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2022-10-25钱伟强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玉湖小学
钱伟强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玉湖小学)
小学生自主阅读是特指小学生以年龄阶段为基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发展规律为阶段,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进行文本阅读,是对视觉材料进行获取、理解、加工、消化最终转化和积累的一种特殊过程,从而达到对美的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从中获取经验并将之转换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激起小学生爱阅读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增强阅读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思维探索和开展丰富的情感认知体验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得到审美的体验和升华。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并能通过课外阅读反向影响语文教材的理解,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定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还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反思自身语文实践的需要;二是改进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三是深化阅读教学研究的需要。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方法以及目的
调查对象为昆山市玉山镇xx完全小学二到六年级学生、全体教师以及部分家长;调查方法:走访学生家庭,建立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三方交谈的机制,发放调查问卷和查阅相关资料,其中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向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120份;调查目的:对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见表一、表二。
表一 家长问卷调查统计表
表二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结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但是,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随着网络快餐文化以及小视频的迅猛发展,学生与书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状况在乡镇、农村较为突出,由于受地域发展不均衡、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文本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基于此,笔者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学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明确
学生普遍对阅读课外书缺乏相应的兴趣,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不明确,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进行阅读。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老师叫我读书”状态,阅读功利性较强,只是机械地服从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甚至有学生将学科辅导用书和作文选也当作是自己的课外书。
(二)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思想
受制于分数的约束,多数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做题目和刷试卷上,不仅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也消耗了自己开展课外阅读的精力。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打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完成教学任务即可,缺乏干劲。学生的作业量过大,学业压力较大,学生在校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课外书籍。
(三)部分小学的办学条件的限制
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藏书也大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有60%以上的图书是几十年前的书本,学校的藏书也仅仅是完成图书数量上的任务目标,并没有从图书质量上进行有效选择,根本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良好的阅读条件。加上学校办公经费和公用经费的约束以及学校管理上的不到位,图书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和补充,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很多非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缺乏科学性的书籍。还有个别学校因管理不到位,任由书商将一些非畅销书倾销到学校,这些都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难以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四)学校、家庭、社会未形成阅读的合力
学校、老师、家长观念中仍然是“唯分数论”,认为阅读挤占了做作业时间,而且阅读带来的收效和成效也不是“立竿见影”便可实现的。同时部分家长自身学历水平以及视野的局限性,导致对待课外阅读的认知产生差异,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更是毫无头绪,自身也没有阅读习惯,空余时间以刷抖音、快手等小视频为乐,缺乏一定的“言传身教”作用。小部分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即使买书,也是买一些教辅用书或者作文选这类可以为提高成绩帮助学习见效快的书。
四、改变小学生阅读结构现状的策略
(一)以教材为抓手,在课堂上启航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学生的学习启航于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头号阵地,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应当以教材文本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挖掘教材中阅读因素和阅读着力点,潜移默化地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从而筑牢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语文教材入手,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解读过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的方向、方法和技巧。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挖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发现作者的思想,研究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历史背景,以文本内涵为指引方向,将故事的主题、人物间的对话、故事的环境、故事的情节这些阅读文本中的视觉材料,在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带领学生一起探索,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得到不同于自己阅读获得的体验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原来阅读有这么奇妙的体验。
(二)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远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有阅读的需求。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以及阅读动力,那么就可以形成阅读氛围,从而获得阅读的成果。
1.开展校级层面的读书节
以学校为主抓手,以班级为主阵地,以家庭为主战场,大力开展阅读活动,结合社会层面的力量,联合社区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层面,可以开展全校性质的阅读节,以评比获奖为鼓励手段,开展班级评比、个人评比。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家长的参与兴趣,开展“书香家庭”“阅读之星”评比等,既提高了学生在家庭中的阅读机会,又带动了家长的阅读参与度,从而扩大至社会面的阅读风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协作,以社区活动室为活动场地,社会义工为主力军的阅读团队,既发挥了社区和社会资源的力量,又解决了部分存在阅读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
2.开设班级层面的专门的阅读课
利用一天的“零碎时间”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便于开展读书交流。教师将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开展有效阅读,确定阶段性阅读主题,开展有针对性地有年龄梯队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3.语文教师互相合作
选择课本中经典文章,设计主题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开展从“语文课本内”走向“语文课本外”的外延阅读,阅读作者的其它书籍作品,阅读同类型作品进行相互比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主题性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引导。教师也可以利用“言传身教”的力量,身体力行地开展自我阅读,形成良好的学校阅读氛围。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
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本调查报告中调查对象学校的图书室藏书有7000多册,但学生很少到图书室借书,没有形成阅读机制,图书利用率较为低下。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觉得书价太贵,不如买个玩具实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将家里的书拿出来“共享”,让读书“漂流”起来。大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同时也节约了经济开支。
5.组织亲子阅读会
让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家庭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家庭组建成阅读伙伴,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其中阅读水平稍高的学生担任指导者角色,另一个就是被指导者,指导者扮演被指导者的小老师。在开设的阅读课上,课外读物也由他们自己选择。同伴指导比老师指导更及时更方便更易于接受,也能相互监督,在指导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家庭间的友谊,互信协作。
6.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教师应培养学生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如精读、略读、摘抄、选读、朗读、诵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阅读技巧,如读思结合,合作阅读等;三是阅读能力,阅读讲究速度,注重阅读的选择性,能有选择地读书;四是读行结合,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将阅读的效果体现出来。
五、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一)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
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注重效果而非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写、画、剪来完成这一要求。
(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本身要爱阅读、会阅读,只有从本身提高阅读水平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
(四)家庭、社会、学校、学生四方形成合力
四方因素结合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加强自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以身作则,摒弃“快餐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小视频作为娱乐消遣,而非课余时间的“绝对主力”。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是对阅读者的一种阅读技能的再生,是对教育工作者将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外延的一种考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