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对抑郁焦虑情绪影响的研究
——以大学生音乐治疗宣泄用曲进行分析

2022-10-22艾怀民

轻音乐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响曲乐章个体

艾怀民

一、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1980年传入中国,现使用的定义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高天引荐的美国Temple大学教授布鲁夏在《定义音乐治疗》一书中提出的: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时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1]

二、音乐治疗的作用

(一)调节情绪

人的情绪建立是人与外界不断交流过程中得来的,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人的情绪可以随着音乐不断变化,因此音乐治疗在情绪调节中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通过音乐使人放松情绪,能够让患者在音乐中找到释放情绪的通道,更好的释放情绪。从而使患者重新建立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结构,[2]而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有相似或相同情绪时可以自己使用音乐调节。

(二)舒缓压力

在当今社会,压力不断增加,而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压力得不到缓解时,人的心理状态就会改变,同时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人体进入意识转换状态,身心进入空灵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的自我恢复能力能够对大脑中产生的各种压力快速释放,进而达到治疗效果,[3]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历等选择最合适的音乐,同时需要治疗师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下,要使患者对负面情绪进行转化,实现最终的自我认同。

(三)增进交往

音乐最根本的特征是一种流动的声音的艺术,在音乐中,患者不需要通过语言、肢体等形式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在音乐中,人们能将交往中不善于表达的情感进行传达,而实现增进交往的效果。同时在音乐中,人体形成的各种感受、交流等内容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发挥治疗的作用。[4]

三、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的情绪体验

情绪体验是音乐治疗的研究重点,在定义方面情绪体验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体验包含:生理唤醒、情绪表达和情绪体验。

(一)抑郁情绪体验[5]

前意识系统的构建即前意识收集外界信息结合潜意识原型进行投射,导致对外在客观世界的理解判断可能主观偏离,这种判断进而产生不同的知、情、意层面的反应。

(二)焦虑情绪体验[6]

若前意识对外在客观世界投射后的理解判断仍然主观偏离,通过非理性功能处理,也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快乐。使用非理性功能压抑自我,迎合自己的主观判断,也不能呈现和谐的心理状态。

四、针对大学生音乐治疗宣泄用曲分析

根据李铭《浅谈音乐治疗曲目的针对性应用》,可知针对大学生宣泄情绪的音乐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黎明奏鸣曲》《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亨德尔《水上音乐》《弥赛亚》、瓦格纳《汤豪舍》[7],本文选择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黎明奏鸣曲》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曲目进行分析。

(一)时代背景

《命运交响曲》创作于贝多芬中期,虽然贝多芬已经被耳疾所困扰,但是这一阶段更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情。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时,他在感情中受挫,同时拿破仑称帝,致使他的理想破灭,贝多芬用音乐表明了虽然在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打击下,他仍然忠于革命信念。[8]《黎明奏鸣曲》表现了贝多芬对大自然的渴望及对美丽风光的喜爱,是他一生中最具有美感的钢琴曲之一,其生机勃勃的活力,使人摆脱身上的一切苦难,在广阔的天地间呼吸新鲜的空气,也暗示了贝多芬在情感问题、社会压力下不断斗争的精神态度。[9]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创作于沙皇独裁最残暴和黑暗的时期,同时结合柴可夫斯基个人的悲惨遭遇才有了这部伟大的交响乐,这里面有作曲家的悲伤、愤怒以及在时代压迫与个人悲惨生活双重压力下不断期盼着幸福、快乐甚至爱情的到来。[10]

(二)作曲风格及情感

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由于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具有的戏剧性,将交响曲的体裁带来了交响性。

《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主题为“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创作这部作品时,身患耳疾的贝多芬徘徊在希望与绝望、现实与理想之中,正如他心中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11]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性全然不同,是辉煌的抒情部分,表达了温暖的情感和光明的幻想以及坚定的决心。[12]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谐谑曲,斗争的情绪逐步强烈。第四乐章是最灿烂的光辉,最后在极板中展现了英雄胜利的欢腾。[13]

《黎明奏鸣曲》全曲都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描绘了万物苏醒、美好自然的景色展现在眼前,其中低声部同音反复,预示着清晨即将来临,节奏各种各样,极具内涵,在呈示部后部分,节奏力量加大,情绪更加热烈,肯定了大自然的力量,第二乐章为F大调,前半段色彩柔美,后半部分表达了思绪的漂浮。结尾光明,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第三乐章为回旋曲式,回到了C大调,运用了ABACA的曲式,优美自然,音响洪亮。[14]给人以轻松的心情、饱满的幸福感和简单朴素之美。

《第六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其速度分别为柔板、快板、快板、柔板,第一乐章是全曲的重点,不但奠定了主调,而且将主题变换成两个,第一主题是缓慢奏鸣式,第二主题是宽广行版主题,二者交织互动,影响着后面的三个乐章。第二乐章使用圆舞曲的风格写的,是第一乐章的延伸,表现了绝望窒息的生活与让人不舍和留恋的东西。第三乐章是由谐谑曲和进行曲结合在一起的,是第一乐章继续展开的乐章,向着4/4拍过渡,第四乐章以柔板结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悲伤的情绪绵绵不绝,[15]而这一乐章又想起了第一乐章延伸出来的悲伤主题。表现了柴可夫斯基生命的悲剧性的美感,让人哀而不伤。

五、当代大学生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分析

音乐治疗传入我国时间较晚,到现在为止还不足半个世纪,根据华婉晴《在校大学生抑郁、焦虑及压力现状研究》可知在校大学生抑郁阳性率为42.5%,焦虑阳性检出率为60.2%,压力阳性检出率为33.5%。[16]大学生抑郁或焦虑发生与性别、年龄、专业、独生子女等具有很大关系,大学生心理疾病逐步低龄化,高校应不断地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针对个性化方案,根据大量文献及线下走访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适应能力不佳[17]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从主要的学习活动转变成学习、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多种内容,而学习方式也由从前的父母与老师监督到自我学习,这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业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就会成绩落后或挂科,由此产生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

(二)人际关系问题

升入大学后,因为大部分学生父母格外重视学习,缺少了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不免表现出不足的地方,大部分学生从家庭环境转变为宿舍环境,而同学大多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致使其缺乏足够的勇气与人交往,也正因为缺少了人际交往的互动,长期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与外界沟通,情绪不能得到缓解,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三)升学就业压力

在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含金量下降,就业日益困难,考研难度增加,同时父母的期望、未来的迷茫、庞大的生活社会压力导致大学生呈现出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四)独生子女压力

在现代社会,北方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而在林祎《指导性音乐想象对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干预》一文中提到非独生子女在独立性、具备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适应性高于独生子女,特别是对于经济一般的家庭,独生子女往往会比非独生子女更受到长辈的期望,[18]所以在学业与就业等方向上会产生更多的压力与焦虑。这种压力与焦虑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的产生。

(五)家庭环境因素

在大量文献与实际调研中发现,农村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往往承担的压力较大,这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精神常常处于焦虑状态,[19]面对问题、困难,常采用压抑否认投射等自我防御机制,长时间反复如此则会伤害心理功能,积累的情绪得不到宣泄最后引发心理疾病。

(六)新冠疫情影响

根据缪丽珺等人的《新冠疫情下大学生抑郁心境状况研究》可知,疫情使大学生更加焦虑与抑郁,在研究中指出,特别明显影响大城市的大学生和大学男生的焦虑情绪。同时疫情下的大学生焦虑情绪与大学生抑郁情绪正相关,出现高百分比消极心态,而且所有的负性情绪存在两两正相关。[20]在疫情下,每个学生条件不同,尤其是处于偏远山区的同学,没有足够的网络条件可以使其完成课程学习,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而在大城市的学生,在疫情下收入减少,但是消费并未减少,其生活压力明显大于农村生活压力,这与已经有的研究结论相同。同时男性的社会压力明显高于女性,但是在产生问题时却更愿意使用自主内部消化与解决的方式,这使其产生更多的焦虑,焦虑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或者抑郁症、焦虑症的产生。

六、实验开展及数据

通过上述观点,我们设定疑问:选择与实验人员有相似经历、背景的作曲家作品,能否更好地促进音乐治疗的效果。为明确实验结果,我们进行试验,具体如下。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共参与调查问卷323人,选择12名青少年具有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患者在自愿接受治疗前提下随机分组。

(二)纳入标准

1.符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HAMD」24版的标准。

2.符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的标准。

3.能够独立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测量。

(三)禁止纳入标准

1.有严重自杀倾向者。2.极度不配合者。3.不能在他人帮助下完成测试者。4.失聪失明者。5.有明显药物反应者。

(四)病例脱落标准

1.服用药物者。2.不能按疗程治疗者。3.治疗期间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者。4.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者。

(五)治疗方案

各组以个体治疗方案展开,不同个体记录时间数据,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SAS焦虑自测量表为标准,音乐治疗师以自我体验选择音乐为主。结合患者病情、时间、情绪、受文化程度、性别、家庭背景选择音乐,制定计划并实施,每周治疗2次,每次30min,治疗疗程为4次,每周随医生随访,共一个疗程。

(六)研究程序

本实验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心理疏导,实验组进行心理疏导和音乐治疗同时治疗。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本实验进行了极端值的筛选与处理。

(七)本实验预期困难及应对方案

本实验在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困难有:1.在活动开始之前,具有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的青少年拒绝接受治疗。2.由于患者个人原因,没有完成计划,造成病例脱落。3.活动结束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没有改善。4.在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状态下,青少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

相关对应方案:1.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抗拒行为或心理,则由学校心理咨询师教师进行心理疏导。2.本实验设置了纳入标准、禁止纳入标准、病例脱落标准,如果发生不可控情况,在询问实验对象后终止活动,可以确保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不会因为极端值而导致实验数据偏差。3.如果实验结束后未达到理想效果,则应对整体流程进行评估,总结失败教训及经验。4.针对不愿表达心声的青少年,由心理咨询师职业教师注意其言行的观察,发现其真实情绪并加以疏导。

(八)原始数据

本实验依托心理咨询室,在实验前进行实验告知,经本人同意后进行信息录入,最后确定了12位青少年患者,为保证患者隐私,所有姓名均用化名代替,具体情况见下表。

抑郁情绪组

焦虑自测量表(SAS)原始数值

治疗后结果

七、结果分析

通过上文,我们可知音乐治疗一方面要借助听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与审美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个体所具有的音乐欣赏能力与思考进行,同一首曲目对于不同个体作用不同,在针对大学生宣泄曲目中,选用的大多数为作者在社会与环境双重压迫下有着顽强斗志与不屈精神的曲目,大多表达了在困难时刻也向往着光明的坚强精神与意志,这与有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的大学生状态相似,我们在此得出结论,治疗时选曲选择与患者精神状态、经历或情绪相似的作曲家在特定时期的作曲,能够更好地使患者宣泄情感或进入意识转换状态,而通过上文与线下心理咨询室走访调查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情感体验

在个体与外界交流过程中,个体情绪不会被接受信息个体感受到,而是当个体与接受信息个体以语言、身体行为等方式交流时,接受信息个体利用以往生活经历经验想象个体想表达的情绪,个体与个体之间情绪不会相互感受,但相似的经历会导致有相似的感受,这里要明确的一点是,在交流过程中,接受信息个体完全感受不到传播信息个体的情绪,只是通过相似或相同经历而想象接受信息个体在经历相同或相似事情时的状态以此推断传播信息个体的情绪,没有相同或相似经历,则不会有相似情绪体验。在大量查阅文献及线下走访,我们发现,患者与作曲家作曲时经历或作曲时的情绪相近时,可以使患者更快地进入宣泄状态及意识转换状态。

(二)音乐治疗曲目及作曲家情感

相似的经历会导致传播信息个体与接受信息个体之间产生相似的情感反应,要注意拓展的两点是:1.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只能说与感同身受相似或相近。2.个体与个体可以是人、事,也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并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就为音乐治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要求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必须了解清楚大学生抑郁或者焦虑缘由,同时清楚地了解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不同风格,不同曲目创作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同一首曲目,针对不同经历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治疗师可以选择与患者精神状态最相似或相近的经历作曲家在相似时期的音乐进行治疗,而不能一概而论、任何患者都用同几首曲目。没有任何一首曲目可以治疗所有的患者,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音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合适的音乐可以帮助人缓解抑郁与焦虑,同样,不合适的音乐甚至会增加人的自杀风险,所以,治疗师必须了解作曲家生平经历、音乐风格、创作理念以及患者现在的精神状态、经历等,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三)音乐与治疗的关系

针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问题,我们在研究中指出在个体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作曲家与患者有着相似的经历或情绪可以更快地使患者将其带入到作曲家表达的情绪中,最终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平等合作的关系

治疗师与患者是合作关系,而并非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这要求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以良好的沟通能力、专业能力使患者自愿、主动接受治疗,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同时治疗师必须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受教育程度、年龄、经历等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八、总结及未来展望

青年是国家的支撑,在大学扩招、大学生含金量下降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压力与日俱增,长此以往情绪得不到缓解,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导致情绪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国内对于音乐治疗的资料甚少,音乐治疗市场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人认为音乐这个东西即使听不好也听不坏,但是在临床中,错误的音乐甚至可以置人于死地。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尽管国内外对于心理学以及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较为完善,但调查显示现存焦虑情绪、焦虑症或者有抑郁情绪、抑郁症患者不在少数。虽然近年来获得了一些高校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讲座、授课等方式,并取得了一些效应,但有部分学生羞于求医、耻于求医的心态较多。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的问题。

由于专业水平的不同、师资力量不同、地区差异和家长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大部分学校更多的将重心放在学习上,心理课程、心理咨询室师资较少、心理咨询能力较弱。甚至一些学校不具备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能力。艺术活动、社团也经常是由学生组织,缺少指导,学生的方法应变能力很差。而音乐治疗在国内受限较大,使用范围较小,其使用不仅需要治疗师具有音乐学知识的背景,也需要有心理学背景,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广发展。而在国外,音乐治疗已经非常流行,治疗后效果比较显著,这说明音乐治疗的作用强大,只是在国内的专业人士数量较少限制其推广发展。

在研究的最后。针对于当代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及音乐治疗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需要加强宣传,将忌医讳医的荒谬理论进行纠正,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咨询讲座。发挥心理咨询室的最大作用。尤其是大型考试前,更应该开展一些调整情绪的以心理学为基础的音乐活动调节同学的情绪。同时心理咨询师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必须了解其受教育情况、家庭、年龄、兴趣、经历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到一人一方案。

第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并拨给一定的经费。虽然大部分学校现在有社团,但是现在社团更多的是占用课余时间,造成更大的压力,社团必须改革老套的模式,取消枯燥的会议,而是通过学生兴趣进行引导。

第三,音乐治疗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治疗新模式,可以在平时的广播音乐中,有意识地进行音乐的选曲,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时期进行针对性的音乐选择。同时对于前来咨询的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者学生不断释放内心的情感,并不能知道学生的真实状态,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跟踪访谈。音乐可以使学生释放自己的情绪,但这种情绪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引导很重要。

注释:

[1]吴 晶.音乐治疗中的治疗关系[J].青年文学家,2009(23):163.

[2][3][4]赵书艺.音乐对心理治疗的作用[J].名家名作,2021(10):98—99.

[5][6]曾 毅.身心系统情绪体验原理新视角[J].心理月刊,2020(15):33—35.

[7]李 铭,张霁娴.浅谈音乐治疗曲目的针对性应用[J].艺术教育,2019(01):234—236.

[8]郑 艺,侯熙明.从《命运交响曲》探寻贝多芬的创作意识[J].当代音乐,2019(08):7—8.

[9]王珺瑜.浅谈贝多芬《黎明奏鸣曲》[J].中国文艺家,2017(08):51.

[10]白殿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浅析比较[J].通俗歌曲,2016(09):77.

[11]夏梦雅.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J].黄河之声,2018(15):53.

[12]李 叶.“斗争中的思索”——析《命运交响曲》第二乐章[J].大众文艺(理论),2009(07):50—51.

[13]同[11].

[14]程嘉璐,刘广伊.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及心得体会[J].黄河之声,2019(23):39,43.

[15]邱 晞.生命的悲剧美——柴可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J].美与时代(下),2020(02):84—87.

[16]华婉晴.在校大学生抑郁、焦虑及压力现况研究[D].吉林大学,2020.

[17]张 珏,庾锐光.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35):86—87.

[18][19]林 祎.指导性音乐想象对硕士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0]缪丽珺,程新颖,叶紫莹,杨 佳,杜 瑶,梁楚颖,袁莉萍.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焦虑抑郁心境状况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21(02):14—18.

猜你喜欢

交响曲乐章个体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厨房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