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2022-10-23童玉玉钟艺

美与时代·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

童玉玉 钟艺

摘  要:“廊”是建筑中的常用元素,同时在外部建筑设计中应用颇多。以王家坝湿地公园为例开展廊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一方面对廊空间应用形式进行归纳分析,以加深人们对于廊空间的理解;另一个方面,将廊空间合理地应用在湿地公园之中,为理性的设计过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希望在之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帮助设计师理解该设计元素。本文首先介绍廊空间的理论基础、功能,接着梳理从古到今的廊空间发展历史,阐述其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

关键词:廊空间;王家坝湿地公园;形态设计;策略研究

廊空间的应用远源远流长。无论是建筑外部空间,还是园林中的廊亭空间,廊空间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是对廊空间的分析,并对其当下的应用做进一步考察。廊在湿地公园中也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而且还有着划分空间,增加湿地公园景致的用意。

一、廊空间研究的意义

廊空间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一)探索公共建筑的廊空间对于使用者理解公共建筑中所包含的不同廊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二)作为当今人们的主要社交场所,人们不断探索公共建筑,进而使其模型更加合理,以改善建筑拥挤,并为其注入活力;

(三)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其本身可以反映城市的诸多特征,探索公共建筑走廊空间格局也将有助于促使未来的公共建筑包含更多的城市文化。

二、廊空间的理论基础

(一)廊空间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廊是由构筑物构造。它是一种建筑,同时也是建筑物的一个元素(如图1)。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廊,传统门廊“指的是辅助四周房屋”的较低的大厅外围房间,包括房间的东侧和西侧,有时它们不以“房间”的形式出现,仅作为密闭室内的外围墙“或构成内部流通开放的走廊和游廊”。在西方的古典建筑中,不同的廊会用不同的名称,一般而言,门廊类型包括不同形式的建筑物,如回廊(ambulatorv)、柱廊(culomade1)、敞廊(dotrot)、廊厅(galler)。

廊空间的连续性和方向性是线性形态加持的,廊空间不仅可以指引交通流线,还可以引导其它方向视线,以此来体现视觉上的持续增长。首先,空间的开放使内部和外部属性模糊;其次,作为建设单位,在群体建筑或城市设计中,经常会因为门廊空间而引起问题;最后,廊空间在建筑中也是很重要的介质担当。

(二)廊空间设计类型

“廊”原表示屋檐下过道房屋内的通道,还指有单独顶的长通道,有遮避阳光、遮挡风雨、提供休息等作用。廊空间可以基本分成四个类型:通廊、边廊、连廊、回廊(如图2)。

1.通廊空间

最初的街道是通廊空间,也是“通廊”的前身,具有专业化和等级化的功能属性,其目的是为了使视点与景点之间建立对视关系。通廊空间可以让双方建筑不超过建筑的视线要求高度,达到一个视觉沟通的目的。通廊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利用自然存在的开放空间,比如利用两个视线的高点之间或者是沿河两岸、水面形成通廊空间;第二,利用人工建设而成的开敞空间,比如城市中的街道、公园、绿地等形成的通廊空间,从而使建筑物中整体结构和可视化反映出与廊空间有关的特定形式。

2.边廊空间

边廊空间是指在建筑物一侧边缘的空间,也由于边廊空间的位置与众不同,所以边廊空间也是从建筑内部到建筑外部的一个连接介质,因此边廊空间把一侧空间向外敞開的同时也可以与外部空间进行交流互动。边廊空间因为它的特征与形式和其它廊空间有所不同,又分为挑檐式和骑楼式两种不同形式。

3.连廊空间

连廊是两个空间之间连接的廊空间。连廊空间的主要功能就是指一个建筑物和另一个建筑物在功能上可以相互连接的一种方式,并且在外观上达到一致,可以起到组织外部空间的作用。

4.回廊空间

回廊空间是指在外部建筑中类似中厅、庭院等开放空间周边,形式是环形的廊空间,由于廊平面闭合之后表现为“回”字形,被称为回廊空间。

(三)廊空间的本质特性

1.生成原因

廊空间是由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同时作用形成的。一方面,廊空间是本身就存在的,只要有空间的接连相通,廊空间就会产生,但前提是这个空间是后天改造的结果。在表面与内容相同的时候,廊空间中的每个空间都能够恰当地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当内容需求大于表面的时候,廊空间就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

2.与交通的关系

廊空间最开始形成的原因是便于人群的走动,当然这也是廊空间存在的主要原因和意义所在,是人群的运动赋予了空间存在的意义。人们走过廊空间,由于位置的转换以致于空间场景改变,在对比每个不同类型的场景交替的时候,达到了对于新环境的体验与了解。所以,从本质上讲,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亲身感受以此来证明了廊空间的所有特点性质。设计师黑川纪章(Kuroshikawa)在讲述空间形式时说:“灰色空间不能是周围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半开放的。”他还强调,相较于一些景观园林,公共区域或者是公园等开放场所,人们可以进入而不是必须经过,它是可以不依附任何外部事物所存在的一种形式。与交通的紧密联系,成为“人流必不可少的地方”,这也是廊空间存在的最主要意义。如果去掉这一基本特质,就难以如实阐述廊空间的现实意义与蓬勃生命力。

三、廊空间的功能特性

(一)交通联系功能

廊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便利交通,廊实际上是交通通道空间,它的功能由用户的动态位移来表示。交通联系功能是廊空间主要功能,它的其它功能基本上是在交通连接功能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两个建筑物的联系需要廊空间。

廊空间相较于其它功能空间来讲,它的深度更深、长度也更长,能够更大程度地进行空间的排列,为廊空间增加了娱乐性性与其它功能,使其空间更加绚丽多彩。

(二)组织空间功能

交通连接功能的延续就是廊空间,组织空间功能是建筑和环境的总体设计要求。作为引导和过渡空间,廊空间在组织路径的同时结合了空间组织的三维特征。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过渡,多元空间的有序组织是廊空间组织空间的基本出发点。组织空间功能本质上是廊空间交通连接性能的一种延伸。

1.营造廊空间的序列感

当人们去亲身体验建筑中的廊空间时,空间与时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紧密相连,就会使廊空间的序列感更加显著,人们在其中体会到的协调感、变化感和节奏感也更强烈。在走廊空间的划分中,我们应该在占主导地位的空间中设置较小的空间作为补充,以突显较大的空间。

2.廊空间的分割和渗透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廊空间的构造充分展现了其分离功能与渗透功能,就像“借景”技术一样。对于部分建筑物的空间构造,更加明显地展示了空间的次序感。而对廊空间来说,分离与渗透是共同存在的。

四、廊空间的设计策略

(一)廊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

廊的历史很悠久,廊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夏朝。根据堰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院子四周的阳台,是最早的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纷纷开始建造大量的楼宇和宫殿,其中大量采用廊亭。秦汉时期,由于大量宫殿建筑的建造,廊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在当时,传说阿房宫的四个面全部都被廊空间所围绕。汉代,汉武帝下令建造一座飞亭,是为了连接剑章宫和未央宫,梁孝王在东苑也修建了一个廊亭。唐宋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和艺术蓬勃繁荣,我国古代建筑技术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廊空间的发展也越发趋于完善。唐代,在太明宫中开挖修建了太液池,太液池的周围都建有廊和亭子。宋代,许多花园中也都建造有廊空间,对此《梦梁录》和《洛阳名家园林志》等书籍都有提及。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苏州拙政园花园西池东北部的水廊很轻,并且廊空间设计也会随着地形起伏而有所变化。到了清代,颐和园廊空间的设计十分别致典雅,地形也是曲折迂回,同时廊上也绘有丰富的彩画供人欣赏。

(二)以人为本的体验性

人是空间体验的主体,空间组织和空间处理都涉及对廊空间的体验。在设计理念上,要求“掌握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廊空间时,在必须要寻求人的体验性时要遵循自然规律。“诗意地感觉与绘画”可以说是人类物质文化需求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空间设计中,光影关系十分重要,光影的应用是为了达到以人为本的最终意义,廊空间的材料使用和色彩搭配设计都十分重视人的体验。

五、廊空间的实例应用

(一)廊空间的设计

安徽阜阳王家坝湿地公园(如图3)的位置刚好处于中國南北两大植物区交汇处。在湿地公园的实例中运用了仿古的廊,曲长廊多楹逦曲折,部分转折向外,组成大小、形式各不相同的空间,其中栽有花木、叠有山石,美化风景的同时也为园中增添空间层次。同时,廊也起到联系空间的作用。廊作为一种线形的游览建筑,在湿地公园中即可联系建筑与景点,又可以划分空间,通过曲折变化围合空间变化。

(二)动线分析

景区里的动线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其会直接影响到游客对于景区的体验感。不易被游客察觉的动线设计很有可能就是好的设计,使游客产生不舒适感的、不够合理的动线设计一定是不好的设计。

王家坝湿地公园中的廊空间设计,采用了半环绕式的动线设计,让游客的视野可以围绕固定的地方,去向指定的景点移动,打造动线。整个廊动线是半围绕宣教区与服务管理区所建,主要目的是联系王家坝闸与湿地公园,无论在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

1.引导与分散

通道的引导体和分散体反映其线性特征(如图4),并具有沿线性方向引导的功能。例如,作为入口空间的引导,走廊可以与不同类型的“核心”空间(中庭,大厅等)结合起来,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走廊空间的引导还可以用作一种建筑技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并将空间顺序逐步推向最美妙的部分。

2.廊空间在湿地公园设计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廊空间在湿地公园中的应用表现为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如图5)。也就是说,我们充分利用光影的明暗变化,并将其相互插入和渗透到各种空间中,来回呼应并借用彼此之间,使静态空间流动,实现动态和静态的结合。

3.以人为本的体验性原则

空间设计原则以人为本(如图6),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廊空间的设计上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和谐共处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也是经验的总结。“诗意地感觉与绘画”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4.廊空间对于水景空间的整合

廊可以很好地适应景观,廊空间的一部分等效于摄影机查看器。廊空间也可用于整合水景空间。廊空间(如图7)是线性的和动态的水景空间的最佳融合。首先,走廊可以越过水面与建筑物的两侧相连,形成与空间布局相交的走廊和水面。其次,它可以沿水表面纵向以顺应水的趋势,或者顺应亲水平台沿水表面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徐凯旋.园林式酒店“廊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冯忠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侯幼林.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

[4]张馨元.以空间渗透突破园林空间局限的扩展手法[J].中华建设,2008(7):118-119.

[5]秦楠.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院场”空间构成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6]蒋明德.浅谈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园林建筑中的小品[J].科技资讯,2011(11):69.

[7]贺云翱,钱洁.认知·保护·复兴——南京外秦淮河廊道空间文化遗产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9]居阅时.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36-39.

[10]童隽.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童玉玉,苏州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钟艺,苏州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浅议综合医院收费窗口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提升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政务微信的借势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