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四方协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2022-10-25王祥祯

科技风 2022年28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生源学分

王祥祯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阳江 529566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高职扩招政策,2019年共扩招了2200余名生源,涵盖了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18个专业,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专、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等学校毕业生相比,扩招生源的个人履历、主观意识、客观现实等背景要相对复杂得多。个人履历方面,传统生源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知识文化水平基本相同,思想上具有较多的共性,而扩招生源群体来自不同类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思想观念存在差异,个体间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观意识方面,传统生源基本上按照正常规划完成自己的高职学习生涯,心态较为平静、顺其自然、按部就班,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相对薄弱,而扩招生源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高竞争力,所以他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明确,求学心态较为自觉、积极、主动;客观现实方面,传统生源为学龄段学生,现阶段的任务就求学深造,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家庭负担相对较小,而扩招生源大多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期,面临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学习的内生动力相对较强,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无法像传统生源一样长时间集中在固定场所进行学习。同时,百万扩招使高职院校在籍学生的数量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增多,使本就不充裕的师资、教学与住宿场所、实验实训设备等软硬件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开展针对扩招生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四方协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适应扩招生源的特殊性,有效应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现实,缓解因扩招引起的办学压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进而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1 “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针对扩招生源的特殊性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困境,发挥多主体协同育人优势,划分学校、分教点(和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或民办学校)、公共培训中心和企业四个育人主体的职责分工,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构建学校、培训中心、分教点、企业四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其中学校利用其人才培养与管理上的优势,主要负责招生录取、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工作,牵头联系企业、分教点及培训中心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监督第三方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分教点利用教学组织实施灵活的优势,主要负责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负责教学组织实施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共培训中心作为高职扩招学生基础能力提升的实施主体,负责钳工、普车、普铣、磨削、技术测量、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等专业基础技能实践课程的实施,发挥其在人才基础技能提升培养中的作用;企业作为高职扩招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实施主体,负责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典型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等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专项课程的实施,发挥其在人才关键技能提升培养中的作用。

2 “五位一体”学分转换机制建设

高职扩招生源从业经历和职业基础不同,部分学生具有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其所经历的、正在经历的和即将经历的职业历程可能与学业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类学生专业课程需求很难保持完全一致,学习的形式也因人而异,学习的成果因工作经历而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实现扩招生源学生的精准培养,使所有学生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学习成果都能转换成毕业要求所需的学分,高职院校需要制订一套符合扩招学生培养实际的学分转换机制,包括将学校课程学习、网络课程学习、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培训)经历及在相关领域奖项或荣誉称号这五种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学分、免修相关课程的办法与具体的实施机制。

扩招生源学生学习成果转换课程学分分类如表1所示,表中课程学习主要分为分教点组织的现场面授和各类网络平台课程(包括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课程和慕课、智慧树、智慧职教等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成果可以按照内容与要求接近直接兑换相关的综合素质课程(含选修课)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包含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可根据证书的类型直接兑换相关的“课证融通”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分,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获取“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转换成“综合数控加工”课程的学分,获取“1+X”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转换成“多轴加工技术”课程的学分,获取“1+X”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转换成“数控机床结构、原理及维护”课程的学分,获取车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转换成“数控车削加工”“车削”课程的学分,获取铣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转换成“数控铣削加工”“铣削”课程的学分;工作(培训)经历主要根据经历类型与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由专家委员会确定是否可以转换为对应工种课程的学分,必要时可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面试再研究决定,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退役军人服役经历可以申请转换“体育”“军事理论”和“形式与政策”等课程的学分,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经历可以申请转换“体育”“劳动实践”等课程的学分,企业下岗职工若平时工作内容主要以完成中等难度或以上的钳工作品、普通车削零件、普通铣削零件、普通磨削零件或者零件质量检测的,可以分别申请转换为“钳工”“车削”“铣削”“磨削”“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学分;获奖或荣誉称号主要指技能竞赛获奖及获得的荣誉,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可申请转换为“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学分,各类数控技能大赛获奖根据不同的赛项分别申请转换为“数控编程”“CAM”“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多轴加工技术”等课程的学分。

表1 扩招生源学生学习成果转换课程学分分类

3 “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更好地达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矛盾,高职院校在确定扩招生源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对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具有不同职业发展方向的现实情况,以及学生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解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把相关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融合到相关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体系中,构建“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确保扩招生源培养目标与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职业标准无缝对接,实现扩招生源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使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进而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厘清本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按照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课程内容重组,进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数控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

续表

4 “分类培养”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

针对高职扩招学生生源进行学情分析,对生源地、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从业经历、目前生活状况、职业发展需求和学习心里预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不同生源在学习形式上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和自身实际条件、自身就业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校内外学习时间,分阶段完成学校的各项学习任务。针对高职扩招学生学习需求与现实情况的差异性,实行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分类培养,通过校内脱产校外在职、线上理论线下实践、线上分散线下集中的教学实施策略,满足不同生源学习空间与学习时间上的需求。对于社会在岗人员这类学生,通过校外分散线上开展自主网络学习完成部分课程,线下课程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分类组织教学,其中每周单休或双修的学生学期内每周集中一天时间线下学习,无固定休息时间的学生,每学期集中一段时间晚上线下学习,集中一段时间休息的学生,每学期集中一段时间线下学习。对于无固定工作的学生,其中待取得学历再就业人员采取在分教点集中学习的模式;而需要照顾家庭、灵活就业的学生,则采取校外分散线上网络学习完成部分课程,线下课程随到随学。此外,对于社会在岗人员这类学员,可以探索采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在学校的指导下更新线下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实施主体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生产中进行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完成生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工学矛盾及就学的经济负担。

5 “多元考核”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针对高职扩招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生活经历多元化及学习成长与职业发展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综合运用集中考试、平时考查、技能评估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生源特点,分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改革后的课程评价方式按课程类型、授课方式、学分获取方式等进行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其中课程类型中,理论课程主要考核知识点掌握情况(期末考试)和平时的学习态度与表现,侧重于理论知识掌握,实操课程主要考核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和平时的学习态度与表现,侧重平时的操作结果质量;授课方式中,线上授课的课程主要通过学生出勤率、课件(视频)学习完成度、课堂讨论(提问)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线上测试成绩等评定课程成绩,线下授课的课程则通过平时学习过程表现和考试或考查结果成绩来评定课程成绩;学分获取方式中,正常课程(包含学校课程和网络课程)学习获取学分的,课程成绩由综合评定成绩来评定,而通过学习成果转换获取学分的,课程成绩按照学校制定的学习成果转换课程成绩标准,由学生申请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经专家委员会审议决定。

结语

高职扩招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高职院校应当针对扩招生源所存一系列问题,在协同育人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模式和课程评价体系等各方面做出调整,采取“四方协同”“五位一体”“课证融通”“分类培养”和“多元考核”等措施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四方协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适应高职扩招生源学生灵活学习的需要,实现高职扩招生源的人才高质量培养。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生源学分
基于CATIA现代信息手段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讨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自动化中的进展运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学分
跨省生源调控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