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出路探索
2022-10-25汤明兰郭福红
汤明兰 肖 丽 郭福红
[提 要]民营中小微企业是促进吉安经济发展和解决人口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但其资金获得量一直远低于资金需求量,尤其是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其融资问题更为严峻。基于新冠疫情对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及融资困境,并分别从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的角度探索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出路,旨在化解企业的融资困境,助力吉安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既离不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引领作用,也离不开各类初创并逐渐发展的中小微企业在产品供给、吸收就业、市场赋能等方面的作用。民营中小微企业占中小微企业的大多数,是我国经济结构中主要的活力来源。然而,尽管民营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主要地位,但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一个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事实,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持续长达半年的停业停工,使得抗风险能力弱的民营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资金断裂的困境,很多民营中小微企业没有扛过疫情的冲击,被迫走向破产清算。
吉安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该市民营中小微企业在特殊时期更难以获得融资支持,普遍面临经营资金不足的状况。虽然吉安市政府大力推行“财园信贷通”等国家政策,下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通知》等文件,加大授信额度和放贷资金,来支持后疫情时代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着融资困境。因此,本文以吉安市为例,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完善融资扶持政策、银行创新融资服务、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探索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出路,希望能给其他省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带来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新冠疫情对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经营压力增大
吉安大多数民营中小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是薄利多销,生存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受疫情冲击,较多中小微企业难以及时复工复产,以致丧失收入来源,但仍要负担员工薪酬、租金、贷款、防疫等成本,面临客户流失、人员短缺、市场份额下降等市场风险,承担合同无法履约、裁员降薪导致劳动纠纷等法律责任,经营压力较大,不少企业因此难以良性持续经营,甚至倒闭。
(二)融资难度加重
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疫情的蔓延增加了市场的谨慎情绪,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使得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持续恶化,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扩大。目前疫情虽然基本得到控制,但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后依然存在市场需求疲软、回款速度较慢、收支不平衡等难题,导致周转资金匮乏。在缺抵押、缺担保、无现金流保障等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将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
(三)创业信心受挫
疫情期间,停工停产、市场波动、入不敷出、未来不确定性等各类压力,使大多数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容易陷入焦虑,比如,餐饮住宿业等服务性行业。为渡过难关,很多企业被迫采取减员、降薪、停工歇业等被动措施,影响经营者的信心和创业激情。
二、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困境分析
(一)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渠道较单一
目前,吉安市利用风险投资基金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大多数民营中小微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经营规模小,还无法满足上市要求,融资的主要方式除了银行贷款及民间借贷外,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这一融资渠道。当民营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时,内部融资将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外部融资方式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市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较单一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更甚。同时,吉安市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为传统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国际市场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有限,出口加工类中小微企业受影响较大,这类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希望更加渺小。目前,吉安市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较少,企业主要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获取融资,而企业的集体用地或租赁用地、知识产权等在多数金融机构尚不能作为抵押资产。
2.创业投资扶持作用开始生效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在2020年9月修订的《江西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中,从创业扶持的角度提出了多个投资中小企业的措施,多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对于初创型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比较大,创业投资资金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开的数据,吉安市积极落实“孵化基地”平台支持政策,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4家,为基地内的843家创业实体发放房租、水电等运行费补贴254.91万元,带动5111人就业。吉安市吉州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水县等区县建有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创投业务,向他们提供融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支持、政策优惠支持等等,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3.数字普惠金融是融资重点发展方向
在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主要配送方式,提高了配送的有效性,满足客户配送需求。吉安市利用这种理念,计划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覆盖各中小微企业“区块链+”数字技术应用平台,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目前,吉安正在加快建设“吉惠通”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风控、融资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线上申请融资,缩短融资申请周期。金融机构提供线上审批,可以实时监测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系统会自主分析融资动态,减少操作风险,增强普惠金额服务。同时,吉安积极推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物联网金融”平台建设,开发信贷产品和金融创新产品,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截至2021年底,吉安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040.68亿元,其中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09%,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末减少0.26%。
(二)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1.融资难度较大
目前,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薄弱、经营管理不规范、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等困难,资金短缺时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然而,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倾向于信誉度较高、造血功能较强的国企和大型企业,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较少,且主要集中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这与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不贴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是能够保障长期稳定发展的中长期贷款,这很少银行能够满足。虽然有些银行会向民营中小微企业投放中长期融资产品,但设置了固定资产抵押担保这一壁垒,而企业又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因此,绝大多数民营中小微企业只能通过不停地转贷来维持经营,增加了融资成本。
在疫情期间,虽然吉安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了中小微企业融资信贷支持政策,如2020年2月吉安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4月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等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但吉安大多数金融机构仍然对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持谨慎、惜贷态度,信贷投放力度未得到明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2.融资成本普遍偏高
虽然吉安市政府在疫情期间出台了多项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和延期还本付息,但由于大多数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盈利空间有限,金融机构对其放贷的管理成本较高,贷款支持动力依旧不足。因此,中小微企业往往需要提供资产抵押或担保才能说服银行给予贷款,而企业支付给第三方机构的担保费和资产评估费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据调查,吉安市有些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率在3%左右。同时,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的复杂性问题,使得借款周期过长,也会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据统计,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到账的周期平均约为一个月,这对资金需求迫切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资金到位滞后,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盈利空间缩小,从而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融资的单位成本。
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下,有些民营中小微企业为解燃眉之急,被迫从民间借贷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获得融资,虽然这些公司资金到账快,但在信誉度、融资程序规范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贷款成本也更高。
3.政府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在疫情的冲击下,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遭受了严重的威胁。企业只依靠市场进行自我调节难以恢复正常经营,还需急切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是金融扶持。
目前,吉安市政府针对疫情的不良影响下发了多项政策为民营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切实稳住吉安经济发展,如加大普惠中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依旧严峻,很多扶持政策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比如政府性融资担保有待发展,截至2021年底,吉安只成立了4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使中小微企业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获得的资金量较少。另外,“政银”合作有待推进,大多数银行因利润与风险不成正比而不愿意积极落实对中小微企业的优惠放贷政策。
4.民营中小微企业自身问题
一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综合信誉度偏低。目前吉安市部分民营中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存在不诚信经营、逃避债务、企业财务状况虚假披露等情况,这就导致银行为减少金融风险会给民营中小微企业设立更高的贷款要求,加大了融资难度。二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目前吉安市民营中小微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产品质量较次,导致企业抗外部因素影响能力弱,在疫情期间更难获得融资。因此,民营中小微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三、后疫情时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出路探索
(一)政府完善融资扶持政策
1.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针对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困境,吉安市政府应转变融资扶持思维,拓宽融资服务渠道,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第一,持续推广“政采贷”业务。“政采贷”是指中小微企业无需提供抵押与担保,仅凭借政府采购中标(成交)通知书和签订的政府采购合同,直接向参与政府采购融资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并获取该采购项目的融资服务。政府采购信用融资可以简化融资申请程序,加快资金到位速度,省事又便捷。第二,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加强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放贷步伐,不盲目提前收回贷款,不故意推迟放款,不无故停止放款。同时,市政府应深入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放宽可享受的奖补范围,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增加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数量,减少担保费额。
2.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疫情可控后,为恢复和稳定吉安市经济发展,市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扶持,优化信用环境,倾力构建金融生态体系。一方面,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各金融机构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查询到所有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信用级别等信息,降低放贷风险,也可以针对不同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更优质、适合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规避企业逃债行为。有些中小微企业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给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使银行产生“惧贷”心理,阻碍了其他高信誉度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因此,政府应严厉遏制企业这种失信行为,加大对长期违反金融借款合同、恶意杜绝还债的企业负责人的处罚力度,比如严禁向金融机构借款、终身不得成立公司等等,筑牢企业底线思维。吉安市有了良好的信用环境,“银企”信贷合作才会更持久,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才能有所缓解。
3.加快数字普惠金融改革
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缓解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吉安作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应加快数字普惠金融改革,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一是积极建立数字金融生态链。该生态链连接着中小微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投资方、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和客户等,由政府部门牵头,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数据共享、信用互通和供需对接平台。中小微企业接入平台后,即可在融资贷款、市场信息获取、原材料与物流成本等方面形成“抱团”之势,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实时掌握市场信息,提早规避市场风险,发现商机。二是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市政府应该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定位,迅速识别出“优质中小微企业”,并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融资服务。同时,推进金融机构建立线上审批和智能风控的贷款系统,降低信贷审批成本,防止贷款欺诈行为,从而让优质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流动资金,缓解融资约束。
(二)银行创新融资服务
银行是给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主力军,所以市政府要着力改变银行现有的“惜贷”“惧贷”等观念,使其愿意采取措施积极帮助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银行可以设立专门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部门。专门贷款部门通过建立融资企业客户档案,可以更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持续跟进企业获得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情况,降低信贷风险。同时,专门部门办事更有效便捷,企业可以更快地获得流动资金,避免了因流动资金不足导致的破产风险。另一方面,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拓宽抵押品范围。银行在提供贷款服务时,要考虑企业性质的差异,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开发适合其需求的定制化金融产品,做到一企一策。同时,随着吉安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些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开始浮现,传统的抵押品已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在新趋势下,银行应积极拓宽抵押品范围,增加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无形资产等权利和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使金融资源符合吉安市产业布局体系。
(三)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吉安市民营中小微企业普遍陷入资金短缺的现状,这也折射出民营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十四五”时期,吉安市产业呈现“9+‘1+4’+8”(九大农业+“一个首位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八个服务业)的布局体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民营中小微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向产业优势强、技术含量高、政府扶持力度大的行业转型转产,优化创新产品,积极推进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办公,提高科创水平,助力企业获得政策性融资支持,使企业能够有效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维持企业稳定经营。
2.建立良好银企关系
银行贷款是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因此,中小微企业应主动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重视与银行的信息交流,主动向银行提供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让银行可以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增强放贷意愿,企业经营也更规范透明,实现银企双方合作共赢。同时,良好的银企关系可以提高银行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信心,愿意花成本开发适合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品种,降低贷款利率。
3.树立诚信经营意识
古人有云,“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石,中小微企业管理者想要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就应该把诚信经营放在首位。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对外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才能赢得银行、担保公司等机构的信任,获得更宽的融资渠道,也为后续的上市融资铺路。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按约履行金融借款合同,及时还贷。商业银行也属于盈利性企业,如果企业逃避债务,会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所以银行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杜绝给有过逃债史的企业提供贷款。因此,企业想要满足融资需求,应该按约履行金融借款合同,及时还款,提高其在银行的信用度。
后疫情时代,化解吉安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共同的努力,建设“三位一体”的融资支持体系。其中政府扶持要以政策为先导,监督各负责单位严格按政策要求贯彻落实,政策实施情况与单位考核挂钩。银行作为提供民营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主力军,要创新融资产品,给企业提供更快、更好的融资服务。中小微企业则要适应吉安产业需求,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诚信经营意识,与银行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