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提升城市烟火气
2022-10-25文/秦钠
文/秦 钠
假期里,我的隔壁邻居徐阿婆拉着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小彤一个劲儿在问:中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怎么用?是否可以到南京路上请老姐妹们一起吃饭?在手机上支付如何操作?对于这种年轻人的新玩意儿,老人家乐呵呵地边问边学,其乐融融……
好学亦当如徐阿婆,对于数字人民币这种新币种与支付方式,像我都难免将它与虚拟货币、微信支付宝钱包等混淆起来。实际上,数字人民币作为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法定货币,具备一般电子支付工具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既没有手续费,又能在线下脱网支付,等同放在钱包里的纸币一样真实存在。虽然尚处于试点测试阶段,但近来已看到不少商家在收银台摆上了可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桌牌,还能用于日常的买菜、看病、坐地铁。尤其在最近的国庆假期中,上海的线下消费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消费金额的八成,这种数字人民币+民生消费的消费促进就显得愈发重要,面向市民发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有力激发了市民消费热情。
已覆盖上海市民“吃、住、行、游、购、娱”多种民生消费场景的数字人民币除了作为促进消费、服务民生的新手段,在政府携手银行、企业的多轮普及推广后,还尝试了其他业务范围的有益探索。例如今年7月,上海首次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了三百余万元的企业人才补贴奖励。通过采用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人才补贴,进一步丰富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落实城市数字化治理,更是助力政府全面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上海作为第二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当前正在加快推进五大中心建设,逐渐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这令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成为可预见的未来,成为提升城市烟火气的可行选项。
当然在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场景生态建设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方面。
一是拓宽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试点坚持“人民性”和普惠的概念,已经涵盖了上海市民消费、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目前各地也已开展了在公积金、财政补贴、异地缴税、商贸结算、贷款等特定领域、行业、企业内的运用,还需要及时在试点扩容过程中加速为政企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是增强安全防范。通过试点,上海广大市民对数字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增加,数字人民币使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近期已出现数字人民币红包陷阱、数字人民币投资陷阱、假冒数字人民币钱包APP等诈骗形式,利用虚拟货币、数字资产等概念混淆数字人民币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所增多,进一步增强市民的金融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尤为重要,更要加强数字人民币防伪技术、存储技术上的研究,完善其法律监管和制度基础建设。
三是提升金融部门监管能力。数字人民币APP的成功推出进一步加快了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使用,多家商业银行正在陆续接入中。在试点宣传中,数字人民币据称的“匿名可控”“双离线支付”的功能一直备受瞩目。实际上各行开通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层管理,根据客户身份实名强弱程度,可开通的钱包等级不同,即仅有小额支付可匿名,大额支付需要升级个人信息,因此要做好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同时对于“双离线支付”,目前整个产业、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所需要的终端硬件成本也较高,验证中的“时间差”和重复付费等风险也就此产生。
四是延伸“适老”服务,加速全民推进。目前已有面向老年人推出加载健康码功能的硬钱包产品,例如成都就发行了“电子老年证”,提供安全便捷支付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便利老年人疫情防控下的日常出行。在数字人民币应对各类人群的应用中,需要加强其学术理论研究,尽快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其优势,助力更多像徐阿婆这样的“年轻老人”,通过终身学习,早日跨越老年人的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