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
2022-10-22张运嵩蒋建峰
肖 荣 张运嵩 蒋建峰
(1.苏州大学出版社,江苏 苏州 215006;2.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2]。其中,“1”和“X”分别代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代表了未来相当长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1+X证书制度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其核心是通过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本目的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当性[3]。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来,众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内容涵盖建筑、物流管理、老年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食品检验等领域[4]。
目前,1+X证书制度已成为各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1+X证书制度并没有标准的模板或统一的实施路径可循。事实上,各职业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恰恰说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距离实现预期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对此,有不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尝试,开发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施路径。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20年组织学生参加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证书”)认证以来,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三教”改革、职业技能竞赛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了一套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1+X证书制度实施方案。本文结合学院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具体实践,重点介绍具体实施过程,以期为其他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构建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其他几方面的改革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改革来落实[6]。因此,课程改革是学院实施1+X证书制度的工作重点。
(一)实施岗位测距,从岗位需求中提取教学内容
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反映了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1+X证书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的必要之举。学院网络专业1+X实施团队走访了多家合作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调查了解网络专业的发展趋势、技术标准,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一起分析网络专业的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重点关注每个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并将其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例如,网络运维岗位要求学生具备网络规划和网络管理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客户沟通和文档撰写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前两种能力,对后者则不作过多要求。其结果是,学生进入职场后因与同事或客户沟通不畅产生误解,或者撰写的文档格式混乱,体现不出基本的规范意识。
(二)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三个对接”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课程改革涉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三教”改革等相关内容[7]。
1.构建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院网络专业分为Cisco网络技术、锐捷与云计算等技术方向,每个技术方向的学生都可以考取证书。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底层共享、中层独立、高层互选”的原则构建,以专业素质为根本,以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界融合能力,其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设置具体的专业课程时,从岗位技能需求和证书考核要求出发,以企业典型工作场景和项目为载体,使教学标准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证书考核内容。
图1 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通过课程置换实现书证融通。1+X证书制度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变多了。除了原本与学历证书相关的课程,他们可能还要另外学习因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而新设的课程[8]。如何做到“赋能不增负”,是1+X证书制度对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提出的现实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学院网络专业1+X证书实施团队本着“部分对接、补差强化”的总体原则进行课程改革。一方面,学院组织网络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对证书考核内容进行解构,明确哪些内容已包含在当前的课程标准中,哪些尚未包含。另一方面,对于后者,在学时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对已有教学内容的删减或合并,适当增加部分证书考核内容。这种“部分对接”的融合方式不会增加学生的正常学时,又能基本覆盖大部分证书考核内容。另外,“补差强化”意在对证书考核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考出高分。从结果来看,“部分对接、补差强化”的培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落实“三教”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教”改革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关键举措,主要解决学校常规教学和证书培训中存在的“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7]。从“三教”改革的视角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首先,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未能达到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培训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大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证书要求的技能掌握有限;即使部分教师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太久,也需要接受证书技能的培训。其次,职业教育教材体例老旧,内容更新缓慢,无法反映证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与证书的考核内容不匹配。另外,与证书考核内容相关的立体化教学配套资源也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习。最后,1+X证书制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仍是主流[9],而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与企业真实需求脱节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学院着力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联合相关企业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学院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
(一)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在1+X证书制度中,教师是育人主体,1+X证书制度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10]。学院从多个方面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一方面,学院充分考虑从事1+X证书教学培训相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上予以适当政策倾斜,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和成就感。为保证教师有更多时间参与1+X证书教学与培训,学校也要相应地减少其教科研工作量。另一方面,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证书开发者华为公司主办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培训班,使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升。另外,学院还组织教师到合作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进行锻炼,在企业的真实项目中增强实操技能。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成功实施1+X证书制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影响巨大。遗憾的是,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材的迫切需求。当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材体例老套、配套资源匮乏、建设主体单一、思政元素薄弱等突出问题。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学院1+X证书实施团队将教材建设作为推进“三教”改革的重点工作,从多个方面协同推进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工作。
1.研读各类教材建设标准,把握教材建设方向。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今后一段时期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确定了整体工作方针,同时也对编写人员提出了总体要求[11]。通过深入研读包括《实施方案》在内的教材建设标准,教材编写团队树立了明确的教材编写思路。
2.校企合作、双元协同,组建教材编写团队。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选派人员组建强大的教材编写团队。学校一方,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领衔编写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企业一方,则选派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参与教材编写。前者将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高职学生培养规律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写入教材,后者则提供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两方人员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力建设具有典型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
3.融入思政元素,加强教材思政建设。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采用各种形式宣传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并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具体到教材编写上,校企双方教材编写人员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努力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4.创新教材体例,满足学生需求。为适应结构化、模块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与教材出版要求,教材编写团队采用模块化、项目化和任务式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有别于传统的“章节”式结构,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建教学模式
学院1+X证书实施团队充分利用双方教学资源,将证书考核内容整合为企业实际案例项目,并进一步将项目划分为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包含逻辑关系紧密的考核知识点。教学团队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引领”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授课空间延伸到企业生产场所,构建了课内课外一体,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新模式。相比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和高效。
三、发力技能竞赛,“赛教”融合促进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端展示,基本可以代表同一届学生中佼佼者的最高水平。学院1+X证书实施团队积极探索将技能竞赛融入课堂教学和证书培训的实施方案。由于技能竞赛考核难度比证书高,因此团队一方面在深入分析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技能竞赛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对技能竞赛进行项目化改造,将竞赛考核内容整合为一个学期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验证。近两年,学院从通过证书考试的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高职院校网络系统管理技能大赛,累计获得江苏省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1项。同时,教师邀请技能大赛获奖学生担任助教参与证书培训工作及学期项目指导,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考”的良性循环。
四、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1+X证书制度为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同时,1+X证书制度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12]。基于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相关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了证书实施的全过程。首先,校企双方联合组建1+X实施团队,分析研讨证书考核标准和内容。其次,双方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合作开发证书配套教材及教学资源。最后,双方依托已有的校企ICT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机会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于企业实际的生产业务,实现学以致用,而且能逐渐熟悉企业文化,为日后的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1+X证书制度是新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旨在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基于学院实施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中级)证书的实际过程,从岗位测距、课程改革、“三教”改革、技能竞赛、产教融合等方面讨论“岗课赛证”融通的1+X证书实施方案和路径。从结果来看,证书通过率、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提高,为其他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