状套作,在成都经济区、山区等经果林基地推广幼果林间作大豆模式,在攀西地区,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光热资源发展高海拔大豆绿色生产。

3.4 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大豆产业化水平

积极培育大豆生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科学施肥、耕地质量提升等技术的培训指导。大力发展大豆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为农户提供托管、农机作业等服务,实现专业化种植、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生产者补贴的基础上,积极推出大豆生产服务补贴、大豆良种补贴、大豆保险补贴等惠农政策。为应对极端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增设大豆风险基金和保险,降低豆农生产风险。

猜你喜欢

大豆四川成本
A gift I treasure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四川移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