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的战场幽灵:俄制“立方体”巡飞弹

2022-10-22王岐朋尉威王韩

轻兵器 2022年10期
关键词:飞弹立方体战场

□王岐朋 尉威 王韩

多重角度分析——发掘“立方体”特点优势

“立方体”巡飞弹由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旗下的ZALA Aero公司研制,它小巧易携,长950mm,翼展约1200mm,这个尺寸甚至比俄军单兵携带的火箭筒尺寸更小(俄制RPG-7火箭筒战斗状态下长960mm);它易于使用,在野战环境中,“立方体”巡飞弹除了可以从飞机上发射外,也可以使用便携式弹射器发射;类似于AK-47,造价低廉也是该武器突出的优点,与价格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的无人机相比,“立方体”巡飞弹成本控制在数百美元~数千美元区间,连电池都是极普通而廉价的18650电池。

基辅街头被乌军击落的“立方体”

“立方体”具有较强的任务适应性,可根据实际作战需求搭载不同战斗部或探测设备,遂行火力突防打击、战场侦察监视、情报搜集等作战任务。“立方体”因其雷达截面积小、隐身集成设计、低噪电动机及螺旋桨等特点获得了极强的突防能力,其巡航速度最高可达130km/h,并可携带最多3kg的有效载荷滞空30min。

“立方体”巡飞弹首次在IDEX-2019国际展览会上展出

俄军士兵使用“立方体”巡飞弹

在便携式弹射器上处于待发状态的“立方体”

同时“立方体”具有不同于传统武器的打击方式,其配备目标探测系统和数据链,后方操作员能够看到巡飞弹发回的图像,据此操纵巡飞弹攻击目标。发射后,“立方体”可以在空中盘旋以检测目标,然后从目标上空攻击,打击装甲车辆防护薄弱的顶部。这些优秀的性能使“立方体”足以打击地面和海上的敌方基础设施以及轻装甲目标。

客观认识事实——发现“立方体”缺陷不足

“立方体”的整体设计可圈可点,其采用宽三角翼布局,由机载电池驱动。这样的设计使质量大大减轻,进而提升最大飞行速度,延长滞空时间,但采用后置动力系统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即“立方体”在俯仰轴上机动性不好,因此“立方体”对移动目标打击效能差强人意,而采用火箭的“X”型空气动力布局则没有这方面的缺陷。俄军在“柳叶刀”巡飞弹中对此进行了改进。

在巡飞弹这个新兴技术领域,美军要胜过俄军。以“立方体”与“弹簧刀”两款巡飞弹为例,“立方体”于2016年首次被俄军投入叙利亚战场,而“弹簧刀”早在2013年就已经活跃在中东地区,取得了大量战绩;当“立方体”2019年正式公诸于世时,弹簧刀-600的研发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因此“弹簧刀”在技术上显然要比“立方体”更成熟,在性能上弹簧刀-600也明显胜过“立方体”,加上美军在信息技术上的传统优势,“弹簧刀”的实战表现要优于“立方体”。

通过分析基辅街头的“立方体”残骸图片,这枚巡飞弹没有爆炸,目前尚不清楚这是由于武器系统自身故障还是乌克兰的电子干扰所致。通过这点也可以看出,虽然“立方体”在叙利亚战场上完成了实战测试,并完成了一系列作战任务,但在武器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抗电子干扰方面还有待加强。

发掘新颖亮点——揭秘“立方体”特色功能

类似于其他型号的巡飞弹,“立方体”可以通过输入目标的坐标来进行打击,也可以通过电视指令制导对目标进行打击,这是现阶段巡飞弹比较常见的两种工作模式。而“立方体”还具有另外一种独特的工作方式,即其可以导入目标的图像,进而索敌打击。例如导入美军M-ATV车辆的图像后,“立方体”将在战场上寻找类似的车辆,识别之后进行攻击。

目前来看,由于缺少有效的实战检验报告支撑,我们对该种工作方式的可操作性以及打击的精确性等无法做出有效评估,但这一新颖的工作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战意义,这意味着“立方体”具有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目标、做出决策的能力,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决策的优先级上升。

“立方体”巡飞弹命中目标爆炸的画面

人工智能的进步使武器系统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从武器及战争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样的趋势也更加明显,武器系统最终可以自行决定打击什么目标。根据ZALA Aero公司的介绍,应用于“立方体”上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多的是对其进行飞行校正以击中操纵员指定的目标,但是“立方体”应用此项技术表明,我们正朝着使用更多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向发展。

深入俄乌冲突——探究“立方体”使用手册

5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立方体”巡飞弹在乌克兰打击美制M777榴弹炮的情况。视频显示,“立方体”首先进行有效而精确的侦察,确定打击目标,在此过程中,目标并没有察觉到自身将要遭受到打击,而是继续进行战斗准备,最后被“立方体”命中。

“立方体”巡飞弹采用后置动力系统

俄制“柳叶刀”巡飞弹采用火箭的“X”型空气动力布局

“立方体”巡飞弹下方的摄像头是其重要的部件

虽然官方公布的视频仅有短暂的23s,我们亦可以分析出诸多有效信息:首先体现了“立方体”优越的性能,在“立方体”侦察搜索的一系列过程中,榴弹炮阵地上的士兵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打击目标,正如上文所说,“立方体”配备的螺旋桨和电动机性能优越,其在作战过程中几乎是静音的。但这次行动也暴露了“立方体”的一些问题,“立方体”并没有对敌方人员及武器造成有效的毁伤,更像是一次“威慑”而非“打击”,这说明该款武器的打击效果还需要加强。同时可以看出,“立方体”在打击的过程中出现了飞行状态不稳的情况,这直接造成了打击效果的降低,因此也就印证了上文我们所分析的:没有采用火箭式布局的“立方体”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可操纵性比较差。

俄国防部发布的视频截图,展示了“立方体”巡飞弹对M777榴弹炮的打击

综上,“立方体”造价低,性能优越,但是打击效果以及可操纵性差强人意。因此集群作战将是使用“立方体”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采用蜂群战术的“立方体”无疑具备如下四 方面优势,一是“立方体”成本低廉、功能单一,可大幅压缩研发与采购成本;二是可增加传感器及攻击武器数量,使俄方在局部战场中拥有一定空中装备数量优势;三是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如在空对地作战方面,无人机蜂群可遂行区域侦察、防空压制、电子对抗、火力诱骗、火力打击等任务,而在城市作战方面,蜂群除遂行抵近侦察、对高价值目标实施杀伤、散发传单标语外,还可在推进过程中为地面部队提供护航,吸引火力,使之顾此失彼,难以招架;四是操作简单,使用“立方体”的士兵只需经过基础培训就可以轻松上手,快速形成战斗力。

“立方体”的机体由塑料和复合材料制成,不反射无线电信号,紧凑的尺寸使其不易被目视,因此使用传统的防空系统来对抗它们是无效的。对基辅地区乃至乌克兰全境的乌军而言,他们对付无人机蜂群战术的武器只有传统防空系统,而像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硬毁伤系统压根没有,电子干扰压制系统同样也在全球范围内落后。

俄军一旦利用“立方体”无人机以蜂群战术投入后续作战,未来战场的态势会有很大的改变,乌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棘手局面!

猜你喜欢

飞弹立方体战场
叠出一个立方体
战场新秀巡飞弹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图形前线
不同动力型式的巡飞弹总体参数对比分析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折纸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