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类课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合培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2-10-22扈书亮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模职业技能工匠

扈书亮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 引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总结了“三种精神”的精神内涵,并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20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体中大力弘扬“三种精神”,以适应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制造业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三种精神”中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是内生动力,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是根本途径。工匠精神是工匠型劳动者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集中体现的更高层次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三种精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是形成坚定职业信念、良好职业态度、高水平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是以劳模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培养劳动意识、塑造劳动精神,进而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品质的重要阵地。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理想信念、劳动观念、劳动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融合培育与高职院校尤其是机械、电气等工科类教学工作有效融合,既是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时代诉求,实现“德技并修”目标的重要动力,也是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为根本目标,把“三种精神”与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考核评价体系有效结合起来,潜移默化融入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全过程。

二、 学生“三种精神”现状分析与融合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学校学习阶段能够积极参加劳动活动,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意识,一方面有助于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更是培养在劳动活动中遇到问题处变不惊、主动寻求克服困难的方法、增强抗压能力等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对在校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近300份问卷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近50%的学生来自乡镇等农村地区,每周在学校/家主动打扫卫生次数三次或少于三次的约为25%,且缺乏劳动意识,往往是依赖值日表或应付检查;在学校实训/实习课程中具有主动进行课后整理及卫生清洁意识的不足70%,超过20%的学生无法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超过10%的学生认为明星/网红相较于劳动模范更能够影响自己,存在“劳力者受制于人”“七分靠实力,九十分靠颜值”等认识的超过30%。见图1所示:

图1 学生劳动意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综上可见,当代高职学生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加之自身思想的不成熟,学生的劳动意识较为淡薄。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资源较为丰富的时代,在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使学生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情况凸显。同时受网络环境中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贪图享受劳动成果、却不愿承担劳动义务,整体上自律性较差,对劳动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以实践/实训类课程为主阵地,实现“三种精神”与课程教学融合培育的现实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学生才会更加重视劳动精神。只有通过劳动实践,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学习/训练/生产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在学生群体中践行劳动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树立向劳模对标、看齐的意识。理实一体类、实践/实训类课程作为专业实践、培养劳动意识、劳动精神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活动,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引导、劳模精神的熏陶,通过对标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实际需求,将“三种精神”的精神内涵与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信念的初步形成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学生从想干、爱干、苦干、实干到会干、巧干、干好、干完美,对于培养满足企业相关岗位职业素养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以理实一体类课程为载体的“三种精神”融合培育的路径探索

通过与电气/电力设备生产企业专家、高低压电气成套设备装配调试等相关岗位一线员工深入交流,与电气控制类课程密切相关的企业实际岗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概括总结如下:

职业信念方面,主要包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讲究公德;讲究质量,注重信誉;团结协作,甘于奉献。这与“三种精神”中的劳模精神高度契合。坚定的职业信念是企业员工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对职业的敬重和热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要求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岗位,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心存敬畏,对工作岗位的价值和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遵纪守法,讲究公德要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行业规章制度,倡导并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等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讲究质量,注重信誉侧重于树立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全面质量意识,诚实守信,按照服务承诺追求精益求精的服务境界;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则是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胸怀大局,看淡看轻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崇高境界,同时也是形成企业合力,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基础。

职业态度方面,主要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其不仅决定了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更是充分体现了员工的责任担当及劳动价值。主要包括着装规范,文明生产;爱护设备,安全操作;关注细节,精益求精;注重品质,敢于创新。这与“三种精神”中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无论是关注细节,精益求精还是注重品质,敢于创新,都强调了每一位不甘平庸的劳动者在岗位工作中对自己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具体体现。

职业技能方面,主要包括能够根据项目实际要求识别新产品的零部件及附件的名称、型号、规格等,并能够根据项目/产品的实际情况选用新产品的零部件;能够识别开关柜等复杂项目/产品的电气原理图、装配图、平面图及接线图等;能够按照技术文件要求完成开关柜、控制柜等柜体装配;能够根据装备需求设计、制作装配流程;能够根据装配流程按照国标要求完成装配,并能对装配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养成,依赖于长期的实际工作中虚心的学习和刻苦的训练。崇尚、热爱劳动,辛勤、诚实劳动与此密不可分。只有崇尚劳动,具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认同工作的价值和地位,让辛苦劳动释放出真正的价值魅力,让劳动者在企业乃至全社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进而不断汇聚起推动企业、社会发展的力量。只有热爱工作,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使得岗位员工由内而外的焕发劳动热情,做到乐于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只有辛勤劳动,形成敢于吃苦、乐于奋斗的行为品格,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超越自我。只有诚实劳动,在工作岗位中始终恪守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才能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完善自身技能、产品质量,才能进而实现员工个人劳动价值。

在充分调研电气控制设备生产企业的高低压电器成套设备装配工等岗位职业信念、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技能等核心素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职业素养要求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企业的7S管理规范、元器件检测、识图绘图等职业技能点为实施载体,以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为出发点,探索“三种精神”的融合培育与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的路径。见图2所示:

图2 “三种精神”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

(一)职业态度培养过程与劳动精神的有效融合

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采用7S管理规范,规范车间生产现场,包括生产设备的布局、工具仪表的摆放、物料的领用、现场环境的整理与清洁、安全及节约意识等,目的在于营造整洁高效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而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与企业竞争力。这离不开良好的职业态度,与劳动价值观的认同、劳动意识的形成以及劳动习惯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有意识地加强7S管理规范执行力度,对于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和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为主要内容的课堂管理,逐步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确保安全、以人为本的劳动意识,科学布局、取用快捷的劳动方式,清除垃圾、洁净环境并贯彻始终的劳动习惯以及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劳动美德。具体管理及考核内容包括:

1.“三清”原则:区分清理本次实训任务完成必需工具、器件耗材以及本次任务用不到甚至长期用不到的物品;将实训任务必需品类别及数量降至最低即清除非必需品及多余数量必需品;可有可无的工具、器件及耗材及时清理,以达到清爽。

2.“三扫”原则:扫黑-扫除垃圾、灰尘、纸屑等;扫怪-清扫实训设备存在的问题;扫漏-查找跑、冒、滴、漏的位置。

3.“三守”原则:守纪律-全员严格遵守实训室安全、出勤等规章制度;守时间-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任务;守标准-严格遵守实训着装、仪表及礼仪等守则;实训工服、安全帽、绝缘鞋及绝缘手套的正确佩戴,不仅是营造良好实训环境的体现,更是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具体过程。

4.安全三原则: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完成实训任务;及时发现并消除实训过程中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强化全过程的安全意识,重点提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点。

5.节约三原则:能用的工具、器件及导线尽可能地用;能够重复利用的实训耗材绝不轻易丢弃;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实训室资源。

实训室7S管理规范必须建立规章并做到严格执行,除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外,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全过程参照7S规范督促学生完成劳动任务,及时根据任务完成给予相应评价,指出不足,从而在实训中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进而认同和肯定劳动过程及强度,最终达到养成诚实劳动的良好品德。见图3所示:

图3 职业态度的培养与劳动精神的融合

(二)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

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项目等,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根据具体项目任务的技术要求,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真切感受企业般的工作环境,在实际操作中渗透和领悟匠心。

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从企业相关岗位要求的必备职业技能点出发,以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线径测量与接线端子制作、电气原理图/配线图的识图与绘制、控制配线工艺、低压电气元件识别与检修、控制线路调试与排故等职业技能养成点为出发点,以专业/行业密切相关的诸如“顶级焊工-高凤林”“天车专家-周汉生”“机电神医-刘源”以及“电网医生-张霁明”等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为实训教育载体,以先进事迹课堂分享、任务完成工艺质量自评/互评/点评等形式,同时通过技术标准/规范的反复强调、企业实际产品的展示、优秀学生作品的经验分享,在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过程中,积极营造“敢于争先、善于创新”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想干、爱干过渡到苦干、实干,最终实现会干、巧干,从而将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充分的融入,使学生逐步形成执着专注的精神状态,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一丝不苟的自我要求以及追求卓越的理想信念。见图4所示:

图4 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三)职业信念形成过程与劳模精神的有效融合

职业信念作为企业员工必备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职业素养的核心,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心态和职业价值观等,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劳模精神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劳模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孔祥瑞、许启金、荣彦明、陶建伟、戚红等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为引领,以学生分组、角色划分、技能比拼等为实施载体,通过角色分工、组内/组间比拼,促进学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品格的形成;以实训耗材的循环利用,遇到困难/困惑鼓励自主思考和创新等为实施载体,促进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逐步形成;以团结协作、组内/组间互相帮助、学习劳模的先进事迹为实施载体,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见图5所示:

图5 职业信念的形成与劳模精神的融合

劳模精神的培育应渗透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实训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能够在课堂中、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学生个人职业的发展。

四、 结语

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三种精神”的融合培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的能动性,进而形成多方的合力。在课程教学方面尤其是实习、实训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评价机制的设计和优化,更好的“三种精神”的核心元素,以切实可行的方式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为学生将来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劳模职业技能工匠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90后大工匠
劳模没来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光影视界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工匠神形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