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神走下圣坛
——论《奔月》与《家》的神话重写

2022-10-22王科州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835000

名作欣赏 2022年29期
关键词:后羿世俗嫦娥

⊙王科州[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是众所周知的经典神话。据考证,这两则神话的雏形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散见于《淮南子》等文化典籍中,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演变成了不同的版本,经历了这些复杂的流变后,到20 世纪20 年代进入了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的研究视野和文学创作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是时,茅盾撰有专著《神话研究》,郭沫若于1922 年4 月2 日写成童话剧《广寒宫》,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神话,并给后世留下了一部风格奇特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奔月》(1926)就是以神话人物后羿与嫦娥为原型写成的小说。《奔月》这篇小说既有《故事新编》惯有的“油滑”,又有鲁迅独特的心路历程和深刻思考。及至20 世纪末,青年作家红柯也创作了同一题材的小说。在《家》中,红柯不仅赋予他们创世神话的神圣使命,还融合了诗性的现代观念和古朴的原始思维。不论是鲁迅的《奔月》,还是红柯的《家》,后羿和嫦娥都已然走下圣坛,接受世俗生活的考验与锤炼。

鲁迅在创作《奔月》时匠心独运,将后羿这个往日的英雄置身于凡俗事务中,在重新演义这个英雄人物的过程中融入了作家自身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历程。《奔月》和《铸剑》是鲁迅经历了“女师大学潮”(1925)、“五卅运动”(1925)和“三一八”(1926)惨案后,被迫离开北京在厦门和广州写作的。“这两篇作品所表现的是战士的命运和战士的道路的严肃主题。”“但就精神上有某种想象而言,它又确实有现实的投影,特别是鲁迅当时心情的投影。”即《奔月》折射了鲁迅现实的困境。

在《奔月》中,鲁迅把后羿拉回到日常生活情景中,抹去了他身上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神光,将其还原成为常人、凡人。在小说中,后羿与嫦娥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要面对柴米油盐的普通夫妻。家有使女仆人若干,平时男主外女主内。后羿外出狩猎收获很不理想,心里颇为踌躇,嫦娥只是“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而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了一年多。面对他的支支吾吾,“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嫦娥的不满和抱怨,像极了自私又刻薄的小市民,她“骄横跋扈、薄情寡恩”,在这个家里,后羿感受不到嫦娥的关爱、体贴和温暖,嫦娥也感受不到后羿的惶恐和愧疚,她只关注吃食,只一天天地厌烦吃乌鸦炸酱面,对后羿冷言冷语并时时赏以白眼。现实的尴尬境遇,让后羿想起当年。可这些都成了遥远的、渐渐虚化的背景,现今的世俗已不需要英雄,英雄的辉煌已不再,英雄的旷世之才也无用武之地。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后羿无疑是个失败者。

后羿曾经用神箭为民除害,而此时的他却处于落魄的境地。在家,门庭冷落,生活窘迫,妻子不理他;在外,人们早已忘记了他,老婆子因自家的母鸡被射杀骂他是骗子。最令人痛心的是,学生逢蒙从他那里学会了箭术,却造谣诬蔑他,将他的功绩据为己有,最终用暗杀的方式恩将仇报。后羿很不齿逢蒙的行径,他教训道:“但这些话你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捣什么鬼?俺向来就只是打猎,没有弄过你似的剪径的玩意儿。”在逢蒙的叫骂声中,后羿跨上马,径自走了。他绝望地摇头,逢蒙“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后羿在忍饥挨饿中感慨:“偏是谋生忙,便偏是多碰到些无聊事,白费工夫!”后羿的遭际,源自于他的正直、天真和傻气,他只知为人,不知防人,好心办了坏事,甚至好心得不到好报。

“逢蒙对羿的陷害又暗示了当时青年学生高长虹与鲁迅之间复杂的关系,所有这些都赋予作品以现代意味。”高长虹是狂飙社的主要成员,在1924 年12月认识鲁迅后,曾得到鲁迅很多指导和帮助。他的第一本散文和诗的合集《心的探险》,就由鲁迅选辑并编入《乌合丛书》。鲁迅在1925 年编辑 《莽原》周刊时,高长虹是撰稿人之一。但到1926年下半年,因《莽原》半月刊的编辑韦素园(当时鲁迅已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压下了向培良的一篇稿子,高长虹对韦素园等进行指责,并对鲁迅表示不满。同时高长虹又利用鲁迅的名字进行自我宣传,鲁迅撰文予以揭露和澄清,高长虹进而攻击鲁迅,不断地对鲁迅进行诋毁。逢蒙身上就有高长虹的影子,鲁迅做这篇小说“和他开了一些小玩笑”。鲁迅对于高长虹这样的利己主义者的做法——“见可利用则尽情利用,倘觉不能利用了,便想一棒打杀”,很有些悲愤之言,看到“活着他不能吸血了,就要打杀了煮吃,有如此恶毒”。曾是先驱者的鲁迅此时成了公众的敌人,他的超前注定了他被时代冷落的命运。“一面是觉悟,一面是不得不面对沉沦。先驱者的寂寞、苦闷也源于这里”。

小说最后,嫦娥偷服了仙药,飞上月宫,后羿的英雄豪情被激发了出来,他很愤怒地让使女拿出他的射日弓和三枝箭来射月:“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他试图挽回,但月亮只一抖,依然毫无伤损地悬着。最终后羿让使女去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自己吃饱睡足,明天再去找道士讨仙药,吃了追上去。后羿虽然失败了,可他依然不失战士的本色,正如女乙和女辛所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

后羿是鲁迅要着力颂扬的“中国的脊梁”,可他的周围却是嫦娥那样庸俗的女人、逢蒙那样精于算计的恶毒青年、老婆子那样不辨是非的无知民众,这一切都令他分外的寂寞。在《奔月》中,鲁迅写出了战士的遭遇和心境,他在后羿的身上倾注了自己的现实经历和复杂的情感体验。之于新文学,鲁迅是个当之无愧的巨匠,他在思想上激烈地反传统,但在伦理实践中,却又恪守传统,他有一桩包办婚姻,与许广平恋爱让他犹疑。后羿与逢蒙的师生关系,折射了鲁迅与以高长虹为代表的青年间的现实冲突与矛盾。逢蒙对后羿的利用和击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后羿的失败,即作为先生的失败,因为逢蒙这样善用阴谋的学生是后羿这样不善打理俗务的先生教出来的。这正是鲁迅对自我的反思。老婆子之言表明民众对英雄的记忆已被篡改。一旦英雄的传说在民众中消失,就意味着英雄的社会性死亡。后羿就此沦为一个悲剧英雄。

在鲁迅的《奔月》里,后羿由英雄变为了凡人,他面对的不仅是外在的冷落、遗忘,弟子的背叛与亲人的离弃,更是昔日的战士失去了对手的倦怠与无可着落,以及纠缠于琐屑的日常生活,自身精神的平庸化。实际上,这篇小说寄寓了鲁迅对先驱者命运的思考,渗入了鲁迅自身的生命体验,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救赎。

《奔月》中的后羿、嫦娥在日常生活的磋磨下走向了溃败。嫦娥耐不住清贫,独吞仙药飞向月宫。后羿英雄末路,败于世俗,他作为英雄的意义和价值被繁复的日常消解。继鲁迅之后,有数位作家以后羿和嫦娥为原型,进行创作。如红柯的短篇小说《家》(1999)、李洱的《遗忘》(1999)、叶兆言的《后羿》(2005)等长篇小说。

《家》的开篇即写后羿和嫦娥穿兽皮,住洞穴,射日英雄后羿化身为一心要过上好日子的“疯狂原始人”——天微微发亮,后羿就去林中的空地上建房子。他深深地懂得过日子跟当英雄不是一回事,并且坚定地认为:“过日子不是媳妇一个人的问题,是大家的问题。”后羿盖的仿造天宫的房子,开启了他们幸福的生活。但后羿也有不走运的时候,拿回来的全是乌鸦,做炸酱面都不行,嫦娥不想为难丈夫,自己到野外去想办法。她遇见了一种有乳香的草穗,尝到了草穗的美味后,她突发奇想把种籽下到地里,让粮食完成了关键的一步。这便是小麦。嫦娥离开神位到人间就变悍了,她改掉了很多好习惯,不吃剩饭是个例外。她固守着这个“例外”,把它当作与上天唯一的联系。“地上很多妇人在仿效她,人类从粗糙走向精致,走向高雅。地上开始出现第一批贵族气质的妇人。”

嫦娥发展种粮大业,后羿的事业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即由狩猎转为驯养,他驯养的野兽有狗、山鸡、马、野猪等,这是他在不需要英雄的后英雄时代里英雄价值的最终体现。其间,嫦娥成了后羿的人生导师:“狗通人性,人这么待你你就惨了。”当时后羿有许多崇拜者,也有一批学生,学他的箭法。她给了后羿一个忠告:“因为你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英雄喜欢大家拥戴他给他摇尾巴。”“人摇尾巴但人不吃屎,不吃屎的狗是很可怕的。”嫦娥喜欢鸟的自由,后羿便赶回一群山鸡驯养;后羿捉马遇挫,嫦娥点拨他说:“兵器对付不了的就需要用智慧。”后羿想射些能在屋里饲养的大猎物,抓了两只活猪饲养。他们把猪养肥宰杀后很放肆地吃肉,很快就胖了起来。“后羿的睡眠也多了,吃饭也很贪,啃猪蹄子猪肘子龇牙咧嘴。”嫦娥喜欢吃肉馅饺子,她无法忍受狼吞虎咽,就做馄饨。后羿沉迷于养猪事业不能自拔,他成了黑胖子,“当年英俊潇洒的劲儿荡然无存,简直是个大猩猩”。后羿扩大了养猪的规模,人们慕名而来,后羿很慷慨地把猪崽白白送人,还指点他们造房子。后羿请来先生造了个“家”字用朱砂写在横匾上。后羿和嫦娥分享他的喜悦,两人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羿认为养家不能靠麦子,要靠猪。有肉吃有人抬举,他想就这么一直过下去,为了长生,他骑快马到天山拜见西王母讨了两粒仙丹。可嫦娥怕长生,她已有身孕,回不到天上,又不甘心在地上与猪为伍,就看见了月亮。她吞了两粒仙丹飞向月宫,因赶得太急而早产,生下英俊的儿子青蛙。后羿这时才明白“英雄以及向往英雄的男人,不可能过猪一样的生活”。自此,后羿把马背当作英雄的家园、男人的家园,嫦娥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在林子里遇到他的学生,也遇到了他肮脏的死亡。逢蒙回到老师的家鸠占鹊巢做了主人,娶了漂亮的媳妇,卖猪崽、高价卖麦种。逢蒙家业兴旺,让人写个镀金的“家”字挂在门上。

《家》写的是后羿和嫦娥被逐出天宫以后在凡俗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在世方式或生存方式”,对后羿而言,“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充满希望的世界”。他积极开拓,努力进取,力争早日过上有“家”的生活,“‘家’是个体肉体和心灵的起点和归宿”。有了家才有一切。嫦娥起初没想过要回天庭,她的固执让她在不经意间引领了凡世的风尚,在开启民智和教化方面功不可没。在驯化、饲养野生动物,解决住、吃、行等日常难题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过气了的英雄,后羿发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成就自身的路径,他很快就适应了平庸而单调的日常生活。嫦娥在窥见日常生活的真谛后,依然对神性抱着期待和幻想,她指出了后羿不懂人性、不通世故的致命缺陷,甚至预言了后羿的死亡。从表面看,小说遵从世俗,写了“家”的诞生,其实这背后大有深意。“‘即使是最为普通,不起眼的生活形态’,也是对更为普遍的社会和文化秩序的表达。”后羿代表的是人性,即神沉沦世俗后,选择了顺势而为;嫦娥代表的是神性,即神在世俗的式微,不愿妥协被异化。后羿与嫦娥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与神性的较量,青蛙的出生证明嫦娥最终向世俗做出了让步,从侧面反映了世俗的强大,以及嫦娥在日常生活中的窘境。人性是自私和贪婪的,后羿打拼来的一切,甚至连她都是别人可以图谋的对象。嫦娥也因此更推崇神性。可神性与人性,谁比谁更高贵呢?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只以无与伦比的夸张写了狗性及其哲思;天宫的诸神深谙狗的脾性,他们干了狗事还让人感觉不到他是狗。狗性亦即兽性,它逐渐演变成人性的一部分,“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只是人性”。这恰恰暗合了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个时代:神、英雄和人的时代。

无论是奔月的神还是发家的神,他们都不是以前的神了;在神已经介入和干预了的俗世,人也不是以前的人了,而狗在被动的历史中主动生存,做起摇尾巴这样的原始动作始终得心应手。在日常生活世界这个场域,三者的存在无不昭示着乌托邦精神,一切美丑善恶都发端于此,毋庸置疑,世俗是最后的赢家。

对于历史/神话题材的“重写”式创作,学界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尽可能地查阅、掌握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做到言必有据,在写作过程中力求还原人物、事件,呈现历史的本来面目。一种观点认为,可根据创作需要灵活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在主要人物、事件真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赋予历史人物、事件以新的内涵,同时,也可根据写作的需要,适当地创造出史书中没有记载的人物或事件,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物、事件就成了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或符号,具有了现代性特征。显然,鲁迅和红柯的做法属于后者。

《奔月》和《家》都对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逢蒙杀羿等神话进行了重写,不同的是,鲁迅对神话人物进行旧瓶装新酒式的“新编”,通过塑造嫦娥、逢蒙、老婆子等人物形象来映射现实,因此,在《奔月》中,既有英雄的失落,又有英雄功绩被遗忘甚至篡改的悲哀,这是世俗对神性的解构,也是英雄对自我的消解。红柯着力摹写的则是走下神坛的后羿,在世俗中日渐沉沦,贪恋安逸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身份和使命。嫦娥一直保留着对神格的怀念,凡人的生存哲学让她不安,凡间无处安放她对优雅和崇高的追求,她最终选择了逃离。在人物设置上,红柯没有如鲁迅那般虚构了女庚、女乙、女辛等人,但从“家”字的诞生及其寓意上看,红柯的《家》在通往世俗化的道路上,比鲁迅走得更远。

如果说《奔月》中的后羿是个虽败犹荣的老战士,那么《家》中的后羿是个勤勉务实的创世者。同样是射日英雄,《家》中的后羿憨直能干,在创世活动中阐释了英雄的本意。同样是“弃家”奔月的嫦娥,红柯赋予了她人类始祖的叙事功能,借此突显创世与入世的矛盾。《奔月》是鲁迅的叩问灵魂之作,《家》对红柯而言也意义不凡。与鲁迅复杂的创作心态不同,红柯既向鲁迅致敬,又试图通过重写古老的神话,发掘自己的创作特长,探索神人合一的创作模式。随着“天山系列”小说的相继问世,红柯的新神话写作风格已经成熟,成为西部文学重要收获之一。

①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重排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②④⑩⑪ 鲁迅:《奔月》,《鲁迅全集 2》,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1页,第377页,第380页,第381页。

③李怡:《红巾不揾英雄泪——〈奔月〉与鲁迅的精神苦闷》,《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8期。

⑤ 魏建、吕周聚:《中国现代文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6页。

⑥⑦⑧ 鲁迅:《两地书》,《鲁迅全集1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第245页,第203页。

⑨ 藏布昌居:《先驱者的寂寞与苦闷》,《西藏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⑫⑬⑭⑮⑯⑰ 红柯:《家》,《额尔齐斯河波浪》,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336页,第339页,第345页,第348页,第350页,第352页。

⑱⑳ 程广丽:《本真性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科西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9页,第54页。

⑲ 董文桃:《20世纪中国文学:日常生活叙事思潮流变初论(1940—1990)》,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㉑ 周作人:《人的文学》,《周作人散文全集(2 )1918—1922》,钟叔河编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

猜你喜欢

后羿世俗嫦娥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相思·中秋
我和后羿过一天
后羿射日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别去问值不值得
“嫦娥”为何撞月?
中国神话故事系列(二) 后羿射日
世俗