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10-22冯小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说明文群文

冯小平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被广泛的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选择视角,机智组元,在充分尊重教材文本的基础上,突出对比,注重补充,有效迁移,充分发挥阅读的拓展与延伸作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教学被广泛的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但如何把握群文阅读的选文视角?如何进行群文阅读的整合?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群文阅读的质效。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作一探析。

一、突出对比,深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多元的理解,注重发展学生反思和批判能力,尤其要注重“拓展思维空间”。群文阅读,以一定的“议题”为阅读驱动,通过多篇文本的比、对、读、议来实现阅读问题的解决。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从单一数量的文本阅读走向多个数量的文本阅读。一般而言,群文阅读围绕课文这一根本出发点,围绕某一比较点,进行选文,通过比较,在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拓展阅读视野,训练发散思维,有效提升阅读能力,从而切实文本发挥了“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效能,使教材的范例作用得以有效的发挥。在阅读主题的深化上,可采用具有比较形式的文本,引导学生在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深入领会文本的主旨蕴意。

比如,在教学《孔乙己》时,针对孔乙己是社会底层小人物这一现实,教师围绕小说中的底层人物这一群文阅读议题,以对比的方式进行群文组元,分别选取了《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通过比较的方式探求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根源。设置的群文阅读问题分别是:1.文章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这些人物都经历的怎样的人生历程?其结局是怎样? 2.这几篇作品中的人物其共性特点是什么? 3.《范进中举》和《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外两篇不同作家的小说,写了不同国度不同人物的经历,当作品中的人物所处的境遇发生变化的时候,周围的人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学生在三组问题的比较之中,对作品人物的经历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没有权利支配

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根源是其所处的社会,在悲剧的社会中必然会有悲剧的人生。

叶圣陶先生曾言,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比较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而经典的教学方法之一,立足对比的视角选取群文阅读的篇目,能够使学生建立起立体的系统性思维,学生通过对作品内容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进而深刻领会文本的写作意蕴,走进作品的内涵深处。

二、注重互补,完善体系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加强教学内容的统合整合;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扩展学习空间;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群文阅读为有效拓展阅读面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群文阅读围绕一定的阅读主题,进行组合整合,由此使阅读的主题更加鲜明,阅读的聚焦性更强,学生能够围绕某一主题,领略到不同的文章,从而从不同方面拓展阅读视野。因此,在群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从互补性入手,这样既能丰富和完善教材文本内容,同时也利于发展学生全面审视问题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在学生建立起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抓住《苏州园林》依据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写作特点,将《故宫博物院》和《埃菲尔铁塔》两篇文章作为群文组元阅读文章,学生在较为全面的互补阅读文本中,形成了对说明文的整体把握,通过互补阅读得出:《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埃菲尔铁塔》这三篇说文明分别采用了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对所说明的事物进行说明,在《苏州园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故宫博物院》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在《埃菲尔铁塔》一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和摹状貌等说明方法,三篇文章说明顺序各有不同,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说明特点,且结合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选择运用了合适的说明方法,展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规范、准确,体现了说明文结构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通过三篇群文互补,学生在知识拓展中,深化对《苏州园林》写作特点的理解,对说明方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说明文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互补的方式进行群文组元,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完整的阅读资源,学生在知识链接相对顺畅的完整阅读资源中,利于建立起全面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互补中,较容易发现文本潜在的阅读规律,有效的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深对某一类阅读文本、或某一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教学中,教师从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入手,分别选取了三篇运用不同写作顺序的说明文,学生在体会不同写作顺序说明文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了对说明阅读的知识体系构架,进而较为容易总结出了说明方法的运用特点,进而体会出说明文的語言和结构特点,为深度学习说明文阅读筑牢根基。

三、有效迁移,提升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迁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经。语文的有效性体现在迁移上,当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时,即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进行理解和运用。因此,在群文阅读的材料选择上,要体现一定的关联性,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实现学以致用的语文教学目标。

比如,学习了杜甫的《春望》之后,为了能够使学生对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杜甫沉郁顿挫诗歌特点的深度了解,教师将《春望》《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首杜甫脍炙人口的诗歌进行了群文组元。设置的问题如下:1.《春望》和《望岳》中都有“望”,这两首诗歌所描绘的景物有何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在诗歌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其共性是什么?两个问题分别从写作内容及写作风格入手,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得出:《春望》作者望见的是凄凉之景象,使人感觉触目伤怀。《望岳》望见的是泰山之磅礴,给人壮美开阔之感。《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出了伤感凄凉之情,写出了人间疾苦,表达了作者的有忧国忧民之情。学生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分析,总结分析出了作品诗歌的总体特点,同时,进一步体会了作者的诗歌风格,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了学习诗歌到了解诗歌风格再到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阅读迁移,实现了阅读的知识转化提升,实现了阅读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实现了学以致用的语文教学目标。

阅读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提升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构建是建立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之中,立足阅读迁移的视角进行迁移组元,能够使学生将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和运用,从而形成阅读深度拓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作品的把握力和鉴赏力,在点的阅读中走向面的阅读中。教学中,教师善于选择阅读迁移的点,使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得到有效实现,除了上述立足写作风格、作家思想视角的迁移,还可以选择诗歌意象、作品内蕴等方面进行迁移组元,形成群文。需要说明的是,群文阅读固然能够拓展阅读视角,积淀学生阅读数量,但是群文阅读要依据实际而运用,不能盲目夸大群文阅读的效用,也不能盲目抹杀单篇阅读的优势。总之,要量体裁衣,依据实际,择优而用。

〔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群文阅读教改实验专项课题“单元主题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PLQWZ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平凉市泾川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说明文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说明文阅读专练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苏州园林
群文活动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