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效果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旅游学概论”为例
2022-10-24白翠玲,王红宝,张启等
“课程思政”概念2014年首次被上海市高校提出,到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思政已经由点到面全面推进,成为高校高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旅游需要恰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旅游发展史就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奋斗史,且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作为新时代旅游行业的接班人,理解理论知识背后的国家意义、民族精神和红色基因,对于更好弄懂贯通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且是必要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历史发展、国内外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具有天然的适应性。但依然存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欠佳,融合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始于2020年,多是针对课程的建设机制、融合路径、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思政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 —“旅游学概论”为例,对其课程思政实践效果进行研究,以期对后续课程形成传导,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的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旅游管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1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实践现状
“旅游学概论”作为入门课程,肩负着塑造学生行业归属,传递行业价值,明确行业发展与国家意义、民族价值等关联,实现价值重塑的重任。“旅游学概论”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具有时代紧迫性。
“旅游学概论”因其教学内容与国家发展形势、红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相当紧密,一直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系统性思政始于2018年秋季学期,申报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并成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课程思政方向,梳理课程思政目标,细化思政元素,设计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最终建设成融“理论学习+思政融合+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思政模式。
2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调研设计与分析
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课程思政需求和效果进行深入调查。
2.1 调查分析问卷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的需求与效果评价,为“旅游学概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与借鉴。调查表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5”表示程度最高,“1”表示程度最低。
2.2 调查对象和内容
调查对象为河北地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二、三年级本科生。调查内容为5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和所在年级;二是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兴趣、认知与感受,包括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及核心章节的思政元素;三是教学方式,包括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活动;四是教学平台或场所;五是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即思政元素在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行业归属感等“立德树人”效果。
2.3 问卷调查与检验
在调查问卷发放之前,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测试和评价,对问卷修改之后进行调查。基于网上问卷星进行调查,问卷回收110份,剔除掉8个答题时间短且有明显答题敷衍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02份,有效率达到92.73%。
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可知问卷的整体科隆巴赫Alpha 系数是0.870,且各个维度的检验均大于0.8,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且问卷内部的一致性较高,测量结果稳定,达到了问卷编制要求。KMO (Kaiser-Meyer-O1kin )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假设检验显示,KMO值为0.774,有效性较为明显,显著性水平sig<0.05,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效度。
表1 信度与效度检验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2.4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总体效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最后两题中可以发现,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兴趣程度的平均得分4.30,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无作用平均得分为4.39分,“立德树人”有无作用得分为4.4分,行业归属感有无提升得分为4.38分,与满分的比值均在86%之上,总体效果良好。
3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效果影响因素
3.1 主成分分析
由于问卷所建立的指标较多,为了更加精确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平台与教学效果4个维度进行测量研究,本文运用SPSS对各维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提取出对各维度影响较大的主成分,并得到了各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表,如表2所示。
教学内容维度下,主成分贡献率为77%,联系实际研究内容,用9个主成分可以代替全部指标。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到,希望教师结合的思政教学资源——时事热点、行业热点、社会热点,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素材—人物传记、典型事迹、故事、案例、新闻报道等指标对第一主成分影响大;行业发展历史、了解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国家归属感、旅游行业先辈们的贡献等指标对第二主成分影响大;行业发展实践、践行旅游文明公约,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学习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旅游资源,践行绿色发展等指标对第三主成分影响大;了解旅游对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对第四主成分影响大;国家政策中涉及到旅游的相关内容、两山理论等指标对第五主成分影响大;旅游的本质与塑造人们美好生活的关联性学习、感受到生态文明的责任程度等指标对第六主成分的影响大;了解知名旅行社、旅游饭店民族品牌的发展历程、感受到民族情怀程度对第七主成分的影响大;学习红色旅游资源知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红色旅游中的革命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认知程度等指标对第八主成分影响大;旅游资源开发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对第九主成分影响大。得到9个主成分的指标:教学思政资源与素材、行业发展历史、行业发展实践与文明、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国家旅游相关政策、旅游与美好生活关联度、民族情怀、红色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
教学方式维度下,主成分贡献率为69.925%,联系实际研究内容,用3个主成分可以代替全部指标。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到,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主题答辩、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对第一主成分影响大,课堂上观看精选旅游类视频等对第二主成分影响大,希望课程举办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红色旅游路线设计、当一天导游等指标对第三主成分影响大。得到3个主成分的指标:课堂活动、视频教学和实践活动。
教学平台维度下,主成分贡献率为64.199%,联系实际研究内容,用2个主成分可以代替全部指标。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到,慕课、雨课堂、学习通、QQ、微信、钉钉对第一主成分影响大,旅游实验室、教室、实地对第二主成分影响大。得到2个主成分的指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
表2 各维度解释的总方差Table 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by each dimension
教学效果维度下,主成分贡献率为84.331%,联系实际研究内容,用1个主成分可以代替全部指标,得到主要指标:教学效果。
3.2 相关性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教学效果与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方式的综合得分,将四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由表3可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效果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皮尔逊检验,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44、0.247、0.759,说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相关度较高,与教学平台相关度较低。教学方式与教学平台、教学效果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皮尔逊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555,说明教学方式与教学平台、教学效果表现为中度相关。教学效果与教学平台未通过皮尔逊显著性检验,说明教学平台的形式并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表3 4个维度综合指数的皮尔逊相关分析Table 3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4-dimension composite index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平台中的各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教学思政资源素材、行业发展实践与文明、民族情怀相关度较高;行业发展历史、行业发展实践与文明呈现中度相关性;行业发展实践与文明、民族情怀较高;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与国家旅游相关政策、旅游与美好生活关联度、民族情怀、红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均相关程度很高;国家旅游相关政策旅游与美好生活关联度、民族情怀、红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相关程度较高;旅游和美好生活关联度与民族情怀、红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相关程度很高;民族情怀与红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相关程度很高;红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相关程度很高;综合来看教学内容各主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
教学方式维度包含3个主成分:课堂活动、视频教学和实践活动,且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通过了皮尔逊显著性检验,相关程度非常高,说明教学不同方式的使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课堂活动中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兴趣分值较高,小组讨论和主题辩论分值较低。对视频教学方式最感兴趣,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度低于前两者。
教学平台维度包含两个主成分,分别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关性系数呈现出较高的关联度。学生对慕课、雨课堂、学习通、QQ、微信等的兴趣分值为3.5~3.9,均低于学生对实验室、钉钉、教室、实地教学的兴趣。
3.3 回归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本文以教学效果作为因变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本次调查的R2值为0.975,回归模型拟合度较高,F值为950.888,P值为0.000,小于0.01,则该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平台可以解释教学效果评价。从该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值和伴随概率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教学平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所以该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都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大。
表4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回归分析结果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ffect evaluation
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得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平台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在这4个维度下各项指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可以解释教学效果的变化,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06和0.282,影响较大。
4.1 持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要坚持内容为王。一是进一步系统化教学内容,在继续梳理教学思政与资源、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和行业发展历史等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行业发展实践与文明、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国家旅游相关政策、旅游与美好生活关联度、民族情怀、红色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思政内容梳理。二是与时俱进,结合国家战略,不断丰富内容,尤其社会焦点和发展热点,结合国家政策,增强学生的认知。三是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定位,挖掘地学文化内涵,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时代特色进行梳理,形成课程思政特色专题。
4.2 持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课程思政效果达成的保障。一是在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兴趣分值比较高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改善小组讨论和主题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二是学生对视频教学方式最感兴趣,可以适当增加该部分内容比重。三是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度低于前两者,可以适当设计相关内容,增加趣味性和互动体验,优化教学方式。
4.3 用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平台
网上教学平台是一个链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工具。一是优化慕课、雨课堂、学习通、QQ、微信等的线上教学资源,增加线上的思政内容,包括视频或短文,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增加教学中实地、实践授课的比重,增加学生动手参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