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助力中国文化传播

2022-10-22周亮王妍

公关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周亮 王妍

(1.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外国语大学培训部 陕西 西安 71006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的传播至关重要。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复杂的、动态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清晰明确教学目标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在大学英语中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度和对文化差异的客观认识,使其具有在目的语国家得体的行事并开展人际交往所必要的文化理解力、态度和交际能力。而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要对新时期人才提出更高的跨文化交际要求。他们需要具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厚的中西文化知识积累、开放合理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对多元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习惯。他们不仅要有能力游刃有余的斡旋于母语文化和目的国文化之间,而且应能够借助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自身的文化根基,坚定母国文化主体性,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展现中华民族精神,让各国人民更好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

中国性+时代性的教学内容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条件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课程仍是偏向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性输入,而忽视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输入,导致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出现“重西轻中”的现象。很多课程教师指出,跨文化交际的课时量有限,教学过程中更侧重语言教学;教材中涵盖的中国文化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熟悉度较低,对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自身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中国文化在课堂中的讲授。要想打破这种单向度教学,我们有必要在跨文化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加重中国文化的比例,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信息均衡,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能够批判性认知每一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兼容西方文化精髓,夯实中国文化的根基,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使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过程中,具备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要重“量”更要重“质”。我们既要推崇经过历史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更要强调具有时代特色的当代文化要素。处于当今历史转型时期,在大学生跨文化教育中融入时代思政元素,植入爱国主义情怀,使其充分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障大学生跨文化学习可持续培养的关键所在。而针对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的文化内容,我们应当秉承批判地继承方针,客观求实,让学生能遵循真实公平的原则来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和古今文化差异,培养其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综合应对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国际视野,通晓现代思维的中国文化传播者。

互联网+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知识灌输和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特点,信息化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最广泛的、最新的文化学习资源。2019年《光明日报》曾对互联网教学创新做出评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和知识的传统边界,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联通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让青少年有更多获得感。”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通过互联网教育和网络辅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对资源的时代性、多样性需求,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体验,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补充与支持。通过数字媒介和虚拟领域窗口,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使用在线课堂联通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进行文化交流与讨论,开展在线协作学习活动,向世界宣讲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构建真实有效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时,互联网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每一个学生在网络端都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为他们对文化的个性化理解提供了保障。

在真实课堂教学中,使用刻板的书本内容进行单向式输入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让学生认为跨文化学习仅限于记住一些简单的文字性知识,完成书面性质考试,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真正得到应用,也没有机会在实践交流中验证自己的跨文化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对于跨文化交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性教学方法创新能够扩大学生的学习维度并激发他们探索学习的热情。有效的跨文化社交需要学生的内驱力,要有了解其他文化的欲望和好奇心,更要有传播母国文化的意识和责任心,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学生能够将所知所学运用在真实跨文化交际场景中,进行浸入式学习。通过“翻转课堂”“情景模拟”“文化体验”“实际宣讲”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枯燥的课本知识中走出来,将知识体系延伸至课外乃至社会实践中。比如在讲授“中国传统服装”相关内容时,首先允许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所发布的相关内容,并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过独立思考后存在的困惑,如“可以穿唐装或汉服参加正式场合的会议吗?”“古代的服装能够代表现代的中国文化吗?”“相较于用汉服体现中国文化,现代服装的舒适度是否更重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情景模拟辩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节奏把控并给出适当点评与反馈。在充分理解该话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服装文化中西方互鉴”活动,利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优势讲解中国传统服装特点,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领悟文化的变迁和多样性,最终使学生明白中国文化的韵味和深度不仅体现在服装的样式,更多是则从服装中折射出的朝代政治生态、人民生活水平、思想文化包容程度以及中国在时代变迁中的进步等,而这些内在的因素才是他们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应向国际社会展现的中国风貌和文化底蕴。

中国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智慧和思想道德营养,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打造适合时代特色的跨文化交流载体,不断拓展中国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