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 “十四五”中文图书采购工作转型与发展*

2022-10-24韩晓荣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子书十四五馆藏

●刘 佳 韩晓荣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总结回顾图书馆“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情况,对于“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以及顺利开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十三五”期间出版行业、馆配行业以及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并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师大馆)“十三五”期间中文图书采购工作及资源建设的实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十三五”期间中文图书采购工作的内容与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行业环境的变化、业界技术的发展以及读者需求的变化,从采购政策、采购流程以及采购模式3个方面对“十四五”中文图书采购工作的转型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1 “十三五”中文图书采购经费分析

1.1 馆配市场及部分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经费年度分析

根据武汉卷藏公司采样的1 300多所图书馆的数据,其中前“985工程”及前“211工程”高校图书馆44所,2016—2020年期间整体馆配市场以及前“985工程”及前“211工程”高校馆的中文图书经费(码洋)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前“985工程”及前“211工程”高校馆的中文图书经费总量2017年(17.35亿)较2016年(16.01亿)增加8.4%。2017— 2019年馆配市场缓步回到评估前水平并平稳发展。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纸质图书的生产、加工和物流等一度停滞,学校在线教学带动数字资源的发展,中文图书经费较2019年(16.04亿)下降14.2%。另外,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总经费在这5年间总体相对稳定,呈略微下降的趋势。

图1 2016—2020年整体馆配市场及高校馆中文图书经费(码洋)情况

1.2 北师大馆中文图书经费年度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十三五”期间的文献资源总经费(实洋)分布如图2所示。2017年北师大馆中文纸本图书经费较2016年略有增长(涨幅4.3%),2018—2019年经费政策进行了调整,对纸本图书经费的压缩导致这2年经费降低,2020年中文纸本图书经费与2016年基本持平。

图2 2016—2020年北师大馆文献资源经费(实洋)统计

从图2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北师大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总经费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3 000余万增长至2020年的4 000余万,涨幅近25%。同时,北师大馆的电子资源经费在此期间也有了大幅提升,从2016年的近2 000万增长至2020年3 000余万,涨幅达60.56%。并且电子资源在文献资源总经费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16年的53.2%提升至2020年的68.5%。相较于电子资源经费投入的持续增加,中文纸本图书的经费投入在“十三五”期间变化不大。

2 “十三五”中文图书采购工作挑战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 “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采购经费较为稳定,并呈略微下降的趋势。除了面对有限的经费之外,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还面临着其他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形势下出版行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化解产能过剩,从而导致图书品种供应减少;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环保政策,图书纸张价格上涨导致图书定价上涨。

2.1 品种数量逐年下降

为提升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提高图书出版质量,2018年3月图书出版工作由中宣部直接管理后,书号申报开始收紧。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对出版业的盲目扩张发展敲响了警钟,着重提出要把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近年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书号申报的科学管理促使出版物适当减少数量,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留在提高质量方面。优化出版结构、强化精品出版、提升内容品质和经营管理质量,是建设出版强国的必然要求[2]。

“十三五”期间,新书出版品种数量持续减少,占图书总出版品种数量的比例也逐年下滑,2020年新书品种份额占出版总品种的43.68%,如表1所示[3]。根据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2021年度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馆配用书品种8.55万种,同比2019年减少1.53万种,下降15.18%,同比2018年减少2.67万种,下降23.80%。这一结论从图书馆获得的图书采访品种数量也得到了相应的印证。2016—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从4家馆配商获得的图书采访数据,图书累计品种数量(未去重)由2016年的35万条降至2020年的22万条左右。

表1 全国出版数据概览

高校图书馆年度采购的图书主要以学术类图书为主,“十三五”期间各学术出版社的出版品种也逐年降低。根据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对30家核心出版社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入库品种34 079种,同比2019年下降5.23%,同比2018年下降12.74%。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新书品种1 285种,2020年976种,降幅达24%。这些学术类核心出版社是高校图书馆年度新书订购的重点对象,因而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十三五”期间的订购品种也逐年下降。

根据武汉卷藏公司的统计显示,44所前“985工程”及前“211工程”高校馆“十三五”期间的平均订购品种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44所高校图书馆的平均订购品种数量从2016年的23 916种降至2020年的19 323种,北师大馆中文图书订购品种2017—2018年期间有所下降。为了保障年度品种的订购数量,北师大馆于2019年开始调整采购政策,进一步压缩复本量并减少高定价图书的采购,因此2019—2020年度订购品种有所回升。

图3 “十三五”期间图书订购品种统计

图4以北师大馆2019年的中文图书订购数据为分析对象,进行了订购品种的分类占比统计。从此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北师大馆的订购结构:年度中文图书订购品种占比前五的分别是F、D、G、I和K类,社科(A~K类)与自科(N~X类)的占比分别为83.83%和15.26%。2019年北师大馆各大类中文图书订购经费占比如图5所示,经费占比最高的为K类(近20%),其次为F、D、G和I类。

图4 2019年北师大馆中文图书订购品种占比统计

图5 2019年北师大馆各大类中文图书订购经费占比统计

2.2 定价持续上涨

从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数据得知,2016—2020年全国新版书籍的定价总金额增长幅度依次为9.82%、12.10%、17.55%、8.73%和0.22%[3]。根据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馆藏图书有限公司的统计显示,2020年本科适藏用书新品均价83.21元,同比2019年均价增长5.25%,同比2018年均价增长11.58%。迫于经费的有限以及图书价格上涨的压力,许多高校图书馆只能通过减少复本量来缓解经费压力,例如,复旦大学等图书馆已经开始实施单复本政策,一些学者也开始对纸本图书单、复本进行研究[4]。表2为北师大馆“十三五”期间的中文图书平均定价及平均复本数量统计结果,由于自2016年以来开始实施复本压缩的采购政策,平均复本量由2016年前的3册降至2册以内,并一直维持在低位。从表2还可以看出,2017—2018年北师大馆订购图书的平均定价相对2016年增长迅速。面对图书价格上涨的压力,北师大馆2019年调整采购政策后严格控制了高定价图书的购入,因而2019—2020年订购图书的平均定价有所回落。

表2 “十三五”期间北师大馆中文图书平均定价和复本情况

3 “十四五”中文图书采购工作展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经费紧缩;市场供给品种下降;图书定价上涨。因此,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工作今后发展面临的重要转型是:在有限的经费和愈发有限的市场供应背景下,如何调整采购政策来满足学校学科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另外,“十三五”期间的采访工作也面临了技术变化带来的影响。如2017年底北师大馆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Aleph500升级至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Alma,技术上的变迁对采访工作的流程也带来较大的影响。最后,“十三五”期间读者对中文图书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各高校图书馆的纸本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而电子书的使用下载量逐年上升。面对读者需求的变化,出版社加强了电子书的出版力度和速度,传统的中文图书馆配商也开始转型,纷纷推出纸电融合销售平台。随着纸电融合销售平台在图书馆的逐步推广和应用,“纸电融合”的采购模式将在“十四五”期间快速发展。以下部分从采购政策、采购流程以及采购模式这3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十四五”中文图书采购工作的转型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3.1 采购政策趋于“提质增效”

面对有限的纸本经费预算、市场供给品种的降低以及不断上涨的图书定价,中文图书年度订购品种逐年下降将成为必然,且传统的“压复本、保品种”采购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严格控制高定价图书的采购政策也会导致馆藏建设产生问题,比如馆藏质量和建设重点的欠缺,与读者需求产生矛盾等等。因而,如何做到高质量、有效的采购以满足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是“十四五”中文图书采购政策调整的目标。本文认为,采购政策的发展和变化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从而推动馆藏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1)“提质”——压缩品种数量,保障核心品种。“提质”是指采购政策要注重强调采购的图书质量,而非仅强调采购的品种数量;要依据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对核心品种的保障以应对年度品种下降可能导致的馆藏建设质量问题。采访人员每年面对全国580多家出版社的数十万采购品种,在有限的经费情况下要集中精力和经费,将采购工作的重点放在保障馆藏质量和核心品种的入藏上面。实施以“提质”为目标的采购政策,通过压缩整体订购品种数量、保障核心采购品种数量,减少了非核心品种的订购,相应的采购经费也可以节省下来。

首先,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年度订购数据进行分析,制定核心品种采购计划。核心品种的概念包括:核心出版社品种、核心及特色学科品种以及年度出版主题与热点品种等。以北师大馆为例,表3列出了2019年度中文图书订购品种占比最高的前14家核心出版社。这14家核心出版社均为行业最优质的出版机构,且北师大馆从这14家核心出版社订购的品种占全年订购品种近40%,可以看出北师大馆的馆藏品质较好。出版社呈现出来的集中度可以作为采访人员采选的重要依据。有的学者从学科细分的视角下,分析和界定了各学科图书的核心出版社[5]。

表3 2019年北师大馆中文图书订购品种占比前14位的核心出版社

其次,对接学校“双一流”的学科建设需求,形成符合本校、本馆实际情况的核心品种采购政策。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北师大重点学科之重,尤其是教育类文献(包括教材、教材大纲和教辅等)要予以重点经费保障和品种保障,并在必要时候做出动态调整。例如,北师大馆在“十三五”期间采购了《中国近现代教育资料汇编》,丰富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教材文献的馆藏,另外还加强了教育史料文献的采购,虽然这些大型的教育史料类文献价格较高,但对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及百年来中国教材编写的历程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北师大馆2019年这2个学科的图书品种和经费占比分析如表4所示。其中教育类G4~G79的图书品种共计2 720种;心理类B84~B849的图书品种共计666种。可以看出,北师大馆对教育类图书的品种和经费保障比较好。

表4 2019年北师大馆教育、心理类图书订购品种及经费占比统计

最后,年度出版主题与热点品种也是采购的核心品种。“十三五”期间,出版行业越来越注重出版内容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主题出版”已经开始成为各大出版社精品战略的重要举措,并日渐成为体现中国出版特色的出版方式之一。重点主题图书在年度出版和销售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例如,2018年度单品种印数超过100万册的90种一般图书中,主题图书就有35种,占比近39%[6]。另外,采购工作还要抓住年度热点和关键词展开。年度热点图书与年度的重点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人物关系密切,图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如2016年的畅销主题包括“屠呦呦”“供给侧改革”和“新常态”等;2020年的畅销主题包括“人工智能”“5G”和“中国历史”等。

(2)“增效”——提高采购的精准性、有效性。采购政策的“增效”主要是对于读者的需求而言,采购经费的支出若想达到精准和有效,采购政策就必须强调对读者需求的满足和契合度。“进一步压缩复本、保障品种,严格控制高定价图书”的采购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经费有限、图书定价上涨而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高定价的重点图书有可能会缺藏。另外,读者尤其是院系专家推荐的高定价图书由于暂缓了订购,导致图书采购与读者需求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因此,“十四五”期间, 通过将实施“提质”措施后节省下来的采购经费,调配用以采购读者提出需求的图书,即把经费与读者需求结合起来,可以提高采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将读者需求的原则贯穿于采购政策。有学者提出要扩大读者决策采访权限,进行学科文献资源的精准配置,切实通过读者决策采访将其所需的图书精准纳入馆藏体系[7]。

3.2 采购流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开始受到新技术应用的影响,北师大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17年底分别上线了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Alma系统。根据马歇尔·布利汀(Marshall Breeding)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15次全球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调查报告显示,Alma在学术图书馆中持续取得成功,且在计划从传统系统进行迁移的图书馆中意向排名第一[8]。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采用微服务框架,在馆藏资源采购、管理等方面为图书馆提供多种形式的流程,采购流程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拥有多方面的优势: 模块化的组件服务、全面的采访功能、完整的在线元数据编辑器、统一的纸电数资源管理、综合数据监控与分析、统一检索功能、统一的读者管理与服务、完善的权限与配置项、前后端分离并支持多终端等[9]。“十四五”期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面临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选择,而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图书采访系统的诞生,图书采访系统是下一代图书服务平台的外挂系统,该系统可以协助采访馆员更加顺畅地完成图书查重、发订等采购工作,并与下一代图书服务平台无缝对接。例如,CALIS 联合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发的联合采访系统,使得图书采选工作可以在系统中一次性完成,不用同时开启多个平台,采购流程更加自动化和顺畅[10]。清华大学图书馆继Alma上线之后,联合杭州麦达公司开发了“爱采访”——图书馆智能采访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智能采访”为理念,可以利用中国图书数据服务中心(China Center for Bibliographic Database,简称CCBD)的书目数据来进行图书采选规则的设定,并由此自动按期生成相应的采访数据,从而辅助采选人员进行采选工作。另外,一些馆配商也开始在智能采选领域发力,例如,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发了“云田智慧平台”,北京人天书店也即将推出“阿法购”智能采选平台。“十四五”期间,智能化的采购平台将快速发展,并通过智能数据采集技术提高采选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采选流程。

3.3 采购模式更趋于纸电相融

“十三五”期间中文图书的纸质书、电子书配合问题逐渐为业界热议,中文图书馆配商在电子书的供应方面也不断开发新的项目。2015年4月北京人天书店“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推出大大加快了全国开放性馆配电子书市场的发展。紧随其后,2016年4月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推出“田田网”电子书平台,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推出“芸悦读”纸电融合馆配服务云平台。与包库捆绑的滞后采购模式相比,新兴的电子书平台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采购模式(如单本采购),并且更加强调“纸电同步”或者“纸电相融”采购,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更加具有吸引力。然而在“十三五”期间,由于制约电子书馆配的“瓶颈”还没有被打破,电子书馆配业务仍处于拓荒阶段,并且业界十分缺少“纸电同步”采购的成功案例[11]。制约电子书馆配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出版社电子图书发售的时效因素,目前大部分出版社在电子书的供应节奏上还存在着滞后现象,选择纸本图书出版的1年之后开始逐步发行电子图书,导致图书馆无法将电子书与纸质图书同步纳入馆藏。图书馆是电子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一些图书馆在单本电子书以及“纸电相融”采购方面主动探索,例如,北师大馆在2018 年底探索实施了港台电子书单本采购,并将“纸电协调”原则作为单本电子书采购的重要原则[12]。“十四五”期间,出版社以及传统馆配商将继续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大数字经济赋能的力度,馆配电子书平台提供的电子书品种会越来越丰富,电子书的供应时效性会增强,馆配电子书平台的快速发展也将大力推动图书馆“纸电相融”采购模式的实施。

猜你喜欢

电子书十四五馆藏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谈谈电子书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