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深剖捷克CZ ZKM步枪

2022-10-22刺刀

轻兵器 2022年10期
关键词:枪机弹匣枪械

□刺刀

人们都知道以精准闻名的AR,也知道以可靠著称的AK,但很少知道既精准又可靠的CZ ZKM底缘发火步枪。检索这支枪械相关的资料,发现它从来没有被某个国家列为制式,也从来没有因市场竞争而惨遭淘汰。在诞生至今的70多年里,系列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下,另辟蹊径地走了运动竞技及青少年射击的生存路线,无数枪械爱好者人生中的第一次射击经历“献给”了它。看其外观,国内的爱好者们都很眼熟,能说出它的名字——健卫8小口径运动步枪。错了!这不是健卫8,而是健卫8它爹。相反的是,欧美爱好者却把健卫8/9/15称为CZ 452 ZKM。虽然两者看似大同小异,但实际上细节差异显著。我国有健卫、快鹿、峨眉和雄鹰等多个驰名的民用枪械品牌,每个品牌下又有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他们几乎全是国外知名枪械的仿制品,健卫8就是仿制CZ ZKM步枪而成,两者外观造型的相似是国内外爱好者混淆它们的原因所在。下面笔者结合CZ 452-2E ZKM步枪的三维数模,对它的结构特征和细节设计进行深度剖析,让爱好者对这支世界著名的枪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CZ ZKM系列步枪的发展历史

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枪械设计师Josef Koucky向武器制造商Zbrojovka Brno推介并议定联合开发他设计的0.22英寸口径底缘发火枪弹步枪。这次合作非常成功,向世界推出了一款质地精良的步枪,并以彼此的名字、定型年份和版本号命名为“ZKM 451”,字母Z、K、M分别是Zbrojovka Brno、Koucky、Malorazka(中文意为步枪)三个单词的首写,数字“45”表示起始生产的年份为1945年,“1”表示其是第1个版本。在1964年之后,Zbrojovka Brno推出了第二版,数字“451”更新为“452”,该版本是在首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系列优化,变化较大的是可调节的瞄具,能在200m射程内调节高低或方向。大约在1982年,又一次对瞄具和枪托进行了优化设计,这个版本也就是倍受美国市场追捧的ZKM 452 Model 2E。1995~2003年间,为适应市场的变化,为产品再次注入活力,再次进行优化,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扳机系统,型号代号为CZ 452-2E ZKM。直到2004年,又推出了两个版本,一个是CZ 453,带有重型枪管和新的发射机构;另一个版本是CZ 513 Farmer,它是以CZ 452-2E ZKM为基础的优化版本。至今,已开发出更多版本,而且各种新旧版本在同步销售,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少年步枪。

CZ 452-2E ZKM步枪三维图

ZKM 451步枪。其中数字“45”表示起始生产的年份为1945年,“1”表示其是第1个版本

ZKM 452步枪诞生于1946年后,相比第1版,可调节瞄具是较大变化

CZ 453步枪,带有重型枪管和新的发射机构

CZ 513 Farmer步枪

总体结构,势合形离

CZ ZKM系列底缘发火步枪属于栓动步枪,工作过程中的开锁、抽壳、抛壳、推弹进膛及闭锁等动作全部依靠手动操纵拉机柄完成。全枪由枪管组件、扳机部件、枪机组件、弹匣组件、枪托组件等组成,在形体与结构方面势合形离。其中枪管组件是全枪的承载基础,与枪托组件之间通过两个螺钉结合,采用弹匣供弹,弹匣卡笋设置在弹匣座的前方,显得比较隐蔽。机械瞄具由可调的缺口式照门与可调的矩形截面准星组成,在机匣顶部设有燕尾导轨,可以装夹光学瞄具。

闭锁机构,不落俗套

CZ ZKM步枪与一般栓动步枪差异较大的是采用了间接的拉机柄旋转式刚性闭锁原理,它将闭锁槽设在机匣尾端,闭锁突笋设在拉机柄对侧,通过拉机柄间接地完成闭锁。拉机柄从尾端套装入枪机后受到手动保险的限位,在轴向不能从后端退出,在周向只能在限位角度(90°)范围内转动。当推动拉机柄向前运动到被限位时顺时针(向下)转动,闭锁突笋和拉机柄根部进入闭锁槽内,形成闭锁。当枪机组件在闭锁状态时逆时针回转拉机柄到被限位处完成开锁,过程中枪机始终都是不动的,这对凸缘式弹药的供弹和退壳非常有利。

CZ 452-2E ZKM结构组成图

一般栓动步枪的枪机与拉机柄在几何关系上是垂直的,加工这类零件在材料利用、制造工艺和成本控制方面难度不小。CZ ZKM步枪将枪机与拉机柄采用分离式设计,有利于机构设计的同时还简化了制造工艺。这种别具一格的枪机方案显得非常简单,与二战时期主流栓动步枪完全不同,有自己特有的结构特征。

抽抛壳机构,自成一格

抽抛壳机构由枪机、抱弹齿、抽壳钩、抽壳钩簧和抛壳挺等零件组成。如抽抛壳机构细节图所示,枪械发射0.22英寸口径的底缘发火弹,枪机的弹底窝直径尺寸远比底缘发火弹的凸缘要大,弹底窝下方有开口,击针孔设置在弹底窝中心的正上方。在弹底窝的两侧设置抱弹齿和抽壳钩,二者利用尾端插入枪机限位孔并卡在枪机上的抽壳钩簧限位,在簧力作用下两者形成钳夹原理约束弹壳。抽壳钩簧为硅锰合金钢带折弯成开口圈状,卡在枪机上的安装槽内。枪机在推弹入膛时,弹底凸缘挤进弹底窝,弹性抽壳钩随即钩住弹底凸缘,这为可靠抽壳创造了有利的工作条件。在抱弹齿的下方有抛壳挺槽,抛壳挺设置在枪机导引板上,枪机后移的过程中从抛壳挺槽突出的抛壳挺将抽出的弹壳顶出。

闭锁机构

抽抛壳机构的独特在于抱弹齿与抽壳钩的钳夹原理和抽壳钩簧的作用机理,这种结构在枪械上属于非常独特的机构。

击发机构,两次加载

承担击发功能的主要构件是击针。击针头部为扁平状,其与后部击针杆的轴线平行错开,击针杆为中空,内部装有击针簧和击针簧杆。枪机内部有与击针形状相对应的击针孔,尾端有沿径向贯穿的引导槽。沿击针孔依次装入击针、击针簧和击针簧杆,击针上的保险凸笋和挤压凸笋卡在枪机尾端的引导槽内,依靠孔内过渡处的台阶控制击针的突出量。

击针结构和击发机构状态图

拉机柄在旋转开锁过程中,其后部的凸轮面强制击针向后运动,击针簧第一次被压缩。在枪机向后运动过程中,击针上的挤压凸笋在凸轮面处限制拉机柄的转动,防止拉机柄改变开锁状态而影响复进。在前推拉机柄过程中击针被阻铁扣住,拉机柄推动枪机继续前移并旋转至闭锁,挤压凸笋与凸轮面的接触关系自动解除,击针簧第二次被压缩。击针处于待发位置,扣动扳机释放击针后,击针依靠击针簧释放的能量平移撞击弹壳底缘发火,所以这种击发机构的本质属于击针平移式击发机构。

保险机构,巧不可阶

CZ ZKM步枪设有手动保险,通过控制击针来实现保险功能。在保险状态时,手动保险上的击针限位齿限制击针沿枪机上的引导槽运动。只有枪机处于闭锁状态,且击针在待发状态时,手动保险才能在保险状态与发射状态之间转换,如保险机构细节图的左上图所示,其余任何状态下都无法进行。

抽抛壳机构细节图

保险机构细节图

击针必须被阻铁扣住,即击针处于待发状态时,手动保险才能在保险状态与发射状态之间转换,转换角度为为45°。在转换至保险状态时,手动保险在转动时会将击针向后推动,迫使击针与阻铁分开;从保险状态转换至发射状态时,手动保险松开击针,击针重新被阻铁扣住,此时手动保险上的让位槽与枪机上的击针引导槽对齐,击针能够沿引导槽运动。这样的机构动作从根本上排除了手动保险转换时意外击发的可能。

另外,该枪还有三重闭锁不到位保险功能。当枪机闭锁旋转不到位时,拉机柄不能给手动保险让位,从而手动保险无法转动;闭锁突笋不能给扳机簧杆让位,扳机不能完成发射;即使意外击发时,击针会撞在拉机柄的凸轮面上,而不会撞击弹壳底缘。要确保击发机构、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可靠运行,枪机必须闭锁到位,这种通过机构特征强制准确操作的设计思路,最大化地增强了枪械的安全性能。

从保险原理看,通过巧妙的结构特征设计,借助击针簧的弹力使击针、枪机、击针簧杆和手动保险相互限位,各构件位置关系合理,具有盲操辨识、高度可靠的特点。但从民间反映的情况看,这种重复保险也是CZ ZKM步枪被吐槽最多的缺点之一。它的操作与主流步枪有所差异,要将手动保险在保险状态和发射状态之间转换,首先必须确保闭锁到位,然后向前推手动保险,习惯了其他栓动步枪的用户面对这个操作严格保险的机构,说它是反人类操作。真的吗?未必!

发射机构,管天管地

ZKM步枪的发射机构主要由扳机、阻铁、阻铁簧、扳机簧杆和扳机簧等零件构成。扳机和阻铁由轴固定在机匣上,阻铁和扳机分别与机匣之间装有对应的圆柱压缩弹簧,阻铁头部伸入枪机底部的圆槽内对击针限位,同时也防止枪机在后拉时脱出。扳机头部利用横穿的圆柱销迫使阻铁转动。扳机为可调的二道火扳机,在扳机簧杆上装有扳机簧和调节螺母,通过拧转调节螺母改变扳机簧的预压力。在扣动扳机时,扳机先压缩扳机簧转动,当头部的圆柱销与阻铁产生接触时带动阻铁转动,此时扳机力显著升高,由于扳机对阻铁的控制敏度较高,很小的二道火转角就解除了阻铁对击针的限位,扳机继续转动时被扳机簧杆顶住,避免了扳机力陡变对精度的影响。为了增强发射机构的轻触操作,阻铁与击针之间的贴合量偏少,扳机力约22N左右,但很多人依然嫌大。

发射机构图

发射机构在承担发射功能的同时还兼具对枪机的限位功能,枪机在开锁后拉时,阻铁头部限制枪机的继续移动距离。当需要拆卸枪机时,后拉枪机到最大距离时将扳机扣压到底,解除阻铁对枪机的限位后继续将枪机向后拉动即可卸下,如果过程中扳机没有被松开,枪机会被扳机簧杆限位,松开后限位自动解除。在按压扳机解除阻铁对枪机的限位时,就会发现扳机的转角比发射时偏大,枪机在开锁状态时为扳机簧杆的移动提供了让位空间,扳机能够转动更大角度,从而带动阻铁解除对枪机的限位。这一结构使枪械省去了限位机构,充分应用了枪械设计中的一件多用,一件多能思维。

机械瞄具,视微知著

在枪管前方设有准星部件,与枪管之间过盈装配。在准星座的前斜面设有安装准星的燕尾槽,利用定位螺钉将其固定,在调节高低时沿着倾斜的导轨移动准星来改变准星的高度。为了消除瞄准时可能的反光现象,特意在准星座的后斜面添加直纹,将准星的观测面设为弧形,并用一个较大的护圈遮挡准星的外围光线,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为了克服反射光线对瞄准视觉的细微影响,使枪械在强光环境中精确瞄准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表尺座与枪管之间通过横销固定,表尺结构与二战时期经典步枪的表尺相近,但在功能和特征上已发展到极致水平。与AK的瞄具相比,在结构和功能上优势显然,照门座通过卡笋固定在表尺上,使用时按压卡笋解脱限位,移动到目标位置后松开卡笋并自动定位。缺口式照门安装在照门座上,它的下方有对称的三角缺口,利用两个从侧面拧入的定位螺钉对其限位。照门上的缺口为U型槽结构,视景出口为扩口喇叭状。表尺上有左右错开排列的8个射程分划,最小射程为25m,最大为200m,分划间隔为25m。

枪管组件,避繁就简

枪管组件由枪管、机匣、照门部件、扳机部件和和弹匣座等零部件组成。机匣为圆管状,前端与枪管通过螺纹结合。在枪管尾部有抽壳钩和抱弹齿的让位槽,尾部低端有安装枪机导引板的台阶。机匣的后下方有安装阻铁和扳机的圆孔或让位槽,尾部设有闭锁槽、拉机柄引导槽或保险状态指示(红色),顶部设有高度偏低的燕尾导轨,燕尾导轨的高度较小,装入光学瞄具时在导轨顶部位置处存在较大间隙,视觉上显得不稳固。

供弹机构

供弹机构由弹匣组件、弹匣座和枪机等零部件构成,枪机的前端下部为T形,两侧的平面用于止转限位,在枪机前后运动时只能平动。弹匣座内安装有弹匣卡笋,利用两个螺钉将弹匣座固定在枪机导引板下方。

机械瞄具。上为准星结构,下为照门结构

弹匣及供弹机构图。上为弹匣,下为供弹机构

弹匣由弹匣体、托弹簧、托弹板及其他零件组成。其中弹匣体的结构与一般焊接弹匣不同,它由两个钣金冲压侧板和前后各一个支撑板铆接而成。弹匣为直插式的单排结构,要装入凸缘式枪弹,在弹匣体上必须设置引导枪弹装入时有序排列的引导槽,所以它的内部是圆弧结构,通过钣金冲压成形的圆弧特征确保相邻枪弹合理的位置关系。在弹匣体后部支撑板的底部孔装有弹匣底盖限位销。弹匣内装有托弹板和托弹簧。装弹时先将枪弹的凸缘部位放到抱弹齿的前方豁口,压入弹匣的过程中同时向后推动,这个动作与霰弹弹匣的装弹动作相近。

枪托组件

CZ ZKM的枪托材质主要有胡桃木或山毛榉两种。枪托外形简洁、质感硬朗,内部空腔规整,底部有金属包铁。扳机孔处有钣金折弯成形的金属护圈,枪托前后下方各有一个背带环,所有连接到枪托的金属零件全部用螺钉固定。从总体来看,枪托的干练简洁特点非常显著,在细腻纹理和硬韧材质的衬托下,散发着简洁美观、卓尔不凡的气质,直接提升了全枪的品质。

枪托组件结构图

综合评价

从全枪设计的结构细节来看,它将二战时期多种栓动步枪的优势集于一身,在设计中深度挖掘细节特征,并将栓动枪械的用户体验全面注入设计。凭借简单的机构原理和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其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在精度、人机工效、工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的性能优势显著,加之CZ公司在枪械领域的盛誉,CZ ZKM占据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枪机弹匣枪械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TS12霰弹枪
枪械的“外挂神器”
世界名枪印象(8)
前装枪时期的打火枪枪机(下)
“匣”路相逢:雷明顿B70DM PK莫斯伯格6B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