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在疫情前后的差异性研究
——以河北地质大学为例
2022-10-24王辉,陈松,孙丽等
1 引言
近年来,心理疾病呈现“全球化”趋势,加之新冠疫情阴霾的笼罩,导致更多人遭受着更严重的心理压力。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在后疫情时代,其心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针对这个问题,胡承孝等人[1]研究了疫情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征以及对策;高冰倩和李育光[2]研究了疫情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并提出应对方式;曾煜恒和雷珺麟[3]提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新论并给出相应教育策略。鉴于此,本文将以河北地质大学为例,将疫情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大学生在疫情前后的心理压力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探讨产生显著性差异的原因,最终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数据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
以河北地质大学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2 400份,收回2 400份,有效问卷率为99.4%,涉及全校12个学院,每个学院同时发放200份线上问卷。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的采集调查,如年级、性别、专业等;第二部分为疫情前学生对考研、创业、就业、生活产生压力的情况;第三部分为疫情后学生对考研、创业、就业、生活产生压力的情况。调查后整理出疫情前后学生在有创业压力、考研压力、就业压力和生活焦虑4个维度的人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3 数据统计处理及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信息进行录入处理并做正态性验证,方差齐性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数据结果来判断大学生疫情前后具有考研压力、创业压力、就业压力和外出焦虑的人数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假设在疫情前后有创业压力的学生人数为σ1,有考研压力学生的人数为σ2,有就业压力的学生人数为σ3,有外出焦虑学生的人数为σ4,分专业进行数据收集及录入。
2.3.1 正态性验证
本数据经过样本K-S检验,对于因素的每一个水平,其观察值是来自服从正态分布总体的简单随机样本,基本满足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正态性的要求;本文显著性水平取0.05。
2.3.2 方差齐性检验
根据表1中方差性检验结果,创业、考研、就业、外出焦虑人数对应的莱文统计值分别为2.904、0.779、3.920、0.147;组间、组内自由度分别均为1和22;相应的显著性概率p分别为0.102、0.387、0.060、0.705均大于0.05,显著性较强,故接受原假设,认为它们的方差是齐性的。
表1 方差齐性检验Table 1 Homogeneity test of variance
2.3.3 单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2可 知,F分 别 为391.093、95.578、141.759、491.397,其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当取α=0.05时,显著性概率=0.000<0.05,故拒绝原假设,认为大学生具有考研、创业、就业及外出方面的心理压力人数在疫情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即产生了影响。
表2 方差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variance
3 产生差异的原因
3.1 考研压力
据调查,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就业机会、保研等方面与重点大学的差距,其考研人数比重点大学人数高,此外,目前考研竞争力愈来愈大,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909万人,根据教育部2021年11月19日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确定2022届考研报考人数相较去年上涨85万,达到462万人,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就业困难加剧,考研人数激增,大部分同学转战考研导致大学生在疫情后考研压力激增。
3.2 创业压力
根据数据显示,具有创业压力的人数在疫情前后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即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疫情原因使得大部分创业学生选择利用互联网线上的形式进行创业,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空前迅速,利用互联网发展的创新行业层出不穷。据调查2021年10月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造成了以互联网创业形式的竞争压力日益激烈。
3.3 就业压力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将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此外,在疫情背景下留学渠道受到影响,加之部分留学生的归国潮,未来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只增不减。桂兵[4]探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别从国家层面、用人单位层面以及毕业生层面进行了分析。还有其他因素,如自身专业知识不过硬,没有充分做好求职准备,就业观念落后、择业观存在偏差等。
3.4 外出焦虑(封校焦虑)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到明显影响,如张宝平等人[5]对高校封闭式管理的研究,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干预对象,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前的研究对象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6]。此次疫情的突发引起社会的普遍恐慌,群众心理处于应激防备阶段,各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如封闭式管理,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具有封校焦虑的学生在疫情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增强的外出焦虑具体表现在排斥封校措施,出现抵触封校的心理,使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被打乱。
4 应对方式
大学生具有考研、就业、创业、外出这4个维度的压力人数在疫情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4个维度差异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下从学校、学生和政策3个层面提出改善性建议和策略。
4.1 学校层面
4.1.1 加强疫情防范意识引导
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教育部门采取这样做的原因全是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高校可安排校园每日进行疫情数据播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安排每周例行核酸检测,及时筛查及时应对,确保学生健康安全;辅导员老师对出校的学生做到精准把控,做好报备及销假。
4.1.2 注重未来职业规划
学校可通过必修或选修课以及课外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指导,探索职业爱好,定期聘请导师讲授就业及升学资讯和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行业实时信息,及时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组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在实践中了解各行各业,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1.3 及时疏通心理问题
高校可通过设立心理健康组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通过小组成员日常观察,安排心理医生及时疏导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相应的台账,不定期的进行一对一沟通,做好心理疏通工作,缓解心理压力;学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室外活动游戏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4.2 学生层面
(1)个人应关注疫情即时新闻和疫情走向,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安排,按照正规流程请假外出,外出做好万全的防护准备,适当安排在校内的娱乐活动,丰富校内生活,积极调节心理状态,减轻对学校封闭式管理的焦虑。
(2)暑期积极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从中感受基层的生活,考虑返乡创业实现就业,竞争压力较小,同时能够振兴乡村,带动农村转型,实现合作共赢。
(3)作为高校大学生,不要盲目焦虑,及时调整心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疫情大环境下积极主动克服心理焦虑,并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将重心放到学业上,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为未来不论是创业、考研还是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3 政策层面
(1)拓展就业渠道,拓宽重点领域招聘,鼓励央企、国企、民企招收毕业生,发展线上招聘服务,适当增大对大学生就业补贴,保障促进大学生就业;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支持大学生“三下乡”就业,加大大学生下乡就业的帮扶力度,并联合推出补贴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促进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升学的新政策实施,充分发挥政策带来的效益。
国家经济的增长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就业率增加,从而形成“国家经济增长失业率降低—就业率增加”的良性正循环[7],为全社会提供更利于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5 结语
本文以普通本科院校河北地质大学为例,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在考研、创业、就业、外出压力等在疫情前后显著性差异,探讨了4个维度心理压力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结合河北地质大学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学校、学生、政策3个方面的相关建议,旨在缓解降低大学生在疫情环境下的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在此背景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终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