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女性书写及其现代意义
2022-10-25符悠悠朱尚典
符悠悠 朱尚典
[提 要]《围城》主要塑造了“海归大家闺秀”“享受至上新女性”“新旧交杂的国内知识女性”等人物群像,她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共性,还有着独特的个性。她们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努力尝试,挣扎生存,但还是受困于生存“围城”和精神“围城”中,她们不仅是被困者,也是束缚他人的囚禁者。《围城》中的女性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但这种现代意识是不彻底的。她们在追求经济独立摆脱困境的同时仍难以消除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因而“围城”中的女性又常常沦为束缚他人自由的“围城”。
五四运动后,西方的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意识到平等自由的重要性,中国女性意识随之觉醒,试图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争取社会地位,渴望获得更多话语权,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在爱情和婚姻中,她们主动追求心中所爱,争取掌控自我的权力。《围城》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便属于这一类,她们接受了良好教育,体现出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女性的现代气息。这些女性书写为中国知识女性书写增添了新的元素。
一、多样化的近现代女性书写
出国留学,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近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国人希望通过出国留学塑造人才,挽救时局,实现救亡图存的梦想。而留学生就被寄予了吸收西学、反省启蒙、改造中国文化格局的使命。留洋学生长期以来是青年们羡慕和崇拜的对象。《围城》中的苏文纨、鲍小姐以及孙柔嘉的姑妈等近现代留学女性却展现了“另番”模样,丰富了中国近现代留学女知识分子的形象。
(一)清高自负的“海归”大家闺秀
苏文纨一开始呈现的是一个冰冷清高的女性形象,她家境优渥,富有学识。在游船上,认识了一位孙太太,苏文纨原本是“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但是孙太太夸赞奉承几句苏文纨之后,她原本鄙夷嫌弃的神色变得温柔和气,可见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在大学时,苏小姐十分骄傲,她挑选对象的眼光极高,认为追求她的男士都配不上自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猛然发现自己没有归宿,婚姻成为“老大难”的问题,不禁自怅自悔,降低择偶标准。她之所以选择方鸿渐,也并不是真心爱他,而是因为她觉得方鸿渐性格软弱好拿捏,她在方鸿渐身上找到了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她试图找一位易于控制、不太强势的男士结婚,这样就可以继续保持她作为大小姐的架子,获得更多主动权。她设法让方鸿渐爱上自己,希望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她不断暗示方鸿渐,给他暗送秋波,帮他撕果皮、缝纽扣、洗手帕、补袜子、在月光下命令他吻自己。甚至为了激发方鸿渐的醋意,试图激起一场爱情争夺战,把方鸿渐和赵辛楣都算计进来。然而方鸿渐并不爱她,这场精心布置的局并没有起到预先的效果。不仅如此,苏文纨还因为嫉妒阻挠方鸿渐与唐晓芙的交往。在方鸿渐跟她表明自己心爱的人是唐晓芙后,她恼羞成怒,破坏两人之间的恋爱。
在婚恋方面,苏文纨表现出一名大龄知识女性的现实与世故。她需要的不是唐晓芙所要求的浪漫纯真的爱情,而是一个现实安稳的婚姻。她拒绝赵辛楣,是因为赵辛楣在家世背景和个人条件等方面和她旗鼓相当,她在赵辛楣面前找不到丝毫优越感。而方鸿渐只是来自乡绅家庭,虽是海外留学归来,但也只是一个混得虚假学位的博士。苏文纨深知其中的底细,认定可以轻松掌控方鸿渐和他们的婚姻。苏文纨最终选择曹元朗作为其结婚对象,让人大跌眼镜。但其实曹元朗符合苏小姐对结婚对象的要求,因为在与曹元朗的婚姻中她可以获得更强烈的掌控感。最重要的是,曹元朗会心甘情愿成为她的陪衬。这一系列的选择也暴露出苏文纨内心深处的自卑与空虚。
苏文纨附庸风雅,平时喜欢写写小诗,但是也会做出偷盗别人诗歌的事。有一次,曹元朗带着诗作《拼盘姘伴》做客。苏文纨却当众违心夸这诗作得好。苏文纨如此造势是为了让方鸿渐认为自己有很多才华出众的追求者。她拿出一把雕花沉香骨的折扇,上面提有自己作的诗,据说是一名叫王尔恺的男子为她誊录在扇面上的。方鸿渐以前上课时听老师讲过一首德国民歌,和那扇面上的诗意思一样。而且他误以为这诗是王尔恺作的,就心直口快地说出:“不得了!这诗是偷来的。”可见,苏文纨以诗会友,不过是卖弄学识,弄虚作假,想要别人高看一眼罢了。这样一位说话时喜欢夹杂英语的女性,外表优雅大方,实则崇洋媚外,自视甚高,可见她是一个表里不一、十分复杂的人物。小说后半段还写道苏文纨结婚后仍和赵辛楣来往密切,为自己走私牟利寻求方便。这一切都展现了苏文纨自私、善妒、虚伪、势利、心胸狭窄、工于心计的特点。
(二)享乐至上的海归新女性
鲍小姐几乎可以看作是享乐主义的化身。她拿着未婚夫的钱出国留学,不过是想借此提高身价。她在归国的轮船上公然勾引别的男性,下船后又转身投靠未婚夫。鲍小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她可以为了排遣寂寞与男人滥情交往,她也情愿为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嫁给为她买单的人。可见她信奉的是享乐主义,显示出一些留洋女学生的另一面——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性道德的开放与精神的空虚。
当船至香港时,她一下子又回到那个比自己大十二岁,半秃顶,又黑又胖的有钱的未婚夫身边。方鸿渐受到了尊严被践踏、感情被玩弄的打击。这也充分表明了她与方鸿渐之间根本谈不上爱情,而她与未婚夫之间也只是婚姻与钱财的交易,更谈不上什么爱情。鲍小姐最大特点是内心空虚,精神上的无处安身使得她为所欲为。
在《围城》中,钱钟书刻画出了一些虚伪、做作、虚荣、自私的留洋女性。钱钟书借由塑造试图通过留学来提升身价和提高婚恋门槛的女性表达了对留学生崇洋媚外的心态和西化的行为做派的强烈不满,对于当时抱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的留学行为表示否定。
(三)新旧交杂的国内知识女性
钱钟书笔下的女性多为知识女性,对于留洋知识女性的塑造渗透着他对留学现象以及新文化的态度。国内知识女性,正是一批由传统过渡为现代的本土女性,她们受西方先进思想的鼓舞,主张独立自主,同时她们的思想的西化程度又没有留洋知识女性强。《围城》中的唐晓芙、孙柔嘉、周小姐、张小姐、范小姐、汪太太等人就属于这一类。这些人中间,唐晓芙、孙柔嘉似乎成为了两个极端,一个是纯洁美好的白月光形象,另一个是心机深沉的新女性形象。
唐晓芙就属于前者,她是一个阳光快乐、充满朝气、聪明伶俐的女孩,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钟情。作者对唐晓芙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她对爱情怀着美好的期待,对待爱情有主见。比如她刚开始与方鸿渐交往时,受到表姐苏文纨的阻挠,她心里这样想:“她太欺负人了!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愈是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可见她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感情的干预,并由此产生逆反心理。
她活泼可爱,同时也是一个有傲气、有原则的女子。她要求自己的恋爱对象单纯、专一,绝不可以是花花公子。当她得知方鸿渐的恋爱史时,她愤然提出分手并说明原因,“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与方鸿渐分手后,她本想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她的爱情必须一尘不染,即使曾经美好地相爱过也要割舍。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她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是很难实现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她的思想和行为也不免幼稚。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钱钟书如此偏爱唐晓芙这个人物,深层原因是她在抗战时期仍然守住内心的纯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极端环境中,人们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围城》中也写到知识分子在抗战期间不正当牟利的丑态,如李梅亭携带药箱梦想发国难财,苏文纨和丈夫走私赚钱等。战争也使得女性的处境更为艰难,她们不仅仅有生存的压力,还要解决婚姻家庭的问题。极端环境下,极少有人会为了爱情而结婚,多数人会把婚姻当作避难所维持生计,而唐晓芙仍然坚守住了对恋爱和婚姻的原则。这对于一个身处于战争环境的年轻女性,是相当可贵的。钱钟书对书中的人物都进行过或多或少的调侃与讽刺,但是唐晓芙却是唯一一个没有遭到讽刺的人物,作者要欣赏的正是唐晓芙在抗战时代对纯粹的坚守。唐晓芙的出现,折射出钱钟书在战争时期对于人性光辉的渴望与呼唤。
除了天真浪漫的女性外,《围城》中还有一类工于心计的女性。孙柔嘉就是其中的典型。她出身一般,父母是普通小市民,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她是不被重视的。她明白凡事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孙柔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才华、能力都一般。她虽不漂亮,也算不上丑,但很有主见。她是当时社会万千平凡女子中的一员,但她也不愿受封建传统势力裹挟,渴望自主谋事,试图独立承担人生。在赴三闾大学的路上,她跟方鸿渐说:“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我太不知道怎样做人,做人麻烦死了。方先生,你可以教我么?”但随着剧情的展开,她骨子里的精明厉害显露出来,连方鸿渐也看清了她很有主见。孙柔嘉的心计主要体现在她对方鸿渐产生爱意之后,便处心积虑地设下一个个爱情陷阱,使他乖乖地成了她的爱情俘虏。当方鸿渐还看不明白的时候,赵辛楣却旁观者清,说到:“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尽管比一般女孩要成熟老练,但她仍“瞪大眼睛”,以一副纯真少女的模样对方鸿渐大鲨鱼的故事大做惊讶状说:“真的呀?”孙小姐恰到好处的装傻、示弱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方鸿渐。在赵辛楣的桃色事件败露,孙柔嘉、方鸿渐二人四面楚歌,方鸿渐心理上很落寞的关键时刻,孙柔嘉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制造信件事件,最后成功。她一步一步设局,等着方鸿渐往里跳。婚后,两人的相处中,孙柔嘉逐渐暴露出自私、刻薄、善妒、专断的缺点,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孙柔嘉用心计嫁给了方鸿渐,也因为心机颇多失去婚姻里的幸福。
唐晓芙是《围城》中唯一没有被讽刺而是被大加赞赏的女性,可以算作是全书的一点理想主义的火光。相比之下,孙柔嘉则是最接近现实的女性,不论是她的婚姻还是人生都最符合“围城”这一意象的内涵。
二、冲出“围城”:《围城》女性形象的现代意识
《围城》中的女性是当时知识分子中的新女性,思想解放,大胆追爱,她们对于数千年封建势力对女性的压迫进行有力的回击。她们走出家门独立探索人生道路,去留学,去谋生,自主选择爱情和婚姻。然而这些女性并没有收获幸福的人生,而是被困在现实生活和思想境界的“围城”中,最终悲剧收场。作者通过女性悲剧命运揭示社会现实,展现了对近代女性命运的关怀和思考。
《围城》中的女性具有追求平等独立的能力和诉求,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不论她们如何挣扎向前,最后都难逃不幸的命运。作家对女性挣脱生存困境的努力表示肯定,同时也指出她们不幸命运的原因:不仅有时代、社会、文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个人性格、思想境界等个人原因。
(一)对经济权和事业权的追求
封建社会是男权主导的社会,女性话语权丧失,女性往往受封建礼教的残酷迫害。近代以来,受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男女平等、人格自由等先进观念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封建大旗,使得妇女解放运动达到高潮。中国部分女性通过学习先进思想,反思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有意识地争取权利,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围城》中的现代女性知识分子正是如此,她们通过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唤醒了心中对平等自由观念的追求,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命运,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
她们试图冲出“围城”的第一步是实现经济独立。与传统女性不同,《围城》中女性的进步在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教育,成为知识分子后用知识和技能来谋生。孙柔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她大学毕业后获得了一个在大学教书的工作机会,说明她希望通过自主谋生的方式获得经济独立。她敢在战争期间和四个陌生男人一道南下去三闾大学教书。即使在工作中,她也默默忍受着学生们的欺辱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并没有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和方鸿渐回到上海后,她也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这一点比方鸿渐做的还要好。这些都说明,孙柔嘉凭借自力更生,打破了传统女性依附男人生存的铁律。孙柔嘉在三闾大学工作的的女同事们,如刘小姐、范小姐、孙柔嘉的姑妈陆太太等,都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经济独立的现代女性。《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对自己经济权的掌握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女性完全受男性经济控制的局面。
(二)对爱情和婚姻主导方的追求
她们试图冲出“围城”还表现在对婚恋意识的觉醒上。对婚姻,这些女性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想法,她们不愿意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而是渴望自由恋爱,自主选择婚姻对象。比如苏文纨虽然出身名门望族,当他知道方鸿渐家不过是乡绅家庭罢了,与她并不是那么的门当户对,但她还是愿意与方鸿渐恋爱甚至结婚,可见门第观念在这些女性心中是很淡薄的。还有唐晓芙,她和方鸿渐在一起并没有考虑方鸿渐的家世背景,而是一心一意只求相爱,最后二人感情破裂也是因为方鸿渐隐瞒恋爱史使得唐晓芙生气,加上苏小姐的搅和,使得二人的误会不断加剧直至分手。她对恋爱的要求始终不顾传统婚恋准则的约束,形成了一套自主的恋爱观。她要求占据恋人的整个生命,并且强制对方在遇到她以前没有过去,这种观念虽然幼稚,但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女性意识,也体现了钱钟书对新女性的某种肯定和认可。
这种主导性的追求也表现在她们对爱情的态度上。中国传统道德要求女性在感情中保持含蓄和被动,需要等待男人来追求的。但这些女性知识分子主动把握自己的爱情,她们追求爱情的言行是主动的、大胆的,是对命运受人摆布的抗争和对幸福生活强烈的企盼。苏文纨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很重,一方面说明她性情高傲,另一方面说明她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非常认真。当她觉得方鸿渐和她比较合适的时候,她采取了一系列的“围捕”行动,这样的行为虽然有些自作多情和“心机”,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她对待感情是主动把握,善于抓住机会的。唐晓芙作为摩登文明社会中的稀罕物,渴望纯净专一的恋爱。她对于恋爱的想法在传统女性的爱情观中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唐晓芙不仅坚信不移,而且付出了具体的行动。她和方鸿渐之间的许多交流都是纯真而甜蜜的,那些流露着真情实感的信件也显示着他们曾经的爱情是那么的纯洁美好。当她知道方鸿渐隐瞒恋爱历史的时候非常生气,说明她对待爱情是极其专一的。孙柔嘉是追求现实爱情的一位女性。她在追求方鸿渐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方鸿渐千方百计的进行试探和哄骗,在恋爱中展示出强烈的掌控欲。尽管是用了一些“小诡计”,但也充分展现了她在追求爱情时的主动性,她的这种小聪明也代表了一种婚恋意识上的先进性。
综上,这些女性形象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出自主掌握命运的独立态度,这在当时是处于时代前列的。不管是在求学、工作,还是婚恋问题上,这些女性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都十分明显。她们不甘心于受男权控制,试图冲出束缚自我的“围城”,在经济和事业上开拓自己的天地,在爱情和婚姻方面也是尽力追求主导权。但是,经济上的独立和婚恋的自主选择并不代表她们完全逃出了“围城”困境,由于时代、社会和自我的局限,她们冲出“围城”也具有一种局限性,最终又使她们落入婚姻的“围城”。
三、“依附”与“囚禁”:《围城》女性形象现代意识的不彻底性
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将她们约束在家庭中,未婚时身居闺中,结婚后被要求做贤妻良母,所以女性的主要战场在家庭,她们把生活的幸福、人生的意义都寄托在家庭中。《围城》中的知识女性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但她们仍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痕迹。她们在倡导妇女解放的同时,还有着严重依附男性的心理,将个人的未来与幸福都寄托在了婚姻上,这就展现出这些女性身上的现代意识具有不彻底性。
(一)物欲追求与依附男性
鲍小姐将婚姻视为一场投资,通过嫁一个好丈夫来过上优越的生活。她从一出场的穿着中就展现出强烈的反叛意识。她热衷于与男性交往,即便在归国的游船上也不忘俘获方鸿渐与她展开一段“露水情缘”。她对中国古老的、传统的、封建的女性贞操观念进行彻底的反击,虽然显示出西方个性解放的痕迹,但本质上仍是享乐主义与封建观念的融合,所以船快靠岸时,她“先得把身心收拾整洁,作为见未婚夫的准备”。一下船就立即投向未婚夫的怀抱,鲍小姐内心仍然怀有对于传统夫权的畏惧和男性的依附。她没有选择自力更生,走上独立的道路,而是把婚姻当成物质满足的工具。这样完全依附男性生存的结果是:她无法做到真正的个性解放,甚至将在婚姻中失去自我,被婚姻束缚。她的行为何尝不是从游船上的恋爱“围城”落入另一个婚姻“围城”?
可见,作者笔下鲍小姐的理想与追求是通过依附男性来实现的,因此她最终都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二)“囚禁”他人与个人的自由追求
《围城》中自力更生、经济独立的女性也没有完全独立,她们原本想靠着掌握婚姻的主动权来获得安稳和幸福,但最终还是陷入婚姻的“围城”中。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束缚了自己,也囚禁了他人。
苏文纨虽富有才学,但往往让男性不敢靠近。她一面对自己的婚姻充满担忧,一面又渴望完全把握婚恋的主导权。她选择方鸿渐,主要是因为不管是能力、才学、家世,方鸿渐都比较弱,于是她在方鸿渐面前会更有优越感,更有独立女性的姿态。后来和曹元朗“闪婚”,也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这个婚姻能解决她对婚姻的现实需求。苏小姐的人生主导权本质上是对他人的控制。这种婚姻观与现代平等的婚姻观念本质上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她难以获得现代婚姻自由、平等的生存感受。
孙柔嘉虽然是一名务实的自立者,但同样也没有完全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杨绛曾说:“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孙柔嘉与方鸿渐恋爱时用尽手段,扮柔弱,装病娇,把自己包装得像另外一个人,她这样投其所好确实赢得方鸿渐的关心爱护,最终如愿嫁给了他。当她的不坦荡、心机多的缺点被方鸿渐察觉后,他们的婚姻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为了维持两人的婚姻,她当初千方百计想要“圈住”的丈夫不让他去投奔赵幸楣,并试图将丈夫拉入自己设定的人生道路,最终导致两人矛盾的爆发。
《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女性意识已觉醒,懂得掌控自己命运,但这种个性解放意识要么仅在于肉欲的释放(如鲍小姐),要么在于对爱情和婚姻的主导(如苏文纨、孙柔嘉),带有浓厚的旧思想的痕迹。她们不仅是被困者,也是囚禁他人的囚禁者,她们或因婚姻而失去自我,或因婚姻控制对方,最终都陷入巨大的“围城”中。
由上可见,《围城》中的女性虽然具有现代意识,但从根本上讲,她们并没有挣脱对男权的依附,他们内心迷茫,找不到人生的归宿。因此,“围城”中的女性首先必须解放自己,心理上消除对男性的依赖,才能走出相互束缚、依附的“围城”。钱钟书对女性形象的剖析也折射出封建传统思想的某些弊病,女性在对自己不利的社会环境中艰难求生并努力探寻出一条自我救赎的路。即使迫于现实又无力挣脱,但尽力设法摆脱的积极态度值得肯定。
最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也对当代女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现代女性不仅要思想上具有独立意识和经济上具备独立能力,还要从心理上、精神上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否则很容易从传统的“围城”滑入新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