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诗味课堂感受诗词魅力
2022-10-22张健
张健
摘要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还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中主张古诗词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民族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人生启迪与生活智慧。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古诗词枯燥乏味,理解记忆困难,对古诗词缺乏学习兴趣。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创建生动有趣的诗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之美,以此提升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诗味课堂诵读感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不仅语言精炼含蓄,还具有深远丰厚的文化意蕴。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需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诗词吟诵、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思维。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与专业能力,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未重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培养
古诗词在传统文化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只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并不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吟诵。但是仅通过吟诵背诵古诗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一些教师会列举一些需要学生背诵的语文知识点。但古诗词中的语文知识点通常比较单调枯燥,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其中的涵义,记忆起来难度更大。同时,古诗词在语言表达方面与现代语言不同,教师不注意引导解决,造成学生学习古诗词困难。
2.未对学生难以体会的古诗词意境予以足够重视
古诗词通常用词简练,内涵丰富,作者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融入了自身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时,部分教师会逐字逐词进行解读与分析。这种方式虽能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但很难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部分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通常会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去翻译古诗词句意。但是,古诗词中的丰富蕴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翻译之后,古诗词的意境就会被破坏,不仅很难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也限制了学生的想像与联想,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3.忽视对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设计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不仅有丰富的内容,且多数内容寄情山水,借古讽今。教师不但可以让学生背诵诗词,还需要学生掌握与古诗词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同时,还需要细细品味古诗词的意蕴,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但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了抵触、厌烦心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案设计重视不够,未能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缺乏深入的体会与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很难掌握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对古诗词学习失去了主动探索的动力。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诗味课堂的构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古诗词诵读
精彩的诗词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游戏或电影视频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将不同内容的古诗词与多媒体元素融为一体,转变为相应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建立高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古诗词感知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朗读。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准把握诗词基调,掌握好古诗词的节奏韵律,要能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准确诠释,在感染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模仿教师诵读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比如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词,在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時,教师可以示范诵读叠词重复的节奏,使学生感受到诗词中作者所描述的凄惨处境。通过诵读这些叠词表现出诗人的凄楚,情绪低落。另外,叠词的运用还具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学生采用吟诵的方式,从最初感知到词中所写的内容,再到深入理解和体验词人的情感,再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从词中体会到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声声慢》词的朗读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诵读词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诵读词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词的涵义,掌握诵读的技巧,提升诵读能力。
2.借助诗词意象,培养学生诗词赏析能力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也是构成诗词意境的关键因素。在初中诗词教学中,欣赏和品鉴古诗词意象,不仅难度较大,也会影响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关键意境有所揣摩,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另外,在古诗词中,“景”与“物”都是古诗词中客观存在的“象”,是为作者营造诗词意境、抒发情感服务的。作者主观上的“意”与客观中的“象”相结合,形成了诗词意象。其中不仅包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与丰富的社会意蕴。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象组合与意境氛围。分析这首小令的诸多意象组合,诸如“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这些组合意象的运用,使小令展现出一种萧条感,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以此表达作者的心境,为“断肠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另外,作者运用白描的方式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有关秋日旅途的景象,能够使读者从中体会到羁旅者的伤心孤寂和悲哀无助。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展现出九种景物,用词凝练,却很好地勾画出一幅村野秋景图。在赏析诗词意象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创新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诗词感悟能力
要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质量,还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因为对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不了解,导致很难理解古诗词的内在思想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弄清楚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作者创作古诗词时的情感和心境有更深刻的理解。以杜甫的《春望》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比如“安史之乱”方面的知识,当时杜甫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恰逢叛军攻入长安,忧国忧民的杜甫在得知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后,立刻前往投奔,想要为平定安史之乱贡献一份力量。但是,由于杜甫被俘,后被叛军带至长安,在杜甫被押送长安的过程,看到沿路城池沦陷,百姓因战乱而颠沛流离,无以为家,不禁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忧心。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诗词创作背后的故事,使学生能够深入体會诗词意境,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调整教学内容,以学情为依据,设计课堂活动。通常情况下,初中古诗词教学主要为背诵、朗读,意象与情感分析,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诗词中的美好意境与大自然生活紧密结合,降低古诗词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质量。
4.分析古诗词语言,提升学生理解品味能力
阅读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分析诗词语言。诗词语言是读者理解诗词意象与情感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达成初中古诗词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此高度重视,从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学生容易混淆“寄”与“记”的写法,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纠正学生的用词错误,教师要通过进行字词讲解,使学生理解两个字的意思与区别,真正弄清楚这首诗词的涵义。这首诗中的“寄”字表达的是嘱托人传送、托付情感的意思,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记” 字意思不同。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古诗词的语言用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用词习惯,理解古诗词的语言含义。
古诗词可以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掌握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技巧,对于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学与审美素养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既可以借助诗词诵读的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通过讲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与语言等开展教学,使学生明确古诗词的深刻涵义,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
〔本文系 2022 年度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课题《初中语文古诗诗味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通联:福建龙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