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以无锡交通分院为例

2022-10-22朱雨兰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五年制思政育人

朱雨兰 金 晶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江苏 无锡 21415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制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的新路径。

一、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现状调研分析

调查显示,江苏省内五年制高职院校已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机制不健全,改革措施有待完善。省内有69.23%的学校已经出台了课程思政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但缺乏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规范和标准认识不清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融合度不高。

第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师资队伍的思政素养有待提升。从调查结果看,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师是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且文科教师比理科教师讲得多。可见,目前思政内容的教学仍然存在孤岛效应,思政课仍然是主战场,大量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并未被挖掘,更谈不上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第三,课程思政资源不足,学科内容有待进一步整合。许多学校对如何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不同学科教师就如何协同挖掘思政资源的问题意见不统一,共同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步子还不大。为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层次、特色,挖掘地方思政资源,盘活思政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二、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的实践探究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以下简称“我校”)从三个层面、六个途径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一是学校层面的统筹规划,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建设;二是教师层面的能力提升,深挖协同育人丰富资源;三是学生层面的创新发展,提升协同育人实践成效。学校从制度、主体、内容、方法、实践、环境这6个途径采取18项举措全面、系统、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图1)。

图1 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一)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三强”顶层设计

1.加强组织领导。首先,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同责、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深刻领会国家治国理政理念、思想和战略,强化思想引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需亲自部署思政课建设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带头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工作建设。最后,学校要严格落实校、院领导班子听课评课制度,学校党委书记定期参加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并作指导辅导。例如,我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率先在行政机关和二级学院设立党总支,建立起以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教研室党支部为主体的三级组织体系。同时,在教研室实施“双带头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加强统筹协调。课程思政作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新局面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要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渗透高校教育的各个层面,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接触者和直接受益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身作则、以德育人的教育新局面。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室、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为平台,统筹规划和实施思政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研究、思政师资培养培训、课题研究等工作,发挥思政教育在全校的阵地作用和辐射引领作用。例如,我校率先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中开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规划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等实际情况,负责组织、指导、审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文件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并督促、检查其实施情况。

3.加强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树立正确理想和信念为核心,充分发挥各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丰富育人方法载体,完善育人协同机制,优化评价机制,强化保障,切实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学校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示范课及优秀教学团队评选》等相关制度和活动方案,从制度保障层面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工作。在评选优秀教案的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创新及特点是要“课程思政有特色、有亮点,将价值塑造、传授知识和综合能力提升三方面融为一体”。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中,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设计目标中,“符合课程标准和学情,思政目标明确”这一项占比15%,以提高“课程思政”课堂的有效性,形成良性评价机制。

(二)打造“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三高”教师队伍

1.思想政治站位高。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思想政治意识高、思想政治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有效人才保障。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来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知识的积累,学习后查摆问题、对标对表、落实整改,在全校师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通过全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和传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良传统,引导和鼓励教职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争做“四有”好教师。最后,学校要构建思想政治人才梯队,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教师引领来培育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例如,我校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层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班,以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学校领导班子深入每个院部讲党课和形势政策课,通过讲解党的理论、思政建设、行业发展、教育政策等,引导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忠于我党、勇于担当,促进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

2.教育教学水平高。根据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教育模式,学校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目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二是学校构建思政教师专业化梯度团队,提升整体水平。学校基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平台,帮助各专业、各学科教师开展相关课程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案例教学,优化思想政治融入课程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和学科的融合度,并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比赛、评选。例如,我校连续两年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示范课及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各专业和各学科全覆盖,极大提升了全体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学校多年开展“蓝青结对”工作,由副教授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在教学规范、教学方法选用、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积累浅、青春期躁动等特殊情况的教、管、导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课程思政总体教学水平。

3.研究水平高。科研工作是高校三大主要功能之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研究水平,有利于推进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首先,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新时代课程思政项目与课题研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针对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学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先进人物以及成功人士为思政课特聘教授,定期到校为学生作报告或实践指导。最后,学校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国内访学和参加高水平学术研讨活动,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如,我校开展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策研究》课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聚焦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形成了德育工作品牌,对推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政策价值。再如,开展的《五年制高职专业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初探——以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为例》,分析智能焊接技术的岗位素养需求,通过对职业素养需求的分类、归纳与落实,对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为培养建设制造强国所需要的焊接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三)坚持“课程思政”育人内容“三个融合”

1.坚持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2]。“课程思政”发挥各类课程自身优势,深入挖掘课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凸显价值引领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不同专业课程中渗透[3]。如,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专业,建立江苏省交通行业船文化中心,使学生在学到船舶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以及本地特有的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培养其职业精神,厚植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达到价值观与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2.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特色相融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目的旨在将非思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隐性教育的作用与思想政治专业课显性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全面立体化发展。同时,教育是严谨而科学的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教育要巧妙地渗透进每一门学科中,不能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反感。根据五年制高职院校五年教学跨度长的特点和学生初中知识起点低、储备少的特殊性,学校要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设,构建“五年制高职素质教育课程的指标体系”,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三方面完善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如,语文学科在教授“策划书”过程中,可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自主设计不同任务:计算机专业可以写“魅力编程”等,汽车专业可以写“新能源维修”等,既能达到语文学科文字运用的目标,又能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实现基础知识与职业特色相融合。

3.坚持问题与目标相融合。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精力旺盛但自我意识比较强、容易产生偏执情绪,对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兴趣浓厚,但不会甄别,自控力差、容易产生认识偏差等思想和行为特点,首先,学校可以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找出需要帮助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其次,学校成立以专业心理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任课教师为辅的工作站,与专业医院、心理辅导机构合作,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强、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最终将育人过程中问题解决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高度融合。

(四)提倡“课程思政”育人方法“三结合”模式

1.打通“课内课外”,建设思政教育大框架。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学生具有生理成长、心理成长、思想成长跨度大的特征,教育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3]。因此,学校要利用课后的第二课堂充分让学生释放自身能量,在活动中借机开展思政教育。同时,设立校园读书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召开师生运动会,认真落实两课两操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卫生保洁、校园植树等活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

2.打通“线上线下”,建成思政教育大库房。根据时代发展和变化,学习不仅是线下面对面教学,线上教学也是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有效方式。首先,学校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其次,学校大量开发在线教学资源。最后,学校通过开设思政、传统文化、哲学、历史等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思政教育。例如,我校运用超星尔雅教学平台、新媒体等网络资源和国家、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库等优质思政课资源库,构建以学校微信公众号、官网和各部门网站相互补充的网络思政教育格局。其中,超星尔雅平台开设四大名著鉴赏、国学经典导读、音乐欣赏等任选课程,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人文艺术、哲学道德、职业技能等多领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3.打通“校内校外”,建造思政教育大环境。校内,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校领导带头进课堂上形势与政策课。学校坚持五育并举,重视核心素养培育,针对五年制高职育人特点,着力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召集学校教师编撰传统文化《学贯古今》等系列读本。校外,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树立奉献精神。

(五)搭建“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三平台”

1.以党团、社团、“双创”活动为主的校内活动平台。首先,社团是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个人爱好的差异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它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尤其是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远远高于课堂学习。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党、团、社会团体、特色主题教育和专题活动,积极拓展文化育人途径。其次,利用各类节日、纪念日和社团组织开展主题沙龙等活动,营造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我校学生社团超过100个、多年志愿服务成为锡马、锡车、锡帆赛场上靓丽的风景线;持续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形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良好氛围,在市级以上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

2.以产教融合为主的校企合作平台。课程思政不是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部门的事,它是一项为党培育人才、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五年制高职院校根据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积极与社会企业全方位合作。在产学研平台中,学校邀请企业方安排优秀工程师或高级技师为在校生授课,使学生深入了解该企业的先进技术、岗位职责、企业文化等。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明确自己作为职校生肩负的伟大使命,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学校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进校园,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例如,学校以产学研“四学院三中心”为平台,形成培养和评价“双结合”,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依托企业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工作,不断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3.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学校根据当地建设方向,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大力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机融合。在学生生产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引导学生明确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未来行业建设目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4]。这也是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体现,是社会纵向形成共识、层层发力,横向所有部门协同配合的重要展现。

(六)创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三优”环境

1.优良的学校思政氛围。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同学间、师生间营造正确的思想文化氛围,不仅关乎教育对人本身全面发展的培养,而且有益学生意识形态的统一,以及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例如,学校建立党建文化长廊、红船精神展示区、中国船文化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开展学校文化品牌、学院文化、专业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和宿舍文化展示等活动,通过浓厚的校园思政环境,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2.优良的家校和谐氛围。首先,根据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情况的调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家庭不完整,父母极少参与子女的成长。因此学校成立家委会,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关注学校建设,关心孩子所学专业的发展。其次,学校对在校第三年的学生举办成人礼,帮助学生增长独立意识,加强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最后,通过校园开放日、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宣传国家、学校方针政策,形成家校和谐氛围。

3.优良的清朗网络环境。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育人,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网络宣传、管控制度,推动网络文明教育相关举措。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学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主动遵守网络规范,养成健康上网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甄别能力。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推进育人工作协同、配合、融合;促进育人目标融合、队伍融合、内容融合、方式方法载体融合;建立健全“大协同、大融合”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的育人格局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五年制思政育人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