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文化地图
2022-10-25包敏
│文 本刊全媒体见习记者 包敏
凉山,地处川之西南,因“群峰嵯峨,四时多寒”而得名。青山环绕,缥缈云间,历史延绵数千年。歌舞不绝,火把将满天星斗敲碎,群山逶迤,山川将南丝绸之路勾连,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古老文明在此繁衍生息。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汉、藏、回、蒙古等14个民族世居于此,凉山不“凉”,红军长征过、彝海结盟情、民主改革“一步跨千年”,红色火焰指引凉山人民翻越重重山嶂,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入历史新篇章。“万紫千红花不谢”既写实又写意,在这片滋养着民族文化的红色热土上,一朵朵廉洁之花仍在竞相绽放。
西昌市:礼州会议会址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驻礼州。期间,中革军委在边家祠堂内召开礼州会议,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正式提出“长征”一词。由朱德签署、陆定一撰写的26句《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初次在民族地区颁布宣传,号召:“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德昌县:进士第
进士第位于德昌县茨达镇和平村麻栗坪,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毛万铨的宅第,落成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布局考究,做工精美,至今保存完好。毛万铨出生于宁远府毛家屯(今西昌市礼州镇)一贫苦家庭,其人秉性耿直,中进士后,为政清廉,深得一方百姓拥戴。《西昌县志·人物志》记载:“例有河堤银七百两为官规费,清廉弗受,力除差弊,与本府不合,去官。”毛万铨辞官返乡,故居因发大水荡然无存,遂于麻栗坪建进士第归隐。
会理市:红军长征纪念馆
1935年,红军长征在会理历时15天,红色足迹遍布全县。会理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定位小型专题性纪念馆,长期举办以毛主席的著名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主题的中央红军过会理纪念展,记录下红军将士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壮举。纪念馆收藏、保护管理着红军长征过会理的重要文物资料,是会理展示红色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廉洁文化、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普格县:红军树
1935年5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经过普格县坪塘村,红军指战员在榕树下向当地群众宣传红军宗旨、革命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并在大树上刻了“红军”二字,激励34名当地青年参加红军长征。随后,当地群众将这棵“红军树”保护下来,1977年,这棵有着3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被命名为“红军树”,1998年坪塘村也更名为“红军树村”。
金阳县:金阳河三峡连心桥
2022年6月30日,金阳河三峡连心桥建成通车,65层楼高的6号桥墩,墩高居同类钢管混凝土格构空心墩桥型世界第一。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连心桥连通金阳县新老城区,将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至十几分钟,开辟出金阳县地质灾害避险疏散的“生命通道”,也成为金阳“乡村振兴快道”。
宁南县:宁远塔
宁南金钟山上矗有一塔,因地处宁远府(今西昌市)之南而得名,名曰“宁远塔”。宁远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毁于战火,2012年得以重建问世。塔分为9层,寓意“九九归一”;塔高60.1米,内涵“六十年一甲子”。塔内走廊及塔芯饰以手绘壁画装饰,展示了彝族的农耕文化主题;往上层层壁画浓墨重彩,呈现了彝族人民书写的壮丽史诗;“飞天之塔”高耸于青山之间,彰显了彝人于文化劳动中的智慧。
会东县:龙凤山廉政文化长廊
龙凤山廉政文化长廊是会东县纪委监委以“山水人文”理念打造的复合型廉政文化阵地。长廊以“廉韵山水·清风满园”为主题,设“廉洁、修身、齐家”三个板块。步道长1500米,从主题石、尚德印到颂德壁,从书勤意、行勤路到家风继世,从静思亭、人生驿站到瞭望平台,公园秉持“蕴廉于山”的设计理念,一路廉灯、处处廉影,让游者在游玩中知廉意、品廉韵、践廉行。
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
彝海结盟纪念馆位于彝海结盟遗址内,展厅内陈列有红军用过的枪支、大刀、送给老百姓的银元等珍贵文物。1935年5月22日,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在彝海之畔以水代酒,以天地为证,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此后,中央红军大队在彝族同胞的护送下顺利通过彝区,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宝贵时间。
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大村碉楼
俄亚大村深居木里县西南边缘的峡谷之中,有着“西南秘境”之称。相传,俄亚本是一片“无主之地”,14世纪末,丽江纳西族人瓦赫嘎加来此打猎时发现了此地沃土,遂引来族人在此安居。为共御外来侵略,纳西族人依山势建起连成一体的蜂窝状碉楼建筑群,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喜德县:登相营古驿站
登相营古驿站今属喜德县冕山镇俄尔则俄村,位于小相岭南麓,是灵关古道上一处重要驿站和关隘,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越嶲厅志》提及此地:“往来骑者徒步下山,易履再穿,险峻不可名状。”传说诸葛亮南征时曾登上此地,驻扎军队检查军情,故而此地得名“登相”。
盐源县:泸沽湖
泸沽湖东半湖属盐源泸沽湖镇,泸沽湖因湖面形状圆润、湖水清澈幽蓝,被誉为“镶嵌在川滇两省交界的一颗高原明珠”。此地自然和人文相映成趣,15000亩的高原湿地为多元景致提供栖息地,成就了世间罕见的生物“大观园”;泸沽湖湖畔,淳朴善良的摩梭人在这绮丽景色陶冶下,继续谱写着古老且神秘的摩梭母系氏族的历史文化诗篇。
昭觉县:利利土司衙门遗址
利利土司衙门遗址在昭觉县城西南地莫镇柯且村内,建于明代,是昭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朝廷官职,中央王朝通过分封地方民族首领为“土司”实现统治,官职世袭。制度兴起于元代,沿袭至明清。彝区土司制度彻底废除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主改革。现今,利利土司衙门遗址还残存的四根高1.52米、厚0.4米的刻雕石柱,见证了彝族地区社会形态的变迁。
越西县:文昌故里
越西是文昌文化的发源地。文昌帝君,“主文运,司科举”,被古代科举士子奉为“考神”。于西晋太康八年(287年)出生越西的张亚子,因避母仇举家迁至绵阳梓潼七曲山,其人一生行善治病,致力于传播“孝、忠、善、勤”等思想,辞世后世人将其供奉为梓潼神,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张亚子被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受世人尊崇膜拜。
甘洛县:清溪古道
清溪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甘洛段,该道在甘洛县境段全长48公里,北起坪坝乡桦林沟,南至蓼坪乡白沙沟。清溪古道保留着国内仅存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长、马蹄印最深的古代青石板路,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清溪古道还是一条红色通道,红军长征时曾两次往返借此道牵制敌人实现战略转移。
美姑县:美姑县烈士陵园
1952年至1957年,凉山进行废除奴隶制度的民主改革,遭彝区部分奴隶主反抗发动武装叛乱。为平息叛乱、解放奴隶,不少外地来此开展民主改革工作的战士舍生取义,为美姑彝族人民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美姑县烈士陵园内安葬的356位烈士,大多是在这一时期英勇献身的,他们将热血挥洒在彝乡。
雷波县:海龙寺
雷波是彝族首领孟获的故里。在雷波马湖西北角的金龟岛上,有着我国唯一的一座彝族寺庙——海龙寺,这是彝族人民为纪念彝族英雄孟获,于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所建。孟获殿,坐北朝南,殿内供奉着三尊塑像,孟获坐中间身佩宝剑,左为其弟孟优,右是军师摩铁,三人身着彝服,神情庄严肃穆。
布拖县:阿布洛哈村
阿布洛哈,彝语中的“高山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阿布洛哈村位于布拖县拉果乡,三面高山环绕,一面紧贴悬崖,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极度闭塞和贫困曾是其长年真实写照。2019年末,一架吊着挖掘机的直升机飞入村庄,经挖掘开凿,打破阿布洛哈无人问津的局面,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乡村公路。2020年,阿布洛哈村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