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童谣,享劳动

2022-10-23陈靖

新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福清童谣劳动

陈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下的劳动教育是推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为此,在充分推进劳动教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探究中,笔者探索任务驱动型的主题式、项目化学习,增强课程思想性,以音乐童谣独特的艺术素养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地方特色,积极构建“童谣音乐校本课程”,探究劳动教育下音乐童谣的创新教学,从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探究,在音乐素养的提升中快乐成长。

一、学童谣,感受音乐魅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学唱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主题鲜明、技法简洁的短小歌曲,以儿歌、童谣为主,并在选用与学生生活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基础上融入演唱、编创、欣赏等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其感受音乐的美好。为此,劳动教育下对童谣的创新教学,要着重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其语言形式上与音乐相近的艺术特质,在乐音、乐体和乐本中系统、全面地分析童谣语言结构的音乐化构成,通过韵律、音节和声调系统这三个方面的语音规律,感受其中的音乐魅力。

例如,在农业生产劳动类的童谣《风车依呀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一是从童谣的艺术结构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童谣中运用对仗与排比、重叠与复沓、起兴与比喻、连锁格和问答格等组合或结构方式。从“不怕太阳晒”“不怕汗珠洒”的对仗中感受劳动的伟大和光荣,唱出坚实有力的声音。这符合儿童渴望战胜困难的心理需求,在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童谣的律动感中融入劳动教育。二是从童谣的内容解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童谣语言浅显易懂、韵律优美明快的特点,尤其是在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表述中体会劳动生活的无限乐趣。从“来到田地里,乐呀乐哈哈”的活泼生动的民族语言特质中感受劳动参与和付出的快乐,体会劳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三是从童谣的文化底蕴出发,体会童谣中生活情境的渲染和儿童情感世界的表达。这里的生活情境的描述简单自然,从“田里把秧插,送饭又送茶”的质朴生活的描绘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尤其是从后面的“依呀依呀呀”的反复演唱中,感受童谣的生动活泼,感受从地头沃土中流淌出的童谣声韵音调。

二、唱童谣,夯实劳动体验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引领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初步形成喜欢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态度,会使用简单工具照顾身边常见的动物植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精神。为此,劳动教育视角下音乐童谣的创新教学,要在与劳动的深度融合中挖掘共通、互补之处,在推进音乐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弘扬劳动美德,在自然咏唱过程中促进学生劳动品德的形成、劳动习惯的养成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栽辣椒》的童謠学习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一是在学唱童谣中体会烈日下栽辣椒的劳动过程,从“锄头把坑刨,栽下辣椒苗”“提水把苗浇,心里乐淘淘”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喜悦。在唱童谣的过程中既营造了氛围,同时也在歌唱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劳动体验。二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深化对劳动精神的感悟,对劳动品质的培养和对劳动态度的建构,在“苗苗快快长,果果做佳肴”中将学生劳动的希望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既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唱出了劳动生活的力量,涵养其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三是在音乐动作中深化劳动体验,将童谣音乐的练唱与音乐情绪和声势、律动融合起来,在表演中将学生的想法和情感结合劳动情境进行自然地抒发,深化学生对劳动生活的感悟,并在音乐表演中强化对于童谣的韵律、音节和声调的整合化学习。

三、编童谣,融入劳动教育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编创和展示的学习任务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释放学生的艺术潜能,在培养学生音乐思维中发掘和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为此,劳动教育视角下对音乐童谣的编创要在明确主题、把握情节,厘清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编创,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力。

例如,在自创童谣《校园劳动歌》的编创过程中,劳动教育的融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劳动内容方面。从童谣的内容上来看,笔者引领学生结合校园劳动的体验,将劳动的过程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这里对于劳动内容的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引领学生抓住校园劳动的主要内容进行童谣的创作,如“你洒水来我扫地”等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形象,将每日的校园劳动进行生动的表达,既强化了学生的认知感和熟悉感,又深化了学生的劳动体验。二是劳动情感方面。童谣的情感表达要真实而丰富,质朴而自然,因此学生的编创在情感表达上要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将劳动的体验和感悟表达出来。如“小朋友们齐劳动,一起干得多起劲”,还有“不怕脏来不怕累”,这些童谣在编创中都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直观表达出来,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往,增强合作意识。三是劳动节奏方面。音乐童谣的节奏要优美明快,在韵律、音节和声调系统的安排上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身体的律动和乐器的节奏编创,在保证音乐核心素养的基本训练的同时,又将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生动真切地表达出来,以此达到连通知识、综合育人的目的。

四、悟童谣,传承音乐文化

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引领学生在聆听音乐中对音乐要素、体裁和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在情境表演中体现自己的想法,将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进行科学整合,感悟童谣的文化内涵,深化文化理解。

例如,在福清童谣的特色化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尤其是在学习童谣中感悟福清地区古往今来的民俗民情,体会福清方言的独特语言风格,感受音乐童谣中诙谐的表达方式,以此获得对福清童谣的文化记忆,在增强乡土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推进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学习福清童谣《人人厝》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当地方言,认知童谣中所蕴含的劳动过程和劳动内容。同时,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感悟中,结合福清地域文化的特点进行深入解读,尤其是对其中的“鸭姆”的理解,对比体会换成“鸭子”后表达效果的差异,发现融入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方言的音乐童谣别具特色。如此,学生在对比体验中感受到了其中的音乐文化,并在学习、探究和思考中传承音乐文化。

总之,劳动教育下音乐童谣的创新教学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坚持生本的原则,在把握“五育并举”的教学思路基础上,深入探究音乐童谣与劳动教育科学整合的创新思路,在学童谣、唱童谣、编童谣和悟童谣的过程中,以音乐艺术为支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学习,在深入认知当地童谣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学生对于音乐童谣的深刻解读。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麒麟小学)

猜你喜欢

福清童谣劳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关于Weitzenbock不等式的一条不等式链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热爱劳动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福清“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